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中国的消费者越来越可怜

(2023-01-16 00:28:22) 下一个

中国的消费者越来越可怜

                                   2007年3月16日

何必

3月15日,北京市工商局,食品安全办在顺义召开315宣传咨询活动,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消费和谐”……(略。)

这种电视报道,一看就是水货。从题材本身看,无非就是个官方在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这么个大日子里,哪怕挖空心思也要逢场作戏,弄出来些个花里胡梢的玩意儿欺世盗名,让全社会看看,消费者的当家人也并不是什么事都没干。而且,媒体碰到这么个大日子,也必须得有所动作,赶上当局如此行动,也求之不得,狼狈为奸嘛。

可即使如此,这种报道也不应该活生生把一个原本还人模狗样的内容做得像是个软广告。也难怪,做惯了小稿,即使是大稿件也做成小,把明媒正娶登堂入室的大媳妇也弄成小妾;不仅如此,光是一些官员手舞足蹈的采访,而且懒到了连采访同期声的内容都不完全记录到节目文稿里,让人们看到成稿里的这部分根本无法判断被采访者到底说的是什么,也无从判断该如何评价这种说法。

这也算是当前电视新闻记者的职业水准的真实写照。

对这种节目的内容该怎么评价?

《堂吉诃德》里那个傻乎乎的桑丘怎么说来着?“不过您一切都随上帝安排吧,这万恶的烦恼世界上,什么事都带几分刁恶哄骗,弄虚作假,将来怎么样只有上帝知道。”(〈下〉第75页)

现如今我们活在什么样的世道里,这似乎不应该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网上就有人对于中国大陆的现状作过些个描述,其中写道:“假冒伪劣横行:社会信用严重缺失……假冒伪劣商品尤其是医药和食品几乎使每一个中国人心惊肉跳。毒奶粉、毒酒、毒大米、注水肉,(杀虫剂)敌敌畏火腿应有尽有,可怜的中国人如果买到真货,就像占了便宜一样。……假冒伪劣商品不仅当代人受害,而且危害后代。在俄罗斯和一些东欧国家,许多商场高挂牌子:‘把中国货赶出去’。……这样看来,不知是谁的悲哀,国家的?还是人民的?总而言之,我觉得,把经济基础提高后,再去与国际接轨,于国、于民都要好些……犯罪率的上升,也许可以说明些问题,只是,当权者,正糊涂中……”

(我才不相信当权者在糊涂中呢。当前政治斗争的公开化,俞可平《民主是个好东西》的问世所掀起的滔天巨浪,实际上就是反映出,当权者作出了维持权力社会运行体制、以对内和谐社会对外和平崛起来的执政方略在官方异议阵营里所引起的强烈反弹。而维持法制化而放弃民主和法治,这已经是非常清晰的亲政路径。)

网上那篇文字也提及,“目前尚有4000多名贪官外逃,共卷走资金高达5000亿人民币。”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孙立平在其《中国社会的腐败扩散令人心惊》一文中介绍,有资料表明,从1998年到2004年,国土资源、建设、交通、金融、工商、公安、税务、海关等八大系统已有8000名处级或以上干部因经济犯罪被判刑,有1350多名官员外逃或失踪。接着波及的是垄断部门,比如电力、电信等行业。

越来越人嫌狗不待见的审计风暴,逐渐成为鸡肋。即使如此,人们还是从审计总署去年9月份发布的公报里看到,涉及到工商部门的也有:“国家工商总局:1674万结余资金未审核备案——2005年,财政部批复国家工商总局本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项目和所属信息中心行政事业类项目支出预算共3500万元,实际支出共5174.55万元,其中使用上年结余资金1674.55万元未及时报财政部审核备案。”

