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黄金周本来就是鸡肋

(2023-01-18 14:03:15) 下一个

黄金周本来就是鸡肋

                                        2007年5月8日

何必

“黄金周长假价值取向悄然转变 民生主线日渐清晰”……(略。)

非典期间,网上的段子说:沙斯病起,粤港传疾;处置失当,全国危及;主席揪心,总理着急;危难之时,授命吴仪;号令九州岛,集资百亿;全国齐心,全民协力;有疑就隔,确诊就医;人人行动,奋战五一;吴仪吴仪,无疫无疫;有了吴仪,定能无疫;吴仪吴仪,无疫无疫;无疫无疑,无疑无疫。

这个黄金周好歹算是过去了。官方媒体对于黄金周的总结基本上都是歌功颂德谎话连篇,很少会让公众知道周围发生的确切消息。

其实,黄金周刚刚开始,国际上就已经注意到中国境内伤亡不断。王未名从美国给我发来BBC的相关内容。

2007年05月03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5:59北京时间 13:59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五•一黄金周 中国旅游点事故频传

(何必注,略。)

而此后光是国内媒体断断续续报道的,就有贵州境内发生大客车掉下悬崖造成17人死亡25人受伤、广东发生歌厅火灾造成人员死亡……其中,山西临汾市蒲县煤矿瓦斯爆炸遇难人数已经升至28人,至今井下尚有矿工被困,生死不明,让人们真切领略到什么叫做劳动节,什么叫做黄金周,什么叫做法定节假日,什么叫做政府-市场双失灵。

在黄金周期间,发生的有趣的事还不止这些。王未名发BBC消息。

2007年05月02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9:51北京时间 17:51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深圳码头工人追讨加班费罢工抗议

(何必注,略。)

当然啦,国内媒体断然是不会报道这种事情的。什么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逗你玩儿!

现在,社会上对于黄金周的议论又掀起了高潮。这表现出,在对于一直本质性问题成为禁区的当口,人们只能拿着一些皮毛琐碎的细枝末节来滔滔不绝。

崔之元给我发来的文字就有讨论如此内容的。

世行认为中国工资水平偏低 消费增长瓶颈不是高储蓄

(何必注,略。)

而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两会上提出建议,取消黄金周。这种呼吁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认同。人们看到,黄金周开始时,就有着从倡导主体(国家旅游局而不是劳社部)、程序(法定节日变更的审议)、目的(启动-拉动-振作内需而不是对人权中休养生息权利的尊重和维护)等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可越到后来,黄金周对于环境、文物的破坏愈演愈烈,而对消费的作用却呈现接近负值的尴尬境地。

王未名发来BBC相关内容也对此进行了报道。

2007年04月30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20:28北京时间 04:28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黄金周金光不再 专家促调整

(何必注,略。)

于是,黄金周从拉动内需的法宝,迅速演变为人嫌狗不待见的鸡肋。每到黄金周,原来的国家旅游局单打独斗的状况,从2004年起就改为由国务院副秘书长作为召集人,成员单位加上了民航、铁路、交通、公安、工商、质检、卫生等18个中央部委悉数囊括其中,形成全世界最为宏大的人口大挪移和消费大逃亡。

当黄金周的内涵被消费主义的制度设计所掏空,但却没有相应的配套制度供给作为必要的补充之际,黄金周只能孤零零地承担起振作内需拉动消费这种不堪重负的功能。而在中国社会将所有事务都政治化的情况下,黄金周就更加成为官民博弈的主战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