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就是要持之以恒地抨击80后

(2023-01-21 06:31:29) 下一个

就是要持之以恒地抨击80后

                                2007年7月11日

何必

“80后”已经成为买房大军中不可忽视的新力量……(略。)

记者在建议观点里写道:(何必注,略。)

这又是一篇把80后作为一个群体并且聚焦为报道主体的作品。文中倒是没有忘了对“80后”做出定义,就是上个实际80年代出生的人群。按照代际来作如此划分,也许并不符合现实情况。比如,中国社科院唐钧兄就认为,当今中国社会的断代年限已经缩短到两到三年。(顺便借此感谢唐钧兄对我工作的支持,兑现了每周接受我所在栏目组记者不超过三次采访“骚扰”的承诺。当然,需要为此感谢的人还有不少,比如胡星斗、夏业良……不仅承受我这等垃圾文字旷日持久的侵扰,还要每每接到记者的采访请求。)我也从周围看到,实际上,即使是在80后人群中,至少可以分作前五年和后五年的不同群落。但从媒体的角度看,将80后作为一个完整的群体,还是有着其报道的偷奸耍滑之中的便利的。

我曾经对80后点名道姓地写过不少文字,出现在标题里的就不只一篇,而在内容里涉及到的则更多。收到我的邮件的人群里,也有不少人对于这种内容给我作了回复。按照时间顺序,将其中涉及到相关内容的回复抄录于此。由于涉及到私人之间的通信,因此将其IP略去,只显示姓名。至于我发在不同博客上面的文字后面的留言,那就更是洋洋洒洒,中国特色的网络暴力被我习以为常,在此也就不一而足了。

针对“中国的80后就是没落的一代”。

TangCan

2007年1月21日 15:13

Re: 潘祎的稿子

咱也不知道你是谁,经常发来你的文章,多数细细拜读,真得非常有趣!大大增加信息量。谢谢啦!

也是针对同样的文字,也有刊物编辑的回复。

yong wang

2007年1月30日 18:14

《新青年 权衡》请潘先生告知身份证号

潘先生:

我抽取了您的部分文章内容作为读者来信,算上这期共有三期了。您说过您没有手机、银行卡,那您能否告知您的身份证号,以便发放稿费,寄送杂志。

如果有银行卡,请您提供银行卡号和开户银行,谢谢。

潘先生,很喜欢您的文章。虽然很多时候,我不能发它,其风格也确实不适合《权衡》,但我还是很喜欢它们。

我也是80后一代(您曾写文批评过这一代),也比较认同您的批评。

很为您的坚持和不妥协感动。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新青年 权衡》 王勇

                                                                       2007-1-30

这位年轻的编辑,我好像连电话都没有通过,更不用说见面了。不过,我对他还是充满敬意的,原因就在于,他能够理性地对待我这样对他及其所在人群的嬉笑怒骂。从这点上看,至少其道德勇气还是令人钦佩的。

而针对“女大学毕业生比妓女都不如”,从口气上看应该是个大学教师的也给我了回复,而且还是连续的两封。

Chen Tao

2007年2月3日 17:02

RE: 潘祎的稿子

也许这篇文章我会让我的学生们看.也许不会.再想想吧.

谢谢你的这些文章!

……………………

Chen Tao

2007年2月3日 17:16

也许是因为没有安全感吧.这个时代似乎人们普遍都丧失了安全感,除了少数人.但是时代的问题还是人心的问题?没有习惯于把不安全本身当作一种安全来享有?

包括批评本身,会不会也是因为不安全感呢?

的确乱得不容易理出头绪,但是简单的方法----划出一条所有人都得遵循的底线,是不是又是对我们症的药呢?说到西方,似未曾完全丢了某些道德或基本公德,但这又是否真实呢?即便是真的,它花了多长时间才积累起这个,对于中国,是不是时间仍然还远远不够, 所以也急不得呢?

或许你本来也没急,那就好,大家都别急,生活还是好好地过吧.

祝你开心,至少眼下某些时!

