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难以清净的考场

(2022-12-09 23:04:20) 下一个

难以清净的考场

                                           2004年6月23日

何必

明天至26日,全市中考和夏季高中会考同步展开……(略。)

看了这样的消息,脑海里想象得出戒备森严虎视眈眈的情形。如今,对于类似高考、中考等影响面大而且对考生自身前途的决定性很强的考试抓的力度正在节节攀升,为此不惜大动干戈,调集社会各种力量以确保考试的安全顺利进行。

今年高考前报名时,全国700多万考试破天荒无一例外都要签署考试诚信协议书,这件古今中外闻所未闻的奇怪景象早就被各方争论得面红耳赤,但教育部方面还是采用了这种形式化的把戏。考试在考试前发誓不作弊并与招考方签署协议书,这听起来就像顾客进商场门口时不得不签署一份由商家提供的不在该商场偷盗商品那般的标准格式文件一样,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至少从法理上说,违背了双方真实意思表示的基本要求;从实施效果上看,发生在河南的师生串通集体作弊案件,也着实给了诚信协议书一闷棍,戏弄了其中的诚信。如此,为什么还要劳民伤财耗费大量人力、纸张、笔墨在全国弄出700多万份诚信协议书,看上去就是为了教育管理部门自我安慰的画蛇添足之举。

迄今还不知道北京今年中考与会考是否也要签署类似的诚信协议书,想来如果照方抓药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就从目前对于该考试的准备情况看,也的确是剑拔弩张枕戈待旦,河北与北京两地的公安警力早早地就被派上了用场,彰显着法律的威严。

高考动用警察,中考会考也要动用警察,不知道以后还有什么考试也要劳警察大驾,如果像聚会中猜灯谜、或少儿书法绘画考试之类的都要让警察到场,好像在维护社会秩序的成本方面也太夸张了,纳税人为此又得多掏不少的腰包。

想来,如今形形色色的考试越来越多,从幼儿园开始,一直考到退休还不算完。现在不少已经退休的人还去读大学的事也不新鲜。越来越细碎而繁琐的考试也早就引起了很多质疑。人们看到,我们的考试制度下埋没了多少比尔•盖茨不说,就算是比照我国自身,按照现行考试标准,钱钟书、陈独秀都只能算作垃圾渣滓一类,根本不可能有后来的辉煌。

而说到考试本身,也面临着困境。一来,监考者与参加考试者在玩猫与老鼠的游戏,在考场上进行着博弈。据监考者说,这种博弈其实就是双方道德底线的较量。

从监考者角度说,在如此一考定终身的场面里,如何面对行为不轨者,如何裁度与考量各种考试行为,并且从人性以及低头不见抬头见乡里乡亲的面子上该怎么对待这类行为,的确有着很高的道德与人际关系成本。可想而知的是,如果监考者所掌握的考试纪律尺度不一,那么严厉者势必会遭遇不满甚至报复。

而从考试者方面看,出于人趋利避害的本性,都有投机取巧的本能冲动。而在如今周围的人驾驶机动车时只要没警察就明目张胆地违章违法、骑自行车带人却常常被执法者视而不见、排队时见到前面的熟人就理直气壮地加到其所在位置、工作-生活-情感-生存-发展等所有领域都弥漫着无处不在的见缝插针徇私枉法的状况,可蔑视道德乃至践踏伦理的缺德行为的成本却越来越低廉时,让考试者洁身自好独善其身也太有些痴人说梦的味道。

还有,无论是义务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阶段,都有各式各样的考试穿插其间。这种考试中作弊违规的现象也是与日俱增,为人师表者对此也视若无睹,常常以这乃道德问题只要不违法就无从处置为由推卸得一干二净;而遍布社会上的各种在职或其他学习培训当中的考试中的作弊现象,也给了像高考中考会考等学历教育考试的考生们以无法规避的示范与启迪作用,提醒着其中的每一个考生:尊重、维护与坚守道德是很划不来的,在广大人群都在缺德之际,道德高尚者由于为了自身的冥顽不灵势必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进而活得很不经济,而且还会被视作另类而众叛亲离。

时髦的语境中动辄说法制化,似乎可以将社会全部委托给法律照看,凡是法律无法管辖的事就可以听之任之,这样才算是人性化。

可是,一方面,法律毕竟不能照顾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总有些地方是法律无法涉足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将考生可能发生的违规行为具体分成“违纪”9种和“作弊”14种,不可谓不细致具体,但还不免挂一漏万杯水车薪。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也许还要出台对于乜斜咆哮咳嗽换洗衣服之类举止进行限制的法律才能规范社会行为、并让人有法可依理直气壮。

另一方面,法制化了的宽容的社会必定有着良好的运行秩序,更重要的是该社会成员普遍具有对于秩序的畏惧、敬重乃至为此可以舍生忘死的生活方式;人性化的社会必须以该社会成员对于人性的理解、感悟、生动、尊敬以及捍卫为前提和基础。很难想象,在一个普遍丧失道德水准的社会里,会有什么货真价实的人性化,就如同在绿林劫匪团伙里提倡对生命的敬畏一样荒诞不经。

如此看来,对于考察纪律的谨小慎微并为此兴师动众,还是无法防止作弊现象的蔓延。如果社会大环境地不到切实改善,指望着学历考试能够成为一方净土确实非常想当然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