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世界水日终将变成世界睡日

(2023-01-16 00:44:40) 下一个

世界水日终将变成世界睡日

                                 2007年3月23日

何必

3月22日又是一个大日子——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题是“应对水短缺”……(略。)

这是为世界水日而有意策划出来的节目。

在今年那全国性的俩会上,又有什么人大代表在大庭广众之下提出,北京市应该限制人口总量。这个话题,应该是属于爆炸当量非常高的敏感区域。每每提及中国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应该限制外来人口,就会引发一场声势浩大针锋相对势不两立你死我活的口水战,双方你来我往互不想让,在传统媒体上还人模狗样一本正经,要是在网络上转瞬间就演变为污言秽语的人身攻击。2005年,也是在那俩会上,身为政协委员的人民大学教师张惟英提出了这个问题,立即引起了铺天盖地的浩荡唾沫,裹挟得她不得安宁,并因之再也不接受媒体就此的采访。很久后她还心有余悸地说,在中国要想成名,最简捷的途经就是谈论这个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应该是个伪问题。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是否应该限制外来人口,这在国际上已经是有定论的。防止出现大城市-特大城市病,原本就是各国都绞尽脑汁的难题。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3500多万的人口规模,已经让其在拉美化进程中表现得非常抢眼;印度的孟买倒是不去限制外来人口,可所对应的就是大量的无处不在的贫民窟。这些现象都让游历了世界上几十个国家的温铁军困惑不已,认为这种将农村贫困平移到城市的状况,是对自由主义所倡导的迁移自由论调的现实挑战和诘难。

即使是在与一直呼吁改革中国户籍制度的北京理工大学胡星斗的当面讨论当中,他和我都在中国不可能在当下就取消户籍制度、否则将会引发社会巨大而且不能承受的制度转换和替代成本,并必然形成社会动荡方面取得共识。

空泛而形而上地讨论是不是该尊重人权里的自由迁徙权利,不顾现实地取消户籍限制,这种尝试也被比如郑州等好大喜功的城市早就实践过,结果怎么样?无疾而终。为什么?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严重不均衡的情况下,取消户籍制度就意味着将社会矛盾转移给在公共设施和治理能力都非常欠缺的城市。

我所在的《城市》节目在去年元旦刚刚开播之际,就做了个“北京到底能养多少人”的节目,旗帜鲜明地指出,北京市人口规模不可能毫无限制地扩张下去。光是现有人口已经让北京的基础设施和城市管理面临着不堪重负的压力。

而在维系北京城运转的所有资源当中,最短的那块板就是水资源。

于是,北京人口规模和北京水资源现状,在如此层面上就发生了不可脱节的联系。这也是我策划该节目的背景原因。

其实,水资源紧缺并不是北京市乃至中国所特有的。去年就有媒体报道,“联合国警告全球500大河半数快干涸”。联合国研究报告指出,在全球五百大河流中,过半数快要干渴或受到污染,例如中国大陆的黄河几乎已没有河水注入大海。(何必注,略。)

中国呢?我去年写的有关三峡水坝的文字中,如实转引了纪念中国著名水利专家黄万里的稿子。黄先生那句著名的“三峡工程的最终结局一定是要被炸掉”的论断在网上随处可见。但如此稿件还是被高度敏感的网络审查当局给予删除,表现出现如今中国社会治理过程中将所有社会问题都政治化的倾向,暴露出监管部门如履薄冰和胆小如鼠的心态和行为方式。

而中国的情况更是令人忧心忡忡。媒体报道,跨越湖南湖北两省的洞庭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干涸,大面积湖底裸露,一望无际的河床变成一片干裂的荒漠,地面龟裂最严重处的裂缝有一个拳头宽。(何必注,略。)

