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中石油将成为全球上市公司市值老大

(2023-01-23 23:20:10) 下一个

中石油将成为全球上市公司市值老大

                        2007年10月23日

何必

有望总市值成为全球第一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0857.HK,601857.SH,下称“中石油”),昨日在上海展开回归A股的首场预路演……(略。)

咱中国人了不得吧。随便玩玩儿,就弄出全球第一。这种景象,充分说明了现如今形势大好,而且越来越好吧。

具体而言,好到了什么程度呢?自从10月18日咱写了那篇“将有越来越多的大学教职工被法办”,此后所有写的文字都被博客中国给删除啦。有的说是已经通过,有的被告知删除,有的则干脆什么都不说。这种景象,还不能说明形势大好、而且越来越好么?

到现在,俺老潘都不知道什么能碰,什么不能碰。连号称个人日记的博客都如此,更不用说别的媒体了。咱当然得为现如今的形势大好歌功颂德了。或者说,无论写什么,都会成为监视重点,让监管者和被监管者通通成为惊弓之鸟。

别的不说,干点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行。剩下的,也就是弄些个资料汇编的婆婆妈妈了。

涉及到中石油,这当然是个太能够信口雌黄的事情了。

众所周知,现如今能源外交已经成为全世界不争的事实。小布什悍然发动伊拉克战争,实际上就是瞄准了伊拉克及其周边(特别是伊朗)的石油资源而去的。

我还在央视时,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所辖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会常务秘书长王建曾经与我所在的节目(“商务电视”)合作,共同制作了一个经济学家演播室访谈节目。按照王建的说法,科索沃战争也是米国人为了维持美元霸权而制作的一场杀人游戏。

虽然中国的人均石油消费量仅仅是美国的25分之一,但中国高度的能源消耗,以及快速扩张的经济规模,迫使中国走上了能源消耗大国的道路。当本世纪初开始,中国名副其实地成为能源净进口国之际,能源问题就成为了对中国来说生死攸关的大事。

王未名从美国给我发来BBC的相关报道。

2007年07月02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5:25北京时间 23:25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中国石油与苏丹达成油气开采协议

(何必注,略。)

在全世界几乎众口一词对苏丹达尔富尔人道主义灾难进行谴责之际,中国却选择了一条众叛亲离的路线。这种别出心裁的路径选择,让中国在国际上一直抬不起头来,总是作为道义上的矮子,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可以借此对中国指指点点,戳中国的脊梁骨。

而中国国内社会治理方面的单一GDP考虑体系,也成为中国成为能源浪费大国的制度背景。虽然美国的能源消耗是中国人均的25倍之多,但是,地球人都在看,中国或许今年最迟明年将超过美国成为全世界污染第一位的国家。这种人均占有量与总量之间的差异,形成了地地道道的中国特色。这就迫使中国当局不得不采取日益频繁的能源政策,来维持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多年的朋友许峥给我发来相关的内容。

21世纪的渤海湾将成为“离岸特区”?

(何必注,略。)

于是,环渤海经济区、京津冀都市圈等等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国家发改委行将出台新的京津冀发展规划,使得区域经济的概念再一次被中国社会所关注。从政治层面上看,地方割据局势的打破,依靠区域经济手段也算是权宜之计;而面临日益临近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资源紧缺以及环境污染,都成为北京奥运会的软肋,必须得到包围北京的河北省的大力支援。胡星斗曾经有关关于迁都的政策建议。而尽人皆知的事实是,北京市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水资源。面对快速增加的城市人口规模,即使南水北调工程效益彰显,也无法满足北京人口规模的扩大。而现在北京潮白河的源头,都在河北省。而作为通过行政权力强制性要求河北省为北京市发展作出牺牲的河北省来说,希望北京市哪怕将废水能够返还河北省的可怜愿景,都不可能得到实现。这种尴尬也使得中国所谓第三级一直处于尾大不掉的状态,面对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崛起,长江以北竟然找不到一个可以与权力中心配套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模样,这让高层非常头痛。

