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电信新产品只不过是殉葬品

(2023-01-12 01:43:00) 下一个

电信新产品只不过是殉葬品

                                  2007年1月5日

何必

新年刚一开始,对于手机用户来说就有了好消息,根据信产部颁布的《关于保障移动电话用户资费方案选择权的通知》规定,移动和联通都公布自己携号转网的时间表……(略。)

记者在建议观点里写道:(略。)

显然,这是个小稿,或者说是个软广告。

这个节目的记者在采编能力上还是存在着较大的欠缺,整个节目的硬伤是显而易见的。通篇只不过就是一个采访,夹杂了大量的解说词。其实,非常简单的处理方式,就是随便在街采当中完成人们对于移动和联通之间业务壁垒的反感、讨厌和无奈就能够大大提升节目的可视性。

其实,在该节目原来跑口记者所做的有关电信方面的报道时,我就多次对其提及,不要总是盯住一个项立刚,中国在电信方面的专家大把抓,来不来就是一个人没完没了地出现在节目中,只能反映出记者的偷奸耍滑。可这个节目中如此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看起来,移动和联通之间实现服务功能对接,当然是个可喜可贺的事情。这表现出移动对联通的网开一面,展现了中国社会里电信行业里垄断局面的变化,以及电信企业向消费者大幅度的让利。

但天下竟然有这等好事?我们真是到了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当中可以张开嘴等着天上掉下馅儿饼来?在中国沦为全世界飞地的当口,我们还的确享受到了垄断寡头们的恩宠?

情形恐怕没有那么值得欣喜。

面对全世界正在风起云涌的并购风潮,揣着大把消费者血汗钱的中国移动自然也不甘人后。去年7月4日出版《每日工业快讯》报道,(何必注,略。)

有媒体把中国移动屡屡在海外受挫称之为“可耻”,反映出改革开放如此长时间以来,中国企业非但没有愈发市场化,反而在委府的逆向调节中更加官僚化,更是加强了政企不分的走向。

可这样,也还是拦不住中国移动在国内作为一骑绝尘的遥遥领先巨无霸绑架信产部并全盘操控国内无限通信业务且谋取暴利的态势。去年8月14日快讯,(何必注,略。)

这种通过压低国内消费者获益而在海外提升股价的做法,也被坊间指为让国内人们出高价,来为中国移动换取外国人在投资市场上的笑脸的不对等交易。作为中国企业,无视本国消费者利益,而将收益拱手出让,这种所谓的市场化操作,只不过是中国国民财富无时不刻的流失。

不仅如此,在如此生存环境里,中国电信运营商的生存能力也受到了很大的遏制。去年8月23日快讯,(何必注,略。)

中国的消费者所见到的是,中国这些国有电信巨头们,都是些个惟上惟大对领导颐指气使,对消费者却蛮横无理惨无人道的家伙。而为全社会所诟病的垄断行业“全员寻租”通过高收入高福利扩大中国社会贫富差距,到现在也是愈演愈烈。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按细行业分组,2000年最高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中的航空运输业21342元,最低是采掘业中的木材及竹材采运业4535元,二者相差4.71倍;2004年最高的是金融业中的证券业50529元,最低的是农、林、牧、渔业中的林业6718元,二者相差7.52倍。4年间行业差距扩大了1.6倍。而在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

到现在,类似电信、电力、烟草等行业的全员寻租现象并不见有丝毫收敛萎缩的迹象,凸显出利益集团的日渐强势。

现在,移动和联通在一些服务功能上出现对接,可以享受套餐,让人联想到北京商场此起彼伏的返券现象,用各式各样的套餐把消费者带到地沟当中,非得有着世界级数学家的本事,否则无法明晰其中的路数。

而中国移动作为行业中地动山摇的老大,把持信产部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当局之所以还保留联通,无非是做个样子给社会看,弄个自欺欺人的把戏来成就产业发展上的假冒伪劣。

就这样,移动方面还表示如果进行与联通的衔接会有技术上的问题。这种声音人们已经听得不胜其烦了。事实上,单向收费早就不是什么难题。但是,不管因此而导致移动的一股独大,还是继续让联通苟延残喘,消费者最后的命数还是个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