所以嘛,无官不贪,在中国成为百发百中的真理。随便拿出个什么官员来,如果真是有人们津津乐道的“客观、中立、准确、科学……”的第三方审计,保准能够弄出问题来;如果按照国际上对于腐败的定义那样再包括到非物质层面,那么整个官场的倾覆当然是指日可待的了。按照周大嘴(周孝正)的说法,现如今的官员,哪怕把他们的邻居隔一个枪毙一个都会有漏网的,遑论其本人、家属和同事了,后三者挨个毙已经铁定没有什么冤枉的了。

所以嘛,2007年中国社会发展蓝皮书中的那个调查结果,官民对立取代贫富对立,不也是很理所当然的么。

所以嘛,315成为中国消费者的节日,这不也是很奇怪的事情嘛。按理说,消费者就应该处于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当中,怎么每年把这315当成了喜气洋洋的日子,而平常却得低声下气?

而且,媒体也借着中国无处不在的假冒伪劣大发国难财,让这315变成了发布消费领域惊世骇俗让人目瞪口呆暴料的场合,趁着这个吸引全社会注意力的机会,大把捞取广告费。

媒体如此行径当然也成就社会对315的热盼,期待着这天又有什么巨擘被曝光然后轰然倒地。去年315央视晚会上,欧典遭到重创,连带把中消协牵扯进去,并因之费了一个(认证)制度。人们也想看着,今年央视315晚会能够有什么新鲜动作。

结果不成想,今年央视晚会成了公报私仇的地界儿。由于郭德刚拒绝上央视春晚,而给北京台春晚带来了国际性影响,让央视好生不快。而这“三俗得很”的郭德刚,也是个口无遮拦胡说八道的主儿,逮着谁骂谁,自己又非常不检典,现在也是胡作非为,根本禁不住功名利禄的诱惑,什么破烂场合都去,什么烂电视节目都上,把个德云社闹得现在连区区10元钱的门票都无人问津;不仅如此,这个暴发户也无法抵挡商业广告和代言人所能得到报酬的吸引力,为那个藏秘排油代言,结果招致消费者把他告上法庭。

如是,央视可算是逮着了好欺负的不撒嘴,315晚会开始就祭出郭德刚,很小家子气地在这么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当口,把这个暴发户当作最先开刀的祭品;不仅如此,也点名道姓地把曾经因为写了那本《中国电视批判》而招惹电视界不高兴的前北京电视台《北京特快》干将(当时与现光线传媒掌门人王长田、现北京台生活频道顶梁柱李德来等共同谋划该节目的起伏)的所谓著名电视策划人张锦力当作背气人物拳脚相加。

如此,真是让人看到了央视现在江河日下风烛残绵、只能凭借着垄断地位坐地炮死皮赖脸的无赖架势。

于是,315的泡沫化也就这么着了呗。

当然啦,人家工商人员到了315这么个当口,还是要出来假模假式地比划一番,省得纳税人交头接耳说行政不作为。

可咱还是闹不明白,纳税人被强制性交了税,让渡出自己的权利,迫不得已供养了越来越多的贪官污吏,应该有个日益见好的消费环境了吧,委府责无旁贷应该提供安全的消费环境了吧,消费者也应该放心大胆地进行傻瓜式的消费、而不用忧心忡忡在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夜以继日面对假冒伪劣毒品毒气毒害了吧。可结果呢?人家市场监管部门告诉咱们了,消费者就得练就火眼金睛,一个个都跟神仙似的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恨不得比专家还专家,识别假冒伪劣流毒还只能是消费者自己的责任。

纳了税有什么意义呢?就是在315这么个日子,官员居高临下地对消费者颐指气使,告诉消费者该如何辨别真伪。

也就是说,这种官员服务,是有偿的,必须通过纳税来完成;而且,这种服务也是暂时性的,除了315,想找都无处可寻。纳税花钱就是请来官员给咱们讲授对付低劣的产品和服务以及低劣的社会的招数的,舍此无他。

要是这样,只能咱们自己辨别、自己打假、自己自保安全。这就是现如今中国社会的现实,这就是消费者权益日里消费者所能够得到最大的启迪。

而就这样的服务,你不接受又能怎么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