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消费价格指数涨幅被严重低估

(2023-01-22 14:12:57) 下一个

消费价格指数涨幅被严重低估

                               2007年9月11日

何必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5%,……(略。)

昨天,折腾了一整天,还是没能够进去我的搜狐邮箱。这就是说,我无法收发邮件。还VIP呢,谁人发给我的邮件也不能看到。网易邮箱也是无法登录。不知道,这是不是也算作宪法保证的通信权利受到侵害。

连百度搜索引擎也无法显示。这种全面崩溃让人联想到,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与中国领导人讨论的问题之一就是中国黑客攻击德国政府等网站,并且就此在中国对媒体表示,中国必须遵守国际规则;在澳大利亚举行的APEC会议上,小布什与中国领导人的议题中,也包括黑客攻击美国政府网站,小布什倒是很外交辞令地表示,会与美国认为相关国家讨论黑客问题,而没有直接指名道姓指称中国;可就在昨天国内媒体报道,法国方面表示,受到来自中国黑客的攻击。

不知道,这到底意味着什么。看上去,形势好像很复杂。中国媒体对于黑客事件也有所涉及,这也透露出,黑客大规模出现并且行动并非空穴来风。而中国黑客如此攻击欧美国家政府网站,这到底是个什么信号?而且,德法美的相关报道中都提及了这涉及到来自中国军方的黑客,联系到下个月就要召开的党代会,问题似乎就很让人左思右想了。

不过,在知情权形同虚设的情况下,再怎么想也是瞎掰。舆论的封锁,使得越来越多的涉及身边事务被当成是不可公之于众的内容,诺大的北京电视台,已经全部只能做正面报道了,而真实发生的事件,只要稍微有点动摇民心的可能性,则被屏蔽在公共视野之外,只能造成小道消息不胫而走,各式各样的传闻铺天盖地,而中国则习惯于对传播类似消息着绳之以法,却根本不管消息本身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特别是这种消息之所以产生的制度性因素。

于是,从国外登录国内网站的种种麻烦,是不是也与此相关?而恰巧这两天又是台湾地震造成海底电缆再度受损,继今年初地震导致中国大陆与海外网络受阻之后,又一次面临如此境况。国内媒体报道,海底电缆问题导致珠三角网络受到影响,当然也就不会理睬像我这等待在国外却必须要成天到晚泡在国内网站上的主儿们的感受和因此而产生的气急败坏了。

2001年到挪威,电脑曾经遭遇病毒,但那时与国内联系还不曾有如此频繁而密集。

此后,从2003年开始,我就每天发送文字,风雨无阻,即使节假日也从未间断过。这一点,自始至终接到我邮件的人应该了解。

可这次出国,却碰到了意想不到的挫折。先是无法用OUTLOOK EXPRESS发送邮件,只能将冗长的通讯录复制下来,分作几十个单元,每个单元几十个地址,然后在浏览器上分期分批发送,免得我在国外遭遇国内邮箱批量限制而封锁,打电话通融都很麻烦;接着,就是到西班牙上网麻烦;此后,就是台湾地震后发送邮件困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部分人无法收到邮件的情况;到了昨天,更是连邮箱都无法登录,因而处于彻底封闭的状态,所有邮件都不能收发,更无法阅读;出现史无前例的所有人都无法收到我邮件的情况。

可以说,这次出国由于这互联网,可让我吃了大苦头。

毛泽东说,与天地人斗,其乐无穷。我则是与网都其烦无比。

陈永苗群发来邮件,认为维权是中国社会百年历史上的画龙点睛,相对于自由主义的空中楼阁般的摇旗呐喊,宪政精神更多地还是要在维权上得以充分体现。如果把这当成是社会进程的阶段性原点,问题似乎只能在推陈出新的层面上了。

倒是,左试右试,拐弯抹角曲径通幽,从一个犄角旮旯上去了我的新浪邮箱。而从上周末的情况看,用这个邮箱发送批量邮件,也是个非常麻烦的事情,需要发送一批,然后重新登录一次。我还没有尝试。如果能够发送,将连带昨天的稿子一并,也算是补偿和致歉;如果不行,也只能像昨天一样再度作罢。

