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职业介绍准入限制何益之有?

(2022-12-10 12:57:10) 下一个

职业介绍准入限制何益之有?

                                2004年7月9日

何必

昨天,市劳动保障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职业介绍机构行政许可工作的通知》……(略。)

针对目前日趋混乱的职业中介市场状况,北京市劳动保障部门终于出面表态,要对这个市场动手进行整治,而其着眼点就是从该行业准入条件入手。

可从这个通知的核心内容推敲,却会发现这种措施实际上对于整顿市场秩序于事无补。

最近媒体频繁针对职业中介市场上的混乱状况进行报道。就在这个星期,北京西城工商部门就查处了一个在该区域从事非法职业介绍活动的“黑中介”,媒体也随同前往了查处现场。令人很尴尬的是,该公司负责人对工商执法人员理直气壮毫不畏惧,对媒体更是像轰苍蝇般地撵出门外,并在查处的同时旁若无人地继续干着自己职业介绍的营生。据工商部门介绍,这家企业出现投诉已经很长时间,工商部门前往查处也已经是三番五次了,但却没有实际效果,其原因在于,该企业是在北京通州区注册,到了西城就属于异地经营,西城工商部门无权没收其营业执照,所以才造成了该企业非法中介活动的屡禁不止,工商部门对此也无可奈何,只能上报北京市工商局,等待处理结果。

上报到市局,还是要等待公文旅行,真到了处理那时刻,说不定又有多少人被欺骗;通州于西城还同属于北京市,尚且出现如此维权困境;如果一个西部省份的企业到北京来从事职业介绍也照方抓药异地经营,那么如果出现违纪违法行为也自然有着管辖权问题,按照常规方式也就需要上报国家工商总局,等待那里的明确指示。

该报道中没有提及这家在通州注册的企业的资金量是多少,从现场情况看,5个工作人员的指标是达到了。那么,如果其资金具备了10万元的条件,是不是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从事职业介绍业务了?

媒体还报道,同在本周,海淀区执法部门对位于公主坟附近的几家非法职业中介机构进行了查处,其中一家是某公司的分部,而其总部在去年底因为非法经营已经被工商部门取缔了经营资格,但这家分部还是可以照样在报纸上刊登职业介绍广告,而且工商部门到这里也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查处,没收经营设施等等,但中介本身的经营特点就是依靠服务而不是物质资产进行运营,查抄了一些纸张文具,还是拦不住前脚查后脚收拾旧山河重新打鼓另开张。报道最后,媒体也颇为无奈地老生常谈着,工商部门提醒找工作的人,要到那些正规的大型中介机构,而不要相信这类小中介,云云。

而说到“组织职业招聘洽谈会”的50万元和20个工作人员的要求,业内的人都会记得,2000年北京一家响当当的职业介绍机构举办了一次名为500强企业招聘会的活动,结果却弄砸了,现场拥挤不堪,票务工作极其混乱,到场参会的企业甭说什么强,更多的只是叨陪末座者,引起了前往应聘者的不满,并形成群体心理,将这家当时在京城也算是赫赫有名的职业中介机构告上法庭,致使当年北京职业现场招聘会举办审批上谨小慎微,而该公司老板元气大伤,自此金盆洗手退隐山林。当时其办公场所浩浩荡荡,办公人员熙熙攘攘,还开办了自己的网站,资金实力不可谓不雄厚。即使按照目前的要求,也完全高高在上。

以资金实力和工作人员数量来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具备从事职业介绍资格,这是一种从行业准入方面进行限制的做法,而且也是一种很简便易行的做法,是一种行政成本很低也容易操作的措施。但一方面,如果不对企业运行信用体系进行规范,只是设立准入限制,市场秩序的好转就几乎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这种限制性做法却是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背道而驰的行径。由市场进行资源配置,进行自然淘汰,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其中,并不存在什么是否达到10万元以及5个工作人员框框的合理性,而且与鼓励中小企业从事第三产业的大方向截然相反。从道理上说,政府应该鼓励更多的中小乃至微型企业进入服务领域,扩大服务业的层级、范围与生存能力水平,政府所做的应该是建立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为市场竞争提供一个宽松、公平、有序的平台,而不是动不动就亲自操刀上阵,对企业经营本身说三道四乃至动手动脚。

而且,令人不解的是,就在这个月的1日,《行政许可法》刚刚开始实施,这部法律就是为了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本身,或者说,就是为了限制行政部门滥用行政许可权力,就是为了限制政府行为。在各方讨论这部法律颁行的现实与历史意义热乎劲还没过去的当口,北京市劳动保障部门就弄除了这么个通知,名曰规范职业介绍机构行政许可工作,与行政许可法的宗旨暗中较劲。实质上,对于这种规范职业介绍机构行政许可工作的许可,正是该法律所要规范的对象,而且从方向上看,大规模取消行政许可项目,让市场来发挥资源配置能力,使行政力量与色彩逐步从应该退出的领域退出来,这是大势所趋,能交给市场运作的事政府绝不应该插手。不过现在看上去,北京市劳动保障部门似乎对这样的行政发展方向与态势不以为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