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让我们向北京致以诚挚的哀悼

(2023-01-23 01:37:11) 下一个

让我们向北京致以诚挚的哀悼

                               2007年9月19日

何必

“2007′宣武区旅游新产品发布会暨北京•宣武文化之旅一日游首发仪式9月17日在大观园酒店隆重举行。……(略。)

看着这样的内容,就知道这又是个地地道道的没事嘬死的行径。想必,北京市的各个媒体又得早早就收到了该活动的请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等男男女女的记者一窝蜂地杀奔仪式首发地点的新闻发布会现场,例行的在门口交请柬、交换名片、签到、领取好处费礼品宣传材料等等,然后到会场里象征性地溜达一圈,见到各媒体的老会虫子彼此致意寒暄顺便打问交给对方有偿新闻稿件是否已经刊发,然后对台上人模狗样的贪官污吏声嘶力竭的说辞没精打采地听那么两耳朵,心里盘算着下一个发布会的时间和路程,算数着当日参加新闻发布会的总收成。

宣武区作为北京市的一个老城区,被后来涌现的海淀、丰台死死包裹在固有的地方,一点也动弹不得,没有什么城乡结合部,没有农转非,没有二元社会边缘化模糊化的政策边界地带。所以,如果要取得什么政绩,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创作,也只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折腾,在已经被滚瓜烂熟的那几条街道和地段上打主意。

现在,人家宣武区又推出了宣武文化一日游,还弄出了什么旅游护照,真是煞费苦心,其设计也真是太六一儿童攒儿了。鬼才会相信,像中国这么一个居然拿身份证与护照当作两回事、公民取得护照也要颇费周折的地方,才会有什么旅游护照这种蠢主意被官方推波助澜的荒唐景象。

该宣传词里还喋喋不休地介绍:“以琉璃厂、大栅栏为代表的传统商业文化和以天桥为代表的老北京民俗文化,集通俗、儒雅、华丽于一身。老街老店、胡同四合院所承载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成为我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鲜活载体。”

看了这些,感觉这下宣武区的人们又倒霉了。这种事情如果放到了国外,会被居民游行示威,说是侵害了居住的安静。但咱们北京不管那套,居民高兴不高兴不用搭理,只要衙门可以风光和向上级交差就行。任凭什么游客到访干扰正常经营和居住秩序,都不过是小事一桩。这旅游收入当然不分给被骚扰的商家和居民,只能算是财政收入,计入官员的功劳簿,以便邀功请赏。

不过,虽然给当地人们造成了麻烦和骚扰,但这只不过是糟践,还没有彻底摧毁呢。

这篇文字的标题一经写上,就知道该文在博客上注定是凶多吉少。连我前天无法上网时那篇说挪威社区选举题材的文字【离开网络的日子(三)】都被删掉,可以看到胡哥治下的社会所谓言论自由的真实景色。

经常给我(群)发一些材料的詹奕嘉,前两天给我发来了一篇比较早期的文字。不过,看上去还是历历在目。

谁来保卫文化北京  

(何必注,略。)

这篇还是在7年前的记述和呼吁,发出后的情况怎么样了呢?众所周知的是,这之后发生了非典,北京市时任副市长孟学农因此中大言不惭地隐瞒疫情被革职(现在人家都摇身一变成了山西省的代理省长了);王岐山从海南紧急进京;贾庆林入主政治局常委,刘淇任市委书记;中南海新一届委府亲政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八荣八耻、先进的性、公平正义等等口号和精神……时过境迁之下,北京是不是发生了文化保卫战呢?效果又如何呢?

这恐怕不用费任何口舌,尽人皆知北京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别的不说,就在此时此刻,我的位于北京市城市中心区的祖产就在被北京市委府命令强制性清空并拆除。从中,我当然是切身感受到了公平正义和执政为民的光辉思想,并且体验到了法制进程的灿烂成果。

上海王炼利大姐一直为城市土地公有制辩护,我则询问她,在中国是不是有真正的公有制,她认为我这个问题问的好,中国所谓的公有制,不过是假公济私的货色。我非常高兴她后来能够有了这种认识。

而给了王炼利一些启发的、赫赫有名一直关注中国城市土地制度变迁以及传统民宅保护的北京华新民大姐,前两天给我(群)发来了北京正在热火朝天进行着的丰功伟绩。

catherine xia

2007年9月12日 13:11

已拆的和正在大规模拆的.