就此说明。

今天,各大网站都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8月份经济数据放到了非常显眼的位置,而且标题也做成类似8月份消费价格指数上升6.5%这样耸人听闻的模样。

自从1990年代中国经济学家在中国社会生活当中一枝独秀独领风骚时候开始,经济数据就在中国社会具有着异乎寻常的重要性;而到了新世纪,特别是自从股市从萎靡不振状态当中突然之间像吃错了药似的发飙时起,股市进入脱缰野马谁也拦不住的疯狂状态,导致全民炒股现象的出现和蔓延,不管是离退休的老人们,还是公司小白领,抑或中国形形色色的企业,都在这个疯狂的赌场当中试图浑水摸鱼一夜暴富,成就新时期的创富神话,在无奇不有的中国社会增添上浓墨重彩的新篇章,对于经济数据就有了更普遍性的企盼和关注;媒体也乐得推波助澜,那种统计局,以及像发改委、海关以及各行业主管部门的数据津津乐道,以飨读者。可以说,中国社会对于经济数据的广泛瞩目,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

今年以来,CPI进入了上升通道,各界对此振振有词。分析人士表示,经济转热很明显 宏观调控需合力。“高增长、低通胀”一直是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独有特征,去年四季度以来,这一特征已悄然发生变化。统计资料显示,二季度GDP增速高达11.9%,创自1995年一季度以来50个季度新高。而6月份CPI涨幅高达4.4%,创自2004年10月以来33个月新高。

而7月份CPI增幅高达5.6%,就已经让很多人大呼小叫,专家学者一拥而上,对该数据进行着七嘴八舌的解读。该指数达到了10当中的最高,也让人对中国经济的走势见仁见智。中国建设银行发布的《下半年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显示,中国下半年物价指数将冲高回落,加息等紧缩性调控政策仍将出台,国家有可能完全停征利息税。(何必注,略。)

而建行在上半年发布的这份报告,显然对于中国经济宏观形势的判断过于乐观了,并且为这次统计局的数据给了一个明确的批驳。人们也猜测,股价房价物价一路往前冲 宏调该加码了。沪指7月30日突破4400点,再次让人引发联想。而股价、房价,以及一些大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似乎隐含着玄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说,房价与CPI(居民消费价格)有很强的关系,CPI高一点,房价就涨得更快。根据北大朗润预测,13家经济预测机构认为,第三季度经济增幅的加权平均数字为11.8%,比上半年的11.5%还要高。CPI的加权平均增幅是4.5%,也超出6月份的4.4%。据此,多名分析人士认为,经济过快增长,已经超出社会和谐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包括多项改革到位的治本之策需要加快出台。

北大宋国青应该是对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方面数得上的人物,在圈内以预测准确性著称。虽然说,对于中国经济是否已经从“偏快”进入“过热”(这种文字游戏也就是咱们的专家学者喜欢把玩),“业内人士”众说纷纭,但是从中南海人物屡屡针对抑制过热势头出现的表态来看,对于过热还是保持了基本一致的立场。而其中,特别关注物价指数的节节攀升。近期国家发改委一反常态,对于类似方便面行业集体涨价等行为进行干预和处理,以及对类似石油电力等垄断性行业的涨价申请置之不理,表现出由于物价上涨带来社会上的怨声载道及其对社会稳定可能导致的影响的高度担心。

尤其是,在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经济数据用CPI衔接着的一个5.6、一个6.5作为献礼,也当属如鲠在喉。

王未名从美国给我发来BBC相关报道。

2007年08月13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3:01北京时间 11:01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中国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6%

7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5.4%。

(何必注,略。)

