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北京禁止牛奶促销竞争啦

(2023-01-21 07:07:17) 下一个

北京禁止牛奶促销竞争啦

                                   2007年7月21日

何必

从下周开始,“买五赠一”、“特价促销”这些乳产品捆绑促销的字眼将不在经常销售市场出现,乳品行业捆绑销售搭赠销售的恶性竞争行为将被叫停……(略。)

这应该是该节目仅剩的还能够带有些评论空间的内容了。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纸箱包子馅儿事件,就发生在北京电视台。对于事件本身,坊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版本。但是在电视台内部,却造成了巨大的震荡。所有的负面报道在实际操作层面上都停了下来。

这个过程中,栏目组惊慌失措,手忙脚乱,形成了又一次制度真空,权力人物也就势耀武扬威风光无限起来。

人们已经习惯于购买牛奶、饮料等时的搭赠现象,并把这看作是很正常的市场行为。事实上,不光是乳品市场,在很多日用品市场上,都充斥着这种搭赠、捆绑销售现象,无论是洗涤用品领域,还是食品领域,甚至计算机和家用电器领域,如此促销举措比比皆是。

而且,这种搭赠、捆绑销售活动在国外也随处可见。通常,个人信箱里总会时不常就被塞进来什么商家的促销广告,其中就有什么商品打折或者搭赠活动的内容,如此招数也算是花样翻新名目繁多,目的当然很明了,就是为了吸引消费者前往。

可北京这个什么奶业协会却突如其来以行业自律的借口,治理起所谓的恶性竞争来了。

什么叫做恶性竞争呢?再具体地说,什么是恶性呢?如何界定恶性与非恶性之间的差异呢?对于恶,到现在也很难得到一个为人们广泛认可和接受并可以在实际当中加以应用的标准。也正因此,在太多的领域,形成了难以操作的原则。比如,在外资对中国国内企业的并购行为当中,中国方面提出要警惕外方的恶意收购,但究竟什么是恶意呢?该怎么判别这所谓的恶意呢?如果恶意判别上的自由裁量权过大的话,那么显然是给贪官污吏提供了新的设寻租机会。也是由于这个原因,国资委李荣融号称要对七个行业保持国家绝对控制权,招致海内外七嘴八舌莫衷一是,也就是反映出,在对恶意判别上不能取得具有操作性的共识的话,就很难避免以权谋私的怀疑。

同理,所谓恶性竞争,也是个含糊不清的说辞。在技术上,如果2元整还算是正常竞争,而少了一分钱到了1.99元就变成了恶性竞争,其依据除了所谓边际法则的斤斤计较之外,更由于事情涉及到了善恶的性质剧变,而蒙上了道德判断的色彩,甚至法律可能介入干预的嫌疑。

实际上,乳制品市场上的争斗,从来没有停止过。有关还原乳的征战、有关安徽阜阳大头娃娃事件中劣质奶粉的触目惊心,有关雀巢婴儿奶粉中碘超标的明争暗斗,有关乳品包装上日期到底是生产日期还是包装日期的口角,有关蒙牛与外资交媾突击国内市场……七七八八泥沙俱下一直就没闲着。

可为什么北京奶业协会突然间会弄出这么个活动来?

众所周知,北京有个著名的国有企业,产品就是三元牛奶。这个企业是北京市委府重点扶持的企业。其产品被当作是人民大会堂指定产品,也因之获得了政治荣誉。

可现在的情况是,市场对于这种政治化的路径并不认可。进入官府的产品也并不因此而天然具备进入寻常人家的资格。

以前,三元牛奶曾经与北京一些媒体的发行部门联合,试图深入北京市千家万户。但人们只简单品尝后就发现,三元牛奶很稀。对此三元方面解释说,这是因为他们采用了国际先进的生产工艺,产品稀反而是纯度高的表现。

我对乳品质量并不在行。不过以我在欧洲的生活经历,我是非常清楚,市场上的牛奶是按照浓度高低而价格是有高低的。无论是人均消费量,还是乳品生产现代化程度,大概三元说比国际还要先进,恐怕难以令人信服。

当然,这种推论并不仅仅只是我所有,人们也以用脚投票的方式对三元的说辞给于了回复。

于是,能够被人民大会堂作为指定产品的三元牛奶,却由于其稀疏,被人们唾弃;其身上的政治色彩,也就戴上了刘宝瑞相声里落难皇帝饥不择食以至于到后来仍然念念不忘的珍珠翡翠白玉汤的讽刺性光环。

