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磨日本应该是很有趣的
2007年8月13日
何必
日本家电零售业经历了五十多年发展后已非常成熟,星罗棋布的家电连锁遍及大小城镇,各种业态、业种并存。……(略。)
这是个针对中日企业之间比较的内容。可如此比较很是有趣。
8月13日,这是个什么日子?是日本人进攻中国上海70周年的纪念日。1937年,日本军队发起了对上海的攻击,也就是在这以后不久,南京沦陷,才有了举世闻名的南京大屠杀那种惨绝人寰的人类灾难。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人对日本人有着特殊、复杂、敏锐的感情。凡是涉及到日本,在中国总是会掀起不小的波澜。即使是理性而审慎的研究,一旦放到公共空间里,也会立即变得火药味十足。这种民族性的敏感,形成了一种非常奇特的状况,那就是只要涉及到日本,在中国都会变成民间禁区。无论是马立诚等提出的对日关系新思维,还是其他什么有关中日关系的新主张,只要是具有对日改善的成分,就会在类似互联网等媒体上被骂得狗血喷头。
不过,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古往今来都无法与日本脱离干系。特别是到了现在,中国人也越来越热衷于全球化,可却对日本诚惶诚恐。但是,日本作为全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作为亚洲名副其实的首富,又实在让中国人咬牙切齿却无可奈何。
也正是因为蝴蝶效应,全球化作为一个既成事实出现在我们所有人的面前,让我们都必须面对如此情状之下的喜怒哀乐。去年8月15日出版《每日工业快讯》报道,(何必注,略。)
在如此局面之中,日本作为全世界举足轻重的经济体,其表现自然不仅仅牵涉到其自身的经济状况,更是对全世界构成了现实的影响。好在,人们注意到,日本企业的所作所为也算是差强人意。去年6月8日快讯,(何必注,略。)
日本企业如此,日本政府更是俯就在其资源小国对外依存度与生俱来居高不下的现实当中。去年4月27日快讯,(何必注,略。)
于是乎,这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可笑而又可悲的现象:日本作为资源小国,掌握了大量稀有金属储备,而中国作为稀有金属生产大国,在国际上却连最基本的定价权等规则制定权都无法沾染,眼睁睁看着任凭自己的宝贵资源被类似日本任意掠夺却束手无策。
从国际上看,亚洲的崛起已经成为尽人皆知的事实。这也让那些21世纪将是环太平洋的世纪的说法不胫而走,更是吸引了大量企业对这里趋之若鹜。去年8月8日快讯,(何必注,略。)
这让作为亚洲当仁不让居民的中国人喜不自胜吧?不仅如此,国际上还信誓旦旦地认为,亚洲组成自己具有经济高度同一性的区域组织是大势所趋。去年8月21日快讯,(何必注,略。)
不过,2002年我在央视做演播室经济学家访谈节目时,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就谈及过这类话题。作为日本资金占绝大部分的亚行,当然是要为日本马首是瞻。我对于亚太自由贸易区的战略构想实施的可能性倍感悲观,也曾经写过,相对于欧盟、北美贸易区甚至非盟而言,亚洲实在像一盘散沙,区域内部同床异梦情况非常显著,西亚穆斯林国家彼此争斗,南亚印巴宿敌不共戴天,远东中日韩各自心怀鬼胎,地区间无法出现类似法德共同充任领导人职责。因此,亚太贸易区的设想,更多的只不过是欧洲人的痴人说梦罢了。
有趣的是,日本并没有模仿中国搞什么自欺欺人的友邻外交,而是不远万里跑到西亚开展了其双边贸易升级行动。去年3月10日快讯,(何必注,略。)
这让中国人好生恼火,却也无可奈何。中日交恶源远流长。众所周知,作为自由贸易区,必须有地区里大的经济体作为领导人。从亚洲地区来看,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都不具备独自承担如此重任的资格和条件,而中日联手领导亚洲乃至亚太,又受到各自内部以及来自地区里印度和地区外美国的多方面掣肘,让我们感受到,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出现,显然必须具备先政治后经济的路线图。而中日关系从政冷经热到现在全部趋冷,更令人看不到乐观的未来。
不过,作为成功地从二次大战后一片废墟上实现卷土重来(姑且不说朝鲜战争的影响)一跃成为全世界第二大财主的日本,其成功路径也引发了中国人的浓厚兴趣。改革开放之处,有关日本企业管理的介绍著作简直像发疯般的充斥国内。即使是上一届委府别有用心地将对日关系恶化到覆水难收的地步,借以形成国内公众情绪宣泄之处时,国内对于日本企业的成功经验也还是望洋兴叹。去年7月18日快讯,(何必注,略。)
刚刚过去的沈阳四国邀请赛上发生的事情,却让中日关系敏感的神经再度被挑起。王未名从美国给我发来BBC的相关报道。
2007年08月04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0:55北京时间 18:55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沈阳四国赛 日方抱怨裁判不公
(何必注,略。)
于是,中国对日本,就处在了这么一个若即若离的状况。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像一条线上栓着的两个蚂蚱,谁也离不开谁;可双方又你争我夺,互不相让,甚至对于对方的倒霉幸灾乐祸。这种非常矛盾的民族心态,还将在未来蝴蝶效应的国际环境里、特别是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当中走火入魔,最终会演变到什么样的地步,是不是会发生新一场抗日战争,这都是很饶有兴味的预期地界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