可是,当今天统计局数据发布后,可想而知的是,国内外各个机构对于中国年度经济数据的预测,又不得不进行调整。

对于物价走势所引起的政策反应,社会上也是莫衷一是。有声音是,三季度CPI或创新高 央行将会再次加息。相比对中国经济运行正常的乐观判断,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负责人宋国青教授的看法有些不同,他认为目前经济已经有些“偏热”。包括北大经济研究中心、花旗集团、国家信息中心在内的13家顶级研究机构为此发出了最新预测,今年三季度CPI(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增幅将达到4.5%的新高,为防止过热势头进一步发展,央行将在三季度再次加息。

可是,问题的真正麻烦还不在这里。虽然说,7月份CPI数据公布时,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媒体并没有对10年以来新高数据本身给予太多喋喋不休,而却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盯在了首度公布的CPI计算过程上。好事者滔滔不绝地歌功颂德,说什么这是政务公开的范例,是信息透明度提高的表现,透露出委府执政为民精神的新动向……

但对于更多的已经对文过饰非的宣传不胜其烦的人来说,愿意看到的却是,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CPI的真实性。

许峥给我发来的材料里,有相关的报道。在5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中,食品价格上涨8.3%,(何必注,略。)

哈哈。这下明白了吧!所谓的CPI,那不过是逗你玩儿的把戏。

咱还不说中国统计数据造假已经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儿,而姑且认为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是真实可信的。但是,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在编制物价指数时,把什么弄得重要一些,把什么人为压低一些,那还不就是统计局的贪官污吏们的举手之劳?就像文革期间电影《渡江侦查记》里那个国民党士兵向新兵传授如何不被共军制裁的秘方:对共军作战时“枪口太高一寸”……

应该说,在国际上也有着针对CPI指数合理性的质疑。英国方面一直认为,CPI当中不包含房地产以及股市价格变化,对于准确判断宏观经济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当然,考虑到房地产具有消费品还投资品双重属性,因此到现在也还是处于口水战之中;而股市更由于其明显的投资性质,被业内忧心忡忡于加入CPI体系。

不过,这是背景于“国际化”的市场经济。

而中国的情况则是,经济数据指标体系的建立、维系与运用,却依然还是计划经济时期的货色。上一届委府提出的与时俱进,根本没有在经济数据的采集编制领域得以体现。特别是,当全中国的房地产已经成为一个侵吞国民财富的提款机和消灭所谓中产阶级的刽子手、房价大体上保持着全国性的两位数增长之际,却根本在消费价格指数中得不到应有的反映。

现行的CPI指数还是沿用十多年一成不变的版本。而这些年来,情况却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取消福利分房的住房制度改革之后,将委府责任推卸给了社会;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委府通过城市强制性拆迁,让越来越多的人转瞬之间无家可归,从而造成了房地产市场上的“有效需求”,作为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哄抬物价,囤积居奇,把持着土地供应这个基本环节,并且以高强度的行政干预从中渔利。这也是出现一些地方房价在一年之内涨幅接近甚至超过一倍的制度根源。

可以设想的是,如果将股价、房价悉数放到CPI当中,并且以合理的权重配置,再得出来的结果,将会是非常让人大惊失色的。

那么,如果把物价、股价、房价全都大规模上涨的因素都用CPI表现出来,中国的通货膨胀水平会是如何?

我并不是个研究者,说得好听点儿,是个媒体人,而按照身份来说,只不过是个混混儿。我也不可能信口开河,随便弄出一个什么惊天动地的数据来欺世盗名。

测算CPI,以及其他经济数据,是个非常严谨的活计,在缺乏知情权的情况下,基础数据支撑难以保证,恐怕连王炼利大姐那样的统计专家也无能为力。这也是反垄断法的致命缺陷所在——反垄断并没有反到根子上,衙门对于公共信息的垄断,才是社会运行失衡以及人们判断失真的根本原因。

不过,可以推测的是,如果将物价(当然是准确的未经造假的真实数据)、股价、房价通通计入消费价格指数当中去的话,那么总物价水平上涨幅度势必比现在的数据要高出不止一倍。

假如,真实CPI指数增幅超过了10%(按照8月份数据加倍则为13%)、甚至20%的话,我们还能够说,这是可以忍受的通货膨胀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