2濒危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doc

(何必注,略。)

这个名单是什么?当然,可以说是为了忘却的纪念,是个简单的名录。不过,我更将其视作北京市委府执政为民新三民主义和谐社会的光荣榜,记载了北京市当局是如何违背所有的良知和公平,悍然向人类文明发起的挑战和羞辱;我也将其视作北京市存续过程中的一个耻辱柱。

看着这些正在被杀戮的胡同,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感想。

北京市或者自动、或者是在各方压力下,前前后后出台了太多的旧城保护方面的规章制度法规条文,但结果都是形同虚设,不断被突破架空使之成为一纸空文。公信力的削弱自不待言,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形若儿戏也理所当然,委府的可靠性丧失殆尽不容分说。

我收到华大姐的邮件后,回复询问,是否有到现在北京市被屠宰的所有的胡同的名录?华新民答复说没有。

作为一个历史名城的北京,其历史文化主体消失得已经基本上不存在了。而这连被称之为浩劫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也未曾发生过。所有这一切,所有那些历经并见证了几百年北京历史发展的物证,就在短短十几年间,就被差不多斩尽杀绝了。

我多灾多难的同胞,我历经凌辱的土地,我悲怆凄惨的民族。

或许,人们还可以说,社会转型过程本身,也是认识发展的历程,我们必须要为其付出必要的代价,需要时间,需要认识能力的健全和水平的提升,总而言之,慢慢来。可是,就在这无所作为的纵容之中,北京已经惨不忍睹了,北京的胡同都已经销声匿迹了,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辉煌成果的北京古城建筑,在发展经济和维持执政业绩的口号下,在不到一代人的光景里几乎全军覆没片甲不留。

要命的是,社会上对于这种消灭胡同的做法还给予了不少的喝采与欢呼,认为这是让胡同居民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存质量的善举。这种本末倒置的说辞,实在让人啼笑皆非。

要知道,对于太多的胡同居民来说,那房屋并不是其财产,只不过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借用或者没收私人房屋而“享有”的房屋“使用权”(实际上,这种“使用权”的取得过程也是非法的),房屋所有权经历了个人房产主到官方房管局再到权属被人为模糊化,因此,房屋占用者根本不具备对于房屋处分的法定权利。这就如同病人没有出卖医院病房和病床的权利一样。

改善胡同居民生活条件,需要的是厘清房屋产权关系,明确产权归属,将房屋(姑且不说房屋所附着的土地)的财产权利物归原主。对于其他现有胡同房屋居住者,则采取置换方式,迁出其胡同一直占用的他人的房屋。

但现在的北京市委府则反其道而行之。为了强制性拆迁,索性抹杀房屋产权和使用权之间的界限,一视同仁,无论房屋是自有还是(长期)租住,一律按照统一价格强制性赎买并拆除。

面对合法性危机,委府现在也顾不得什么合法程序了,索性一不作二不休,撕下面纱赤膊上阵。在胡同毁灭上不遗余力,甭说什么历史文化信息遗存,也甭说什么和谐社会,更甭提什么依法治国。光是看北京市委府急扯白脸迫不及待大大规模拆除胡同,就可以知道,其丧心病狂圈钱的紧迫性。

一方面,为了任上的经济发展政绩考量,在老城区当然是以房地产开发来得最为直接、快捷、明显、有效,至于遗留下来的后遗症,在目前的官僚规则当中,根本不会对卸任者有任何行之有效的追究机制,接任者的麻烦与前任何干?另一方面,委府作为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在房地产领域里的设寻租而出现的腐败荒淫倒行逆施也为社会津津乐道。

更为可怕的是,北京市委府通过毁灭胡同的方式,把胡同居民都从屋子里面赶出来,把他们都驱逐到房屋购买者群体中去,使得其不得不加入住房市场购买者的一方,人为制造住房市场上的“有效需求”,从而加剧住房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借以哄抬住房价格,搜刮民脂民膏。

按照王炼利的话说,这招够狠。

可谁又能够奈它何?假使中南海还有心执政为民,但在政令出不了中南海的情况下,当然是有心无力。就与中南海一墙之隔的胡同,就在进行风风火火的强制性拆迁,对此,中南海能够干什么?

遥想2003年美军进攻巴格达时电视转播的画面,黑洞洞的夜色当中,不时有爆炸的光芒闪烁夜空。现在北京的胡同消灭战也是如火如荼,整个城市已经成为一个火葬场,埋葬着北京的胡同,同时,还埋葬了社会仅存的正义追求,也埋葬着国民残留的信心。

我们正在与北京一起消亡。为此,我们难道不应该向正在死去的北京致以发自内心的哀悼?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