数落80后这种行为本身也是对于比如存在主义所谓对于不确定性的恐惧,这种推论未尝不可。但如果说到慢慢来,从学理上看应该是可以期许的,可问题在于,我们正在进行的是一场生死攸关的竞赛,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对决,(顺便说一句,我对目前媒体上充斥的崇洋媚外来不来就是什么“PK”、“VS”之类的字词的做法非常反感,这种用英文来代替汉语的方式被媒体传播着,逐渐形成了企盼被殖民的社会心态,而更愿意保持文字的单纯,更愿意用对决、单挑之类的词汇来代替“PK”,而如此文化自觉却也是要被打入旁门左道,被“主流”媒体不屑一顾的。)其中不共戴天的对手,一个是中国社会转型完成本身,一个是转型过程中风险的爆发,也就是说,中国社会到底是能够安全度过转型危险期,还是在转型尚未完成时风险总爆发导致全社会分崩离析。

以我这等悲观主义失败主义的乌鸦嘴就目前的趋势判断,中国的社会转型已经被利益集团把持,二元社会的状态正在被固化,转型本身正在被塑造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温家宝在今年两会前打破以往低调姿态,罕见地发表署名文章,宣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继续着邓小平“一百年不变”的说法,并且在外交事务上也继续邓小平“韬光养晦”的路径,采取“不冒头”政策,这也就是为本届委府政治体制走向定下了基调,从而使当局逐渐像黄鼠狼下耗子那样日益无能。从这个层面上看,这种对决正在向风险方面取胜的方面一往无前着。因此,指望着别急就能够别有洞天恐怕只能是叶公好龙。

而我后来又写了“中国必将完蛋于80后的手中”。时不常通过邮件方式给我以善意提醒或者讨论者也发来了邮件。

idm

2007年2月26日 16:43

Re: 潘祎的稿子

潘先生:

你好,对于您的这篇文章,有些感想。

中国有一句话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80后,还应该包括一些70后,有许多人确实是跨掉的一代。但是在改革开放以来,除了经济上的飞速发展外,还有一个道德和意识形态的巨大变化,对人们的冲击和影响是很大的。从那时起打破了人们的道德观念,人们再没有什么寡廉鲜耻的概念,只要出名就可以。所以有许多人,故意地制造一些绯闻来出名。整个社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的风气盛行。

80后的父母对自己的儿女又做了什么教育?我们的公务员特别是高级官员贪污腐败,企业家特别是一些大的企业家行贿送礼来获得暴利和保护。在这种大环境下的孩子,您能指望他们能有多高的觉悟?那么80后的父辈们是否也应该承担绝大部分的责任呢?

我并没有对该邮件作复,而是想找机会通过专门讨论的方式进行答复。

而温铁军乡村建设小组也转发过来邮件。

2007年2月26日 20:14

陈 世华

感谢潘祎老师

潘祎老师:

也非常感谢您不断的发来的好文章。

您的《中国必将完蛋于80后的手中》写的太好了。我们这里一直在致力于大学生的灵魂拯救工作,对象就是80后,我们希望通过让他们下乡多接触实际生活,多接触劳动者,从而带动他们的精神成长。最近我们正在推开一个关于大学生的文化反思的事情,主要是推动大学生们反思社会以及文化,帮助他们有所进步。

您如此的冷峻的视角和批判精神,正是我们需要的。我们期待您有机会可以给我们讲点东西,同时未来我们有可能出一组让大学生反省和学习的批判性文章,还望您可以多多赐教。

代大学生们真诚的向您致敬

刘老石

也有收到我的文字者对这种内容持整体上的否定态度。

2007年3月1日 17:04

Re: 潘祎的稿子

呵呵,中国必将完蛋于80后的手中,这样的观点非常偏激,而且毫无意义。干吗要把人分为这一群那一群的,中国必将兴于新一代人手中,我从来都是坚信而且乐观的。因为中国人口众多,有不好的,也有非常优秀的。哪一代人都是如此。

另外,黎光寿是贵州的,不是广西的,顺便说一句。

                                 韦迪

邀请我对涉及到80后进行专题讨论的温铁军乡村建设小组还发来邮件。

liu liulaoshi

2007年3月2日 18:48

Re: 感谢潘祎老师

题目可以叫做:大学和大学生批判,主要批80后的这些大学生们

您什么时候有时间?

您住在哪里?

