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官员们就好公开胡说八道

(2023-01-16 01:06:30) 下一个

官员们就好公开胡说八道

                                   2007年3月31日

何必

今后,北京市旅游局将每月在报纸电视上公布收到的被投诉旅行社名单……(略。)

记者的建议观点里写道:(何必注,略。)

网上也有说及咱的旅游的笑话。

西方老师正解《西游记》。瑞典一所乡村中学,一个老师正在上外国文学,有个学生请老师介绍一下中国的西游记,(何必注,略。)

这又是该节目组里那个嗲嗲并总是在公开场合与我或者眉来眼去或者反唇相讥的记者所做的跑口新闻。

北京市旅游局又出新花样啦!

以后,对被投诉并被确认的旅行社的名单将每月在官方媒体上予以公示,这不也是旅游者求之不得的?

其实,从这则报道里显而易见可以看出,如此公示的真实货色。比如明明是旅行社采取类似诱导旅客购买伪劣产品、对特殊人群收取附加费、擅自增加自费项目等等,这些都是属于明显的违犯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甚至刑法的行为,可到了旅游局这里就变成了要由游客去理性选择旅行社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了;比如旅客投入时效,居然是“知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的三个月之内”,这和劳动法规定因劳动关系引起的争议仲裁时效为60天一样,都是属于行政部门悍然违背上位法的典型行为,因为按照民法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而旅游局和劳社部就在光天化日之下堂而皇之地将民事权利诉讼时效进行缩短,这也算是绑架国家要挟委府将公共利益部门化的范例;而如果旅游者认为存在侵权,向旅游质量监督部门投诉,并由后者进行查实,这只不过还是公共利益部门化的产物,而最贴切的例证就是医疗纠纷要由医疗机关上级的医疗行政主管机构进行认定,出现了护犊子的制度设计,完全失去了纠纷受理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赔付旅客损失,依然是中国民事法律赔偿方面所谓的填平式原则,就是按照受害人的实际损失进行赔付,而将恶意侵权者的责任仅仅限制在如此范围之内,造成违法成本过低而引发并扩散无处不在的格雷欣效应;所谓的旅游执法,充其量不过是罚款经济的又一个领地,对于遏制旅游市场的乱象并无助益;……

更不用说,北京市旅游局曾经干出过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荒唐事儿,那就是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开办了所谓的北京市旅游集散中心,宣布北京市全部旅游机构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其他的试图沾染北京旅游资源者都属于非法,结果闹得万夫所指,这个集散中心也成为过街老鼠,在越来越多的旅游机构对于该中心的旅行车的损毁情势下,不得不安装探照灯和铁栅栏,加派更多的保安力量,成就了通过专权垄断而导致花费纳税人浩荡钱财保护几辆破车的璀璨夺目的闹剧。到现在,这个旅游集散中心依然人嫌狗不待见地巍然屹立,向全社会宣示着北京市旅游当局一意孤行的破败颟顸。

对这北京市的旅游市场,我实在说过太多啦。咱也就不再老生常谈地逐个分析,以免像祥林嫂那般“我们家的阿毛啊”没完没了招衙门不爱听。由是,还是吹毛求疵地找点子细枝末节来说道吧。

听听人家旅游局的负责人说得多么肯切,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旅行社更加规范地去经营,提高服务质量。

咱还真不知道,这个“更加”是个什么意思。从字面上看,这旅游市场似乎已经规范得一塌糊涂啦,到了风平浪静水至清则无鱼的毫无瑕疵的地步,出台如此举措,就是让旅游市场能够百尺竿头更上一步,好上加好,在人类历史上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好得让全世界眼红耳热猴急猴急的上窜下跳,甚至容不得人世间还会有这么炉火纯青的高级市场品质。

也难说,现如今这官员们哪个不是这个德行?相比起老潘我的口无遮拦胡说八道来,官员们并无半点逊色,只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旅游市场的破败有目共睹,无论是数据、个案,还是国内外狂轰滥炸的媒体报道,都在指向中国旅游市场的江河日下。可人家旅游局负责人却口口声声来个“更加”,大概也算是歪曲现实的最经典事例了。只不过,由于媒体本身就是官方的,无论是传统的比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还是现代的比如互联网或者移动通讯,在中国根本不存在什么非官方媒体,话语权就是如此被严格控制并且在本届委府任上达到了“更加”,才使得民间话语空间被逼进日趋狭窄的犄角旮旯,而公权力则相应地挤占了越来越大的地界儿。

朋友们多次告诉我,他们在与官员们的接触当中,不久前还只不过是一些科员之类的公务员背着人窃窃私语胆战心惊地对权力污言秽语,此后就在行政级别上节节攀升,表现出拿着共产党的钱财福利却根本不说其一句好话的官场状况,到现在正局级甚至副部级的官员们,只要在私下里,无不对当局破口大骂,骂得昏天黑地飞砂走石,骂得狗血喷头体无完肤,骂得黑白颠倒时光荏苒,骂得乌烟瘴气髀肉复生。

可一旦到了正式场合,所有官员都会言不由衷地进入职务角色,在可怕的分裂型二元人格当中,迅速转换到官方语境,不容分说就能够习惯性地使用官方八股八卦八荣八耻的假大空话语。那些官样文章背诵起来熟能生巧,说起谎话来脸不变色心不跳,官场熏陶下锻炼出一波又一波官僚体系中冷酷无情的主儿,在职务情况下完全失去了人的基本立场,转变为彻头彻尾的权力工具。

看看现在的委府文件,文牍主义倾向愈演愈烈,对于修辞上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于内容及其所对应的行政相对事务的关切程度;如此,现在撰写官方文件就成为一个很艰深的功夫,要避重就轻,要避实就虚,要点到为止,要欺世盗名,要文过饰非,要严丝合缝……部委局办里的政策研究室也就成了御用文人大量消耗纳税人税负挖空心思杜撰世界的藏污纳垢的胜地;而秘书现象则更是中国特色里的至宝。

也如此,就惹得社会上每每都要从官方表态当中字斟句酌地揣度官方的真实意图,形成官方与民间通过官样文章领域里的猜字谜游戏而展开的博弈,耗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并在赢家通吃的状态中使得资源配置高度向政治权力集中。

而官场上的头面人物在国内外不同场合里讲话的不同表现,也实在昭示出中国社会与人类社会的巨大差异。

最典型的就是,各级官员在国内会议上发言都会抑扬顿挫声嘶力竭,会场里的与会者也心领神会地适时“报以雷鸣般经久不息的掌声”,而到了国外,却只能平铺直叙娓娓道来,少了那份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气度、胆识和风采,让在国内看惯了官员们扯着嗓门发表言论的人们充分领略到了内外有别。原因很简单:国际上根本不吃这一套,任凭中国官员色厉内荏,也定然不会有什么热烈响应。毕竟,在国际上很多国家里,公共语境当中认为政治家与骗子无异,必须时刻提防其投机取巧,对于其所作所为必须夜以继日高度警惕,除了外交上所必需的彬彬有礼之外,注定不会给予比投向街头卖艺者更多的掌声。

所以嘛,现在官民关系紧张,在这个层面上,也是对官员们睁着眼睛说瞎话行径所引发社会反响的注释。咱父母官们就好在大庭广众之下振振有辞地胡说八道,咱不忍耐听着,只能充耳不闻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