全世界的国有企业都具有同样的德行,效率低下,人浮于事……

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口口声声自封为社会主义的国家,之所以还保留国有企业,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能够在公益性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方面,国家具有某种程度的自给自足。也因之,国有企业与生俱来地担负着比非国有企业更大的社会责任。

而对于社会主义制度来说,公有制必须是主体,否则就失去了社会主义的基本框架支撑点。

中国虽然还说是社会主义,但抛开国家体制不说,任凭全世界什么事,只要进了中国,就会变成利益集团强取豪夺的工具。而这国有企业也就成为很寡廉鲜耻的货色。

人们指责的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的问题,一直是其软肋,而且是旷日持久无法解决的问题。

虽然前一段时间曾经有让国有企业从竞争性领域退出之说,但现在看来,随着行政权力边界的日益扩充,以及不断向骆驼身上增加的稻草趋于击鼓传花的终点,加上类似整治非法五小、打压个体和私营经济,国有企业在各个领域里的卷土重来蔚然成风。所不同的是,现在的国有企业与哪怕上个世纪末期的国有企业嘴脸完全不同,活脱脱一副官商勾结鱼肉国民的架势、作派和行径。

国有企业里面的管理者和经营者,都在官僚序列当中,其社会地位和职业待遇是按照官场层级区划的,因此,咱们的国有企业与官僚体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这也才有了国有企业负责人一夜之间变成了委府的官员、或者衙门里的贪官污吏摇身一变成为国有企业弄潮儿的景象。

也正是由于国有企业的这种特性,其与官方的勾连千丝万缕。它们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官商一体取长补短,极尽权力与利益集合的勾当,形成市场资源向权力顶礼膜拜、权力通过市场套现的双赢。

而如此背负着沉重政治压力和财政担子的国有企业一旦到了市场上,就表现出底气不足,无法与那些非国有企业势均力敌。太多的沉疴缠身,产品成本自然居高不下,要为官商勾结的所有制度以及人为成本买单。因此,产品质量下降,掺水稀释也就在所难免。

可人们并不因为国有企业就给好脸色。事实上,现如今的中国人,连国货都嗤之以鼻(当然,国货当中的假冒伪劣充斥也实在不争气),更不用说要掏腰包给官员酒色迷离挥金如土洗钱泡妞提供便利的国有企业的产品投出货币选票了。

于是乎,国有企业当然也就失去了市场空间,没辙,只能凭借政治资源,请出来个什么奶业协会来,禁止乳制品捆绑销售或者搭赠。

伊利、蒙牛来自内蒙古,光明来自上海,这些外埠的乳制品企业正在对三元形成着层层夹击之态,让三元四面楚歌腹背受敌。通过北京这样的皇城根儿里的行业协会出面,也应该是三元歹毒的一招了。

尽人皆知的是,在中国,所谓的行业协会通通为半官方甚至全部为官方性质的机构,货真价实的民间组织性质的协会,在目前的民政社团登记程序当中根本不可能获得批准。因此,不管是记协、作协、消协,还是家电协会、奶业协会,不过都是官方的走狗而已。它们的所作所为,带有浓重的官方色彩,并由于对官方高强度的攀附,这些协会的蝇营狗苟之道,也就不可避免地获得了官方昏庸无能的规定性。

可这种竞争行为联盟又能够维持多久?我们以前见过不少类似的联盟,无论是图书二渠道联盟,还是家电价格联盟,抑或航空公司机票联盟,无一例外都是不攻自破。所有的这种生产者联盟都被市场冲击得落花流水。在相对充分竞争的条件下,这种联盟无异于作茧自缚,背离了市场的原则和规律。

而且,这所谓的奶业协会,对加盟企业并没有强制力,更不具备江湖上清理门户的手段和能力。这种所谓的行业自律,无非是北京奶业协会通过地方保护手段来为三元提供得天独厚的市场空间的把戏罢了。

可怕的是,目前的消费者物价指数节节攀升,其中食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居功至伟。值此时机,北京奶业协会听命于北京市委府耳提面命,出面干预市场,至少在客观上和结果上必将导致牛奶价格的整体上涨,让北京市的物价水平别有洞天。

更可笑的是,这个活动还提醒消费者,如果遇到商家打折促销捆绑销售或者搭赠行为,可以向监督电话进行举报。我不知道如此制度设计者脑子是否真是进水了,消费者得到了实惠,却要像受了委屈和欺辱般向违背市场规律的什么监督电话举报,天下会有这等好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