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考验北京城
2004年7月11日
何必
10日下午一场暴雨突袭京城,致使二环三环交通几乎全线瘫痪……(略。)
另据新华网消息,长安街、南四环、体育馆西路、石景山等地因大量车辆熄火造成严重交通拥堵。月坛南桥、北桥红绿灯出现失灵,再加上不少车辆因熄火无法启动,交通开始陷入瘫痪。下午5时30分左右,地铁万寿路站进水,车辆无法靠站,造成该站停运20分钟才恢复正常。在石景山方向公主坟至玉泉路路段,因积水较深、多辆汽车抛锚,造成公共汽车无法通过,发车间隔受到影响。西城市政一位负责人表示,“北京市的防灾系统真是太脆弱了,上周一场大风就造成很大的损失,今天一场大雨就能把电线杆冲倒!”
昨天下午4时许,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瓢泼大雨倾盆而下。笔者赶紧从网上下来,以免因拨号上网造成雷击导致电脑损坏。看着窗外如注的雨水和长久的雷声,以及顷刻间空空荡荡的大街。
这场雨总共也就是下了一个多小时。雨后,再到大街上,已经是遍地混水夹杂着从地下管网中漂浮出来的污物、以及附近工地上或其他裸露土地里顺水漂移的黄土到处都是,不少垃圾也随水流而扩散,虽然雨后气温尚低,依然散发着恶臭。
晚上,中央电视台很多直播节目中熟悉的面孔都换了人,《经济信息联播》直截了当地宣称其当班主持人被大雨挡在的路上无法赶到,并在其30分钟的节目里拿出近10分钟做有关这场大雨的报道;4套则干脆把节目弄成了对大雨及其造成的混乱局面的直播,演播室里与堵在路上的主持人进行联线,倒是很有现场感,而其中不乏先斩后奏的快意,还没等宣传管理部门来得及发号施令,节目已经播出了。
也在昨晚,北京市属媒体与笔者联系,就这场大雨引发的问题讨论新闻角度。笔者不无担忧地表示,让对方做好两手准备,做大雨内容的同时,也要做日常内容,因为这种场景对于北京市来说毕竟不是什么荣耀的事,宣传部门很可能一纸令下让有关大雨的相关报道胎死腹中。
至少今天北京市属报纸上对于昨天大雨的报道都是从正面和积极的角度去说的,类似3000名警察上路疏导、市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坐镇指挥、市政交通水务等部门紧急行动为民排忧解难等等,看上去像一曲讴歌;上午10时许,千龙新闻网上有关这场大雨仅有的两个题目只有标题而没有任何文字。看来,家丑不可外扬报喜不报忧的习俗与行政套路依然,权、情、利为民还更多地只能是纸上谈兵。
昨天晚上的电视画面里,看到立交桥下面积水已经没过了小轿车顶而到了公共汽车车窗部位,很多轿车被淹没在水里,有的司机冒着大雨赤裸着上身把车往坡上推。想必在那里堵着的人又是过了一个难忘的周末,更有那些被雨浇得像落汤鸡似的人也许还会闹个感冒什么的;短短大雨造成了数处房屋倒塌,地铁站进水,电线杆倾倒,商场物品浸泡被毁,等等。今天已经有报道,保险公司理赔工作已经开始,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将使他们腰包干瘪不少。想想看,昨天的大雨能赚钱的,可能也就是移动通信企业,那时气急败坏的通话量使移动通信部门乐不可支。
媒体报道,这是北京10一遇的大雨,不知道其真实性如何。就算真是这样,10年一遇的雨水就把北京市弄成了这样,这北京也太弱不禁风了吧。按照那位市政人员的说法,“北京市的防灾系统真是太脆弱了,上周一场大风就造成很大的损失,今天一场大雨就能把电线杆冲倒!”
2001年冬天笔者还在欧洲,北京下了场雪,这里的朋友通过电子邮件告诉我北京当天的壮观景象,很多人堵在路上接近10个小时纹丝不动,弄得怨声载道。那时人们都在责问北京市,如此城市管理水平怎么能举办奥运会?笔者没看到什么地方说那场雪是北京多少年不遇的说辞,而且这事随着雪后阳光普照也就烟消云散,人们又其乐融融地为了纪念的忘却了。
时过境迁,如今又赶上了场雨,40毫米的降水就把北京市内交通给弄瘫痪了,到下午4时开始的一个多小时的降雨致使很多人到夜里11时还堵在路上。设身处地为那些如此度过整个下午和晚上的人们想想,能埋怨谁呢?只能怪自己命蹇时乖流年不利,出趟门却碰到了如此倒霉情景;那些房子倒了的、汽车熄火被泡了的、商品被毁了的等等列位,如果没上保险只好自己抗着了。想必是不会有什么人为这种“法定”的“不可抗力”所造成的灾害损失而进行赔偿或补偿了。既然是老天爷网开一面针对缺水的北京开恩,弄得所有人都卒不及防,也就无从适用什么行政问责制了,注定是不会有什么官员为了这场该死的的大雨及其暴露出北京市不堪一击的城市运行系统的问题而丢盔卸甲去除乌纱。
这不,各级官员面对媒体还是信誓旦旦,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抓紧改善北京排水设施,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改了就是好同志嘛。
也许,明年北京市政府为民办的若干件实事里,疏通排水也会赫然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