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只有郎咸平才能救中国?

(2023-01-19 01:43:57) 下一个

只有郎咸平才能救中国?

                                   2007年6月15日

何必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数据和央行公布的5月份金融数据引发了各大机构对于即将出台政策的讨论。……(略。)

记者在建议观点里写道:(略。)

其实,节目中,还有记者对中国人民大学证券与金融研究所所长吴小求的采访。不过首先,由于这个采访是临近我在节目组工作结束时才完成的,记者还没来得及将该采访补充到文稿当中,而我通常是不会晚走一会儿的,因此当日无法拿到完整的节目文稿;其次,我现在已经不再去城市节目的办公室,只是有部分稿子审阅的工作,通常上午在自己处待着,而那里是上不了网的,所以即使首经节目组将文稿邮件发给我也只能在下午到办公室上网后才能收到;再有,当天晚上与刚刚回京的穆兄约好,帮我看看他给我的电脑方面的使用,因此相关采访也就省略了。

当天晚上到穆兄处,再一次看到郎咸平。他和穆兄等人讨论着。我则在一旁与另外一些人喝二锅头。

我之所以说这些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话,是有缘由的。不过,还是回到节目内容上吧。

对于官方发布的最新数据,可是给了社会上进行猜测的巨大空间。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好不热闹。各式各样的声音不绝于耳,人人都可以变成跳大绳的半仙儿,个个都有资格对于委府即将采取的措施煞有介事地进行或者一本正经或者很不着调的推理和猜测,昭示着世无英雄树子成名的百家争鸣的表象。

从节目点评方面说,注定是要站在中立的立场上,不能对任何一种具体猜测给于判断,以免有观众有所损失而迁怒节目组(这种事情并不是没有发生过)。而从我个人的判断上,针对加息、提高准备金率、提高汇率幅度空间、开征资本利得税、暂停(而不是取消,记者在如此写法上犯了很多媒体都在犯的错误,那就是把该税种阶段性没有动作和将税种整体消灭二者混同起来了)征收利息税等等,都进行过人模狗样的分析。

其实,从央行能够动用的手段方面看,空间越来越小。这一点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货币政策如此,税收政策以及进一步的财政政策也是如此。

为什么?这种调控政策还都有着非常鲜明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根本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

昨天,穆兄给我发来了邮件,把郎咸平的说辞重复了一遍。晚上见面时,穆兄告诉我,这篇文字刚刚发布时,是晚上10点钟,两个小时后,点击率就达到了3700万。虽然该文章后来被技术性处理到了不显眼的位置,但还是可以看出文章所对应社会情绪的普遍性。

因此,尽管该文字写成于差不多半年前,现在看来,还是有所触动。

文字如下。

反腐得成效 社会方和谐

(何必注,略。)

被穆兄称之为老郎的郎咸平的如此文字里,有太多细节我不能苟同之处。但是,从总体上看,我是同意其基本判断的。

相信吗?通货膨胀是腐败惹的祸,房价高企是腐败惹的祸,气候灾害是腐败惹的祸,贫富差距是腐败惹的祸,就业形势严峻是腐败惹的祸……现如今中国社会所有的灾难、冲突、问题、矛盾,都是腐败惹的祸?

确实如此。

而且,进一步,我与穆兄、郎咸平不同的是,他们还寄希望与反腐败能够取得成效,而我却对此不抱什么企盼。用穆兄对我说的话讲,这是个心态问题,当然可以分野作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

反腐败进行了多少年?现在的情况又如何?越反越腐。从全面反腐集中到军事和司法领域的反腐,从个人反腐到制度反腐,腐败的病毒却甚嚣尘上无孔不入,到现在形成了官员腐败蔓延的全民腐败。

虽然说,从经济建设为核心走向构建和谐社会,从向钱看走向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这种转变有目共睹。

但是,一方面,政令出不了中南海也是尽人皆知的,到现在,中国无法对全人类做出节能降耗的具体承诺,被具体化为各地环保部门根本不服从环保总局的命令而只听命于地方委府,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中央电视台接受采访时表示,地方市委书记之类的可以对他这样一个环保总局副局长说很难听的话,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作为环境保护这样的部门它在国内处境的尴尬,它的执法力度,它的威严性也是可想而知的。

环保总局如此,审计总署、司法部、公安部、中组部、中纪委等等都何尝不是如此?曾锦春现象告诉我们太多太多。

另一方面,反腐败如果还是停留在人治层面,固守着权力反腐的传统架构,权力本身不受制约,裁判员运动员等多重角色集于一身的深层痼疾得不到根除,那么反腐败的成效必定只能是花拳绣腿,最终演变为权力斗争的工具。

所以,郎咸平高唱反腐败颂歌时,我却依然没那么看好反腐败的璀璨前景。而当中国社会依靠郎咸平的呼喊来求得苟且偷安时,我们更应该问的是,我们能够指望郎咸平救中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