……

其实,媒体现在关注的已经不单纯是80后,90后乃至00后都已经进入了有效射程。但是80后身上的特征太明显了,到了该群体承载着不堪重负的社会符号的标志性部落。

这是个古今中外空前绝后的群体。一方面,肇始于1979年被写进宪法作为国策的强制性计划生育政策,使得紧接着的1980年代成为中国独生子女生育的高峰期,这是中国社会无论是衙门还是民间所遭遇到的前所未有的状况,各式各样的制度设计以及供给严重不足,呈现出对该群体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心理、医疗、教育、健康、情感、家庭、价值观、人生观、伦理道德、自主性等等全方位的毫无准备,使得该群体成为猝不及防的中国社会应对这种新生事物中承担代价的急先锋;另一方面,开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又使得中国社会处于急遽的转型过程中,所有的既成制度和观念通通被当作是凶神恶煞般的计划经济的罪孽而遭到倾家荡产,但却没有能力推陈出新破旧立新,使得中国社会的转型本身被固化了下来,以至于到现在这种社会转型已经将近30年(2008年已经成为海外媒体摩拳擦掌报道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头戏,而国内傻乎乎的媒体群体却至今未见动静),可社会转型依然汹涌澎湃地继续着,按照温家宝的说辞,还要一百年不变。但人们看到的结果却是,改革开放成为贫富差距扩大的进程,成为官产学媒勾结在一起向社会大众强取豪夺的过程,成为孙立平所谓中国社会已经呈现出“断裂”并且彼此对立的过程。进入新世纪以来,改革开放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收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诘难和质疑,迫使本届委府不得不用和谐社会取而代之。而整个80后的成长过程,恰恰是中国社会转型动荡的全过程。

对于我向80后发出的责难,不少人都采用80后的前辈们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展开讨论,这种思路实际上发生了本质性的偏差。讨论主体应该有所限定,否则的话,我们就会陷入一个逻辑上的怪圈:80后对其上一代兴师问罪,上一代再向其上一代口诛笔伐,于是就可以无穷无尽地演进下去,用摆脱主题的方式将讨论消解掉。

中国人习惯于问题发生之际马上就急不可耐地寻找推卸责任的方式、手法和路径,或者是柏杨先生称之为死不认错,或者就是李宗吾先生所描述的厚黑(中国人脸皮厚心肠黑)。我对于那种模仿日本人在经济膨胀时期弄出《日本可以说不》的人们,在上个世纪最后10年当中就猴急地祭出《中国可以说不》,而更是想看看,发自于1980年代中期的中国社会对于穷山恶水出刁民的河南人的妖魔化,到后来为什么偃旗息鼓了?是河南人立地成佛了?显然不是,答案只能是,中国社会全部都河南化了,简言之,中国人群体性败坏下去。

我曾经写过“当今世界还有比中国人更坏的吗?”在网络上引起了剧烈的反响。让我始料未及的是,赞同者占据了大多数。问题表现为,如果我们讨论河南人是不是道德败坏的元凶,那么会引起河南人的反感和反抗,会被民粹主义者以及宪政主义者们指称为带有明显的歧视性。可如果把问题的边界放大到中国人,当我们无法寻找替代品时,我们不得不接受问题本身,而不是去寻求责任旁落。

如果我不是个中国人,那么注定会招致民族主义者们的迎头痛击,甚至挑起民族之间的情绪对抗。可我是个中国人,中国人来讨论现在世界上中国人坏到了无以复加,这就无法让民族主义情绪找到宣泄之处了,而我也没有像焦国标那样叫嚣八国联军应该再度横扫华夏,希冀米国人统治中国,于是我也不至于落到卖国贼的境地。

事实上,我在对80后们进行指责时,意味着我们应该对我们自己反躬自省了,我们应该具备民族自我调整和自我更新的意识和能力,应该具备古训中“每日三省我心”的道德气概,应该具备自我审视和自我批评的精神品质,应该具备自我否定以求自我净化和升华的群体意志。

但这是可能的吗?由于我的博客上留下了电子邮件地址,就收到了来自网上的邮件。因为这是来自网络上的公开内容,我也就不略去其全部,至少可以显示其真实性。

yushu_gao

2007年6月1日 11:59

“何必就是没长脑子的一代”

大爷还没看你的内容,不过从你的题目上看,大爷就想揍你个王八蛋。你要是再敢侮辱我们80年代出生的人,就草你的头。80年代出生的人比你想象的好1000000000倍。我们大公无私,很会体贴父母,关心父母。比你们这些老不死的好多了。你应该把题目换成“何必就是没长脑子的一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ushu_gao

2007-06-01

看到这里,我们除了能够为80后们击节欢呼之外,还能够做什么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