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角力形成新的国际恐怖之势才刚刚开始
2006年6月11日
何必
摩托罗拉在印度市场销售的全部手机硬件都将在印度生产,同时用30美元以下的手机打入印度大众市场……(略。)
不知道,这样的消息让国人看了心里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将投资重点从中国转移到印度,这应该是以招商引资为重要发展战略的中国各级政府非常不情愿看到的,并且,对于习惯了以外资带动的增长(虽然这种增长本身很可能是虚幻并得到越来越多的非议)与发展(将增长等同于发展的逻辑至今畅行无阻)的中国人来说,印度的稍微的超越就意味着中国民族主义的受挫。
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AT Kearney)对全球投资者信心进行的一项年度调查显示,2005年外国直接投资信心指数(2005 FDI Confidence Index)显示,有80%的企业领导人计划在未来3年内在海外设置公司职能部门,比例远远高于2004年的66%和和2003年的50%。54%的高管人士表示,他们计划提升在外国投资的水平。科尔尼表示:“与中国相比,印度的技术和信息技术(IT)导向型经济获得的资本密集型外国直接投资较少。中国整个制造业基础在相当大程度上已由外国跨国公司建成。”
记得1990年代末总是和北京一帮子报纸记者吃喝玩乐时,曾经对中国与印度的差距进行过讨论,其中太多的人都不同意当时我认为印度将对中国构成严重威胁的言论,并且以1962年中国在对印度的自卫反击战当中的战绩来证明中国的强大,全然不顾印度的增长。
到现在,情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大概至少在媒体层面不会再对印度的崛起有什么疑义了。
对于印度,中国人一向是抱着很敏感而脆弱的态度看待与之合作,更是对其内部的问题忘不了说三道四。中国的印度问题专家张文木在其《印度国家发展的制度成本》一文中指出,印度土地改革仍是一场印度富人之间的财富再分配,而印度人民并未成为这场革命受益的主体。土改后,广大农民的贫困化程度不仅没有减轻,反而长期保留下来。印裔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有过公正的评价,他认为:“随着东亚和东南亚经济的高速经济进步得到更充分的分析,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并非仅仅是经济开放——以及更大程度地依赖国内和国际贸易——导致了这些经济经历如此快速的经济转变。积极的社会变革、教育和识字普及、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也为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果说,这种说法仅仅提醒那些转型国家需要注意的风险,也算凑合,不过如果要是以此来证明印度正在轰轰烈烈展开的改革就必定是落后于中国甚至注定失败,似乎未必令人信服。
实际上,中国和印度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展开着一场也许未来回过头来看可谓是惊心动魄的较量。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2月15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全球相当数量的CEO对中国的投资看好。78%受访者认为中国能提供最重要的市场发展机会。遍及45个国家超过1400名CEO参与了普华永道这项《全球CEO调查报告》,其中接近2/3的人均有信心于未来三年,全球化会对其业务带来正面的影响。当中逾七成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在巴西、俄罗斯、印度及中国其中一个国家投资,驻亚太区的CEO当中,逾九成对亚太区未来五年的投资机会充满信心。在上述四国中,55%的受访CEO表示中国是最受欢迎的投资国家,78%受访者认为中国能提供最重要的市场发展机会,64%的CEO认为过分监管是全球化路途上主要的障碍。 普华永道中国区业务主管合伙人林怡仲表示:“巴西、俄罗斯、印度及中国企业,已不再是作为富有企业全球化的目标。它们中相当多的企业已经或正在成为全球化浪潮的积极参与者,与我们访问中所见的各地企业CEO一样,对全球化抱着正面的态度,尤其是以中国日益增长的海外投资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而对于印度目前的成功发展,国人也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月15日出版《每日工业快讯》报道,(何必注,略。)
事实上,印度相比中国更具有优势的,恰恰是在于市场经济的基石的法治。在印度政党政治体系对于政权变迁影响社会生活的程度上,印度具备了让现今大多数国际社会所认可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基础与环境,远没有中国这种执政党面临从特殊人群(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利益代表向着包容性(仨代表)强大到了为党性所屏蔽的程度(试图成为全民党)的麻烦。同时,印度的经济运行有着稳定而发达的资本机制及其所赖以依托的法律体系,这在中国是很难想象的。
由是,中印之间的角力就成为了当今世界上非常惹人注目的事情,并且对国际社会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仅仅从国际经济方面,就可以看出这种影响的范围。2005年12月30日快讯,(何必注,略。)
实际上,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声音都在议论中国和印度对于出口通货紧缩、并且推动国际市场不光是大宗工业品连带能源以及其他资源性产品价格攀升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这更是引起了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对此的担忧,甚至直接居间进行挑拨离间。3月初《金融时报》报道,目前美国总统布什开始对印度的访问,(何必注,略。)
香港《亚洲周刊》4月16日刊登题为《印度软件业领先中国的秘密》的文章指出,(何必注,略。)
此期被看作西欧最专制的法国也注意到了中印之间的角力。《费加罗报》报道,(何必注,略。)
……
怎么样?也算是五花八门见仁见智吧。不过,我更倾向于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评论:(何必注,略。)
而近来,国际上的舆论针对中印之争的态度,正在朝着越来越有利于印度的方向转变,更多的人共识于印度将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经济新的领跑者,并由于印度政治制度上的优势,会把中国远远地甩在后面连屁的味儿都闻不着。
如此,摩托罗拉去印度大兴土木,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