人们也注意到,2004年,2340万人口、1300万大牲畜饮水困难。中国全国1/2的城市缺水,1/6严重缺水,50个城市情况危急。90%以上的城市水环境恶化,地下水严重超采,形成降落漏斗,50余个大中城市地面沉降。七大主要城市中有五个城市70%的水是不适合人类使用的。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6个是中国的。……中国近海海域严重污染,海水变黑发臭,海洋生物资源大量灭绝,污染面积达到17万平方公里。2004年,发现赤潮96次,累计赤潮面积26630平方公里。

我过去的同事王未名给我发来BBC的相关文字。

2006年11月26日 13:11

三分之二的中国城市将要面临缺水危机,成为中国城市化当前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何必注,略。)

王未名发来的BBC文字还有。

2007年02月26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22:25北京时间 06:25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城乡缺水威胁中国的持续发展

(何必注,略。)

公共环保研究所所长马迥然对我说:“在中国的六百座城市里,有四百座缺水。其中,有一百多座城市严重缺水。大家的一致看法是:缺水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

这BBC对中国水资源瓶颈的报道简直是连篇累牍不遗余力。我从中看出,中国未来的致命软肋、或者是压垮中国这个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必定是水资源。

2007年03月03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21:10北京时间 05:10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中国大旱五百万人面临饮水困难

(何必注,略。)

这就是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在带给我们喜出望外之际,也带来了对资源和环境不可逆转的劫掠、破坏和透支。

而其中,中国委府的责任是最主要的。

2007年01月28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1:57北京时间 19:57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中国官方报告承认环保不力

(何必注,略。)

中国在去年宣布投入超过一亿元人民币改善环境,目标包括确保15%的能源来自再生资源,特别是水力产生的能源。

而也在3月22日世界水日这天,《北京日报》以“世界水日应对水短缺 全球11亿人喝不上安全水”为题,发表文章进行了介绍。

在肯尼亚的加里萨附近,一对母子在公路边的水坑里取水。新华社发;3月20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一名男子在漂满垃圾的河里拣拾废品。新华社记者张军摄(如此图片使用简直让人莫名其妙:中国境内水资源恶劣状况比比皆是,却拿着黑非洲的图片混淆视听。老潘注。)

今年3月22日是第15个世界水日,其主题为“应对水短缺”。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为了让全世界的人们关注水问题,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确定自1993年起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以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同时,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目前,全球淡水资源的比重仅占总水量的2.5%。(何必注,略。)

看看这十大最严重危险的河流,与中国相关的,除了长江外(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其中并没有中国境内的比如黄河、淮河等河流),在中国境内被称之为澜沧江的湄公河,怒江在境外的萨尔温江、以及恒河等,都在标识着中国改革开放给周边造成的不可磨灭的影响。

而被人类当作是哺育了人类文明的印度恒河、埃及尼罗河和中国的长江,都被囊括到了如此十大当中。这也应该算是很让人毛骨悚然的结果了吧。

然后怎么样呢?北京为了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采取了南水北调的路数,但抛开路途中跑冒滴漏不说,即使悉数进京,充其量也就只能覆盖人口自然增长部分的人口的水资源需求;中国甚至向俄罗斯频送秋波,试图能从贝加尔湖取水;胡星斗的判断是,中国迁都势在必行,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其实,中国既然敢于建水利工程,对水资源问题的解决也就不在话下。渭河洪灾的肇事者三门峡工程依然如故,三峡工程所带来的气候异常、生态难民以及对地球重力场的破坏也尽人皆知,咱中国人有着人定胜天的法术和气魄。大不了,把流向境外的水系全部建立水坝拦截下来,让比如中国南部邻居们都没水吃,让他们在领土领海边界问题是喋喋不休,给他们丫点子颜色看看。

就这样,水资源的争夺战大幕已经开启。按照国际上权威机构的分析,气候变化产生的温度如果增加2摄氏度,将会增加两亿饮水问题人口;如果增加4摄氏度,将会增加36亿人口。而中国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温室效应,已经让中国减少了近50%的降水,那么中国引发水资源的血流成河的日子,还会遥远吗?

这么说,所谓的世界水日,用不了多久,就会变成世界睡日,这个睡,并不是什么睡眠,而是彻底的灭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