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乡村开超市?

(2022-12-09 22:54:54) 下一个

乡村开超市?

                                             2004年6月18日

何必

今日2,北京市商务局宣布,在今后3年将大力扶持“名牌”连锁企业在乡村开办新店……(略。)

看来,北京市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又是大张旗鼓地干些实事了。在举国上下都在拿三农问题说事的当口,在这个问题上标新立异,很能取得往日不可能获得的宣传效果,对于政府各级部门的业绩定当有事半功倍之利,何乐不为;而且,按照行政习惯,党政高层部署任务,下边各个部门都要在自己所管辖的地盘上弄出点子眉目来,也算是对上级有所交代。

可如此通过奖励的方式让北京的连锁企业到乡村去开办超市,却还是有不少令人不解之处。

首先,在市场里,企业是主角,并不比谁傻,尤其是在商业机会及其所附带的利益与风险方面的测算、估计、判断与选择上,更是精于此道。在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市场越来越趋近于成熟的环境里,企业完全有能力自己去寻求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并不需要他人越俎代庖从中间插一杠子。如果企业认为北京郊区乡村适合于开办连锁超市,早就不会等到现在,而会像苍蝇闻道了臭味哪样忙不迭地寻踪而去,搞不好还会出现资源重置。从国内这些年各个领域稍微有点似是而非的机会就引得一窝蜂冲将上去打得头破血流的场景中,就可以看出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以及我们的企业惟利是图的急不可耐。

那么,为什么京郊还基本上没有什么超市呢?那是因为在那里开办超市不赚钱。众所周知,商业是要在人口相对稠密地区才能经营的。生产可以分散,可以安排到星罗棋布的家庭去加工而不影响其效率,但消费则必须以人口数量为其不可或缺的前提。很难想象,在一个只有10几户人家的村落会有洗浴桑拿歌厅酒吧,同理,在那里开办超市也会有经营上的风险。在消费方面,人口稀疏地区的钱不值钱,理由就是如果考虑到那里的配套设施与消费环境,很难享受到闹市区的消费效果。极端地设想,如果一个人坏揣100万到了荒漠之中,那钱就变得一文不名,因为无论消费什么都几乎是不可能的,谁也不会为了那点钱而去为其铺路架桥骑通一平地服务。北京郊区有些地方水电供应有问题,于是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的消费就成问题,商家也不愿意更多搀和,理由就是如果上门修理的人工成本令人咋舌。遑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城乡差别了。这也是近来人们热衷于谈论使农村人口相对集中,用城镇化带动城市化的理由之一。

同时,农户收入低也是造成其消费能力差的直接原因。近些年来,农村家庭均收入一直呈现下滑趋势。而从1998年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时候,各方就开始说要振作消费,或者是启动消费,但却出现了连续五年的消费品价格走低。个中原因,人们几乎共识于农村消费疲软,如果占总人口2/3的国民没钱消费,再怎么增加公共开支来带动家庭增加开支也是枉然。去年开始,人们终于可以在媒体上理直气壮地讨论三农问题了,也在关注农民收入的增长。接着,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使农民增加收入,包括各地争先恐后的取消农业税、农产品直接补贴等促使,在转移支付手段方面动用了大量的资源。虽然在这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争议,例如在粮油供销体制未作大的调整之际仅仅依靠减税是否能使农民收入真正得到增加等,但毕竟聊胜于无,而且动机还是不错的。

如此,在农民手里没钱的情况下,跑到乡村开办超市究竟能收到什么样的效果?要知道,商业形态是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在城市里,超市可以满足居民大规模购物的需要,而在农村,门可罗雀的小店是与那里的消费能力相对应的。如果按照北京市有关部门的政策设计思路,乡镇一级营业面积要近千平米,这就需要大致100万元的投资,这种投资究竟是什么样的规格?村一级虽然品种面积有所降低,但对于经营者资格限制却没有任何松动。而这类超市开业后,立即就会有营业员、保安、后勤等人工成本,还要有物品损耗、仓储物流配送等方面的开支,而由于农村消费效率低而且路途较远,运输相对成本就要增加。在投入成本远远大于城市、而可能的收益却遥不可及的情况下,再来看这种政策设计,实在是有些荒唐。于是,这种在乡村开办超市的想法更像是个昏招。

这次,北京市商务局与财政局联合搞出这么个动作,规定了入围企业必须具备的资格,并发布了奖励办法。但是,奖励还是纳税人的钱,拿着这种钱去做赔本买卖,是向谁负责任?具体到超市规模上,不顾北京郊区不同的条件差异,整齐划一规定营业面积与经营品种,带有很强的想当然和一刀切色彩;并还一厢情愿地谋划了今年开店的数量,这种扶持期也要3年之久;而且还规定此项措施目标必须是优质企业,莫不是想把那些经营状况尚可的企业也带到沟里非让其翻船、从而实现消除企业经营效果方面的良莠不齐的愿望?

三中全会上明确了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而北京市商务局等方面却弄出了这么个把戏来背道而驰。这种行政败笔最终还是要纳税人来买单。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