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看看单向收费节目吧

(2023-01-15 22:28:55) 下一个

看看单向收费节目吧

                                        2007年2月9日

何必

2月8日移动推出了畅听套餐,“准单向收费”来了,但是我们离真正的单向收费还有多远?……(略。)

记者在建议观点里写道:(略。)

这则报道,是跟在另外一个作为当天节目头条的消息的后面。前面的内容看上去也差不多。

“畅听99套餐”2月8日正式推出,一上午的时间已经有几万名手机用户办理了这项业务。(略。)

段子怎么说来着?结婚叫入网,重婚叫一卡双号,婚外恋叫呼叫转移,情人多了叫移动梦网,离婚叫销号,分居叫停机保号,复婚叫复机,再婚叫过户,男人再婚叫补卡。

看起来,连续两条报道衔接在一起,怎么着也算个组合报道了。

这两天,有关北京移动出台新的套餐方式,实行准单向收费,已经成了各方炒作的热点话题。2月5日《经济参考报》有“手机单向收费:平衡利益拖慢资费下调过程”;同日新华网也有“手机资费套餐究竟优惠几何”的分析;2月7日《北京青年报》则发出了“别把手机单向收费变成促销噱头”的呼声;而类似“单向收费、八大套餐 移动又来忽悠我们来了”、“单向收费 弱势运营商‘很受伤’”、“联通单向收费:尾随非好汉”、“北京小灵通推出积分计划 受手机单向收费之压”、“它山之石:国外手机资费怎么收”……实在让人目不暇接。

这手机真是个好东西,才10几年的功夫,就到了这么个几乎人手一个的程度。想想看,1984•5《山西青年》还只不过预测,“科学革命、技术革命、社会革命、产业革命,信息社会三C四A:通讯化-计算机化-自动控制化,工厂-办公室-家庭-农业。信息工业即生产、传递、储存、加工、处理信息的工业,分传统和新兴两种,前者为电讯、电话、印刷、出版、新闻、广播、电视等,后者为计算机、激光、光导纤维、通讯卫星等工业。”现在呢?梦想实现得让我们根本来不及反应。

咱们伟大的国家迅速进入了信息化社会,现如今,连中小学生都带着个手机,成年人就更不用说了,走卒摊贩达官贵人概莫能外。

所以,咱们那委府也自然与时俱进,附庸风雅地闹出了个信息产业部,而且还总是不住地弄些个让人耳目一新的货色。比如,去年8月29日出版《每日工业快讯》就报道,(何必注,略。)

这信产部还真是服务型政府,为了企业创新而苦口婆心,花了钱委托专门咨询机构做出如此报告,确实很是英明果敢一语中地。

“加快速度,选好落点,做到人有我新,人新我好,人好我优。这就上升到企业之间一种竞争的较量,而不单是创新的问题”,这种话听起来怎么着也让我摆脱不掉信产部被中国移动绑架、使得一个行业行政管理部门活脱脱变成一个寡头的代言人角色的联想。

可听听开篇那则报道里那个什么社长的说辞吧。“第一是技术因素:实现单向收费如何在各个运营商中间分配话费;二是国家政策,贸然降低话费会不会影响国有资产的保值;第三是公司政策,那就是拿不准单向后到底应该怎样收费,不然不导致公司收入大幅下降,有危险。”

技术因素、国家政策、公司政策,云云,可看来看去根本没有消费者的因素,使得所有理由都会被受众认作是避实就虚隔靴搔痒;特别是作为媒体,更有为当局和利益集团捧臭脚摇唇鼓舌的明显痕迹。

当初该节目跑口记者就总是采访这个社长,凡是涉及到了通讯电信领域,一准就出现这么个家伙摇头晃脑信口开河,就像那个首都经贸大学的什么经济学教授无论什么事情都会抛头露面喋喋不休一样。我对当时那个跑口记者强调,在一个阶段里,不准再用这种采访,不准其出镜。这实际上反映出记者懒得寻找新的采访对象。

而那个跑口记者离开了节目组,跑口记者换了另外一个。新上任的主儿很内向,在办公室里面都扭扭捏捏的,联系采访总是被对方一回绝就放弃。我曾经当着其面直截了当地表态,这位真不应该当记者,只适合于干点子类似后期编辑包装等少与人打交道的活计,对方也认可,但还是继续着电视新闻记者的行当。如此,继续让那个什么社长不厌其烦地出镜,也就在所难免了。

从该报道的制作路数上看,也与节目整体风格相去甚远。那种对采访对象身份进行郑重其事介绍,原本是专题片的路数,可是在一个短报道中也如法炮制,加长了节目时长,拖沓了节奏。

而且,整个节目变成了这个什么社长的专访,所有涉及到单向收费趋势都由这个社长一手包办,根本没有其他任何人的声音,这种新闻作品实在惨不忍睹。

我曾经看过多个相关的电视新闻和专题节目的文稿,弄成这样的还很少见。

比如,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比较起来,应该是航空母舰和小舢板之间的较量,而如此格局,说什么市场竞争那才是信口雌黄;中国移动通讯企业的利润率高达20%以上,而国际上该领域的利润率通常也就是在1%左右,维持一个如此暴利的行业,委府责任显而易见;独家垄断造成对消费者利益的侵害有目共睹;美国政府强行将AT&T拆分为四,也就是为了保护消费者能够避免垄断商家的欺负;欧盟衙门专门讨论移动通讯价格问题,强令运营商降低价格,类似沃达丰之类的巨擘们不得不向欧盟衙门妥协,而消费者则得到了欧盟国家之间移动通讯价格大幅度下降、欧盟国际间漫游资费达到了3分钱人民币/分钟的水平……这在中国是可能的吗?如果节目制作者对如此背景全然不晓,完全是囫囵糊弄应付差使,那与欺瞒电视受众何异之有?

原本,包括信产部在内的委府机构就是地地道道的抢钱者。这远不是我这等乌鸦嘴的恨人不死心态下的白乎。中国新闻网去年10月11日以“我国各种‘利益集团’迅速发展 已影响政府决策”为题发文,《瞭望》周刊近日发表题为《警惕部门利益膨胀》的文章说,近年来中央政府机构中的部门利益问题日益突出。(何必注,略。)

看看其中涉及到的部门吧,几乎将所有涵盖国计民生的产业部门悉数囊括在内了,也就是说,现在还有哪个部门没有被利益集团所把持?还有哪个领域能够被我们视作当前孔方兄无孔不入状况里的一方净土?

所以,这单向收费会是个什么玩意儿、这电视报道又是个什么路数,我真是心知肚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