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手机质量下降之必然

(2023-01-11 01:39:19) 下一个

手机质量下降之必然

                                      2006年12月30日

何必

近日,中国质量协会全国用户委员会公布2006年中国手机行业用户满意度测评结果,自动关机、通话时掉线和键盘失灵,成了最让手机用户不爽的三大“毛病”……(略。)

记者在建议观点里写道:(略。)

另据媒体报道,今年11月7日,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首次公布了对全国主要消费品的质量维权状况的调查结果。手机作为现在最普遍的消费品,有超过30%的人认为维修网点偏少,有将近26%的人认为手机企业对产品质量问题鉴定不公正,更是有将近50%的消费者从来没有接受过周转机服务。

这样的调查结果,从一个带有官方背景的协会来发布,本身就很耐人寻味。其公正性和准确性究竟如何,当然很意味深长。

不过,现在看看中国手机市场的状况,的确也很有意思。

日系手机全面推出中国市场,这早就不是什么新闻。到现在,曾经风光无限的日货在手机领域里却是销声匿迹不见了踪影。

而韩国手机的命运也为见得好到哪里取。7月11日出版《每日工业快讯》报道,(何必注,略。)

可从开篇节目中可以看到,摩托罗拉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节节败退,也显示着国际巨擘们在中国的日子也不好过。特别是,当摩托罗拉将目光从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空间逐渐狭窄的中国转向蒸蒸日上的印度之际,摩托罗拉在中国的研发部门干脆就放弃了针对中国消费者的动态跟踪,而成为摩托罗拉进军印度市场的科研阵地。

那么,这种手机领域的跨国公司的全面溃败,原本应该是中国手机企业咸鱼翻身的大好时机不是?可我们看到的情况却恰恰相反。2月17日快讯,(何必注,略。)

我们曾经欢天喜地看着多少打着民族品牌的手机在国内市场上摇头摆尾?到现在还能看到几许?而这里面,举世公认的中国人在研发方面屈指可数的投入,使得中国手机成为开放市场后最先死掉的民族产业。3月7日快讯,(何必注,略。)

而当国产手机在国内市场上向外资产品举手投降之后,国人能够享受的,只能是任凭外资手机赢家通吃,并且在国际上通行的规范服务方面日益退却,凭着巨大的市场份额有恃无恐,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中国消费者的怨声载道,以及在外资引领下的回光返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