而借着环渤海的石油勘探的发现,让高层人士夜不能寐。温家宝就因为这个勘探发现而兴奋得一夜都无法入睡,就表明了中国能源的现状。10亿桶的石油储备量,即使达到开采要求,平均产量充其量也就能够满足中国经济对能源需求的百分之一,可即便如此,还是让领导者兴奋不已,这当然很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作为中国石油行业的老大,更作为石油开采领域的垄断者,中石油全面控制着中国的国内外石油上游资源,只不过在零售领域才给类似中石化等们留下了一些空间。

处于这种状态,中石油在零售环节上采取的经营策略,也被中国社会看作是国有企业让全社会分红的一种表示,而不仅仅是单纯的市场行为。

作为国有企业分红在中国的倡导者,清华崔之元在力主按照米德社会分红原则在中国实现上可谓功不可没。他(群)发来的内容,就明显表现出对中石油在成品油零售领域价格调整的价值判断方面的倾向。

Cui Zhiyuan

2007年3月20日 5:47

方廷钰委员体案詹姆士•米德社会“分红”

(何必注,略。)

涉及到国有企业的社会分红,这是个太让人欢呼雀跃但又提心吊胆的话题。我将另行专门讨论这个已经走火入魔到了成为新一轮强取豪夺的事情。

中石油在国内外的攻城略地,使得其势力日益庞大。但是在定价策略以及企业经营方面,却保持了中国特色的不透明。这成就了类似中石油这种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政治化的品质。人们总是在这种企业到底是市场经济主体还是权力主体上争论不休,这也表现出在中国到底是不是存在货真价实的市场经济方面的进退维谷。

中石油的这种政治化的倾向,也为国际上所关注。王未名发BBC相关报道对此有着解读。

2007年05月30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2:57北京时间 10:57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不应政治化中国同苏丹石油合作”

(何必注,略。)

呵呵。

中国方面对国际上的评价,自有判断,这也不出所料。

全球化背景下(我将另行专门讨论全球化),地缘政治原则以及状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以国家边境为界限的传统方式,无法应对目前信息化时代的治理要求。因此,起源于殖民文化色彩浓重而表现在“外事无小事”说法发明人的周恩来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已然无法适应冷战后的国际外交局势。而中国在外交政策研究、设计、制定以及供给方面的抱残守缺,就形成了全球背景下的排华浪潮的制度背景。

尽管国内法律地位在事实上依然高于国际法,使得类似海牙国际法庭对于米洛舍维奇、以及国际法院对乌干达人道主义灾难的审判上面临困境,但是类似环境污染、治理等因素被举世公认为全球性公共产品,而中国却还是以主权为理由拒绝(实际上是中央无法遏止地方经济发展的强烈冲动)接受这种理念及其所要求的节能减排措施(十一五所郑重承诺的节能减排目标化为乌有就是明证),则凸显了中国治理层面的软弱无力。

法国著名学者皮埃尔•卡蓝默在其《破碎的民主》一书中指出,所有权和主权的专制性很不适合自然资源的管理。大的水利系统、石油系统和燃气系统,开采、储存和加工能源的设备,土壤肥力的管理,都需要长期投资,与使用权的不可靠性是不相容的。因而不可避免地要向那些进行此类投资者让与长期的使用权。与此相反的是,自然资源一经占有,如同目前所普遍见到的情况,人们就要对这种不取决于如何具体使用的资源占有设立租金,这既不符合社会公正也不利于资源的节约。大庄园与没有土地的农民毗邻,水在倾斜盆地的上游被浪费,而在下游则缺乏,石油税为一些国家带来了财富,而另一些国家却缺乏最基本的资源。财产权和主权都来自同一绝对观念,即可以使用或滥用拥有的财富。这一原则的修正势在必行。 

国际上认为,法国属于具有代议制民主但却属于非市场经济类型的国家,并被类似陈志武们分析为缺乏市场化所能够提供的效率与公平的国度。但国际上还认为,法国是全世界优秀知识分子的聚集地。卡蓝默的说辞,或许的确可以作为我们判别类似中石油成为全球第一的一个坐标。

所以,中石油能够在总市值上位居全球第一位,让能源垄断情况下的中国国有企业又一次占据了主权基金的高端,这种景象,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