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拜金的博物馆

(2022-12-09 13:47:22) 下一个

拜金的博物馆

                                             2004年5月19日

何必

针对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博物馆的建议,大部分博物馆都采取了定时、定量的限制措施,……(略。)

5月18日是博物馆日,北京市当天有13家博物馆实行了针对中小学生的免费开放,当天正好赶上周二,与这些博物馆免费开放日期的规定相吻合。不知道,以后博物馆日没赶上周二时是否还会如此。逢上这种特定日子,人们总要搞些形式主义的把戏来为自己涂脂抹粉,就像“3•15”那样,消费者好像是受够了气的媳妇终于可以在那天回到娘家昂首挺胸,过了这天还得忍气吞声继续对婆婆卑躬屈膝惟命是从。更甭提类似护士节、教师节那样的时刻也有人会拿这些玩意儿做秀乃至寡廉鲜耻一把。

把博物馆对中小学生免费开放日期定在工作日当中,显然是别有用心的。工作日期间,参观者并不是很多,场馆里显得还比较空荡,这时候接待点子学生也对博物馆的经济收入不会造成太大影响;而碰到双休日或节假日以及寒暑假,学生大量免费涌向博物馆,当然是会减少馆方的经济收入。国家博物馆负责人所谓控制免费参观者人数是为了控制流量而非收入,但据了解,该馆在门票销售方面却是不加限制的;而对于故宫这样大多数参观地点都位于露天的场所、以及每天上万人的可接待量来说,区区200个小孩儿的确就不能以控制流量来搪塞。

故宫方面规定,每周只免费接待200名中小学生,如此一年也就只能有约1万名中小学生享受到这种免费待遇;而北京市现在有125万名中小学生(这还没有加上那些流动人口的学龄子女),这样算下来,如果这125万中小学生都能轮到一次免费到故宫参观的机会的话,要用120年的时间!按照10年制教育来算计,如果这种权利要被普遍行使,那么目前北京市的在校(还不算那些即将入学)中小学生必须有99.2%的学生必须立即开始锻炼身体以保持长寿,以能在未来的125年当中主张自己这种免费的权利,而且还要在这项权利行使之前不住地蹲班留级,以保持自己中小学生的身份。

而且,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并不只是给北京人参观的,来北京旅游参观、公务、就医、路过等人都可以到此一游,而针对中小学生的免费待遇,也不应当只针对北京市的中小学生。那么如果把全国在校中小学生都算在内,大概目前的孩子们绝大多数没有上万年的时光是别想不花钱就进去溜达一圈了。

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下发了全国文化和文物系统各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的通知,并要求从今年五一开始实施。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随着行政力度的减弱、以及对于下属单位在经济上管理职能的逐渐丧失,系统内各单位则更多地将目光瞄向了经济收入,把社会义务置于脑后。为了响应上级部门的号召,象征性地对中小学生免费开放些时候,但却在此做了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限制性规定。

北京自然博物馆却不属于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管辖而隶属于北京市,文化部文物局的这个通知对其不构成任何约束力,它也就大张旗鼓地自行其是,根本不去理睬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的说法,并以自负盈亏为由拒绝执行这样的行规。但是,自然博物馆也是拿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来维持的,只不过支付上司不是文化部或国家文物局而是北京市。如此一来,部门之间的立场和利益冲突就演变为干脆把对孩子们的免费措施拒之门外。

其实,在发达国家,博物馆的门票收入并不被馆方看中。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每年门票收入才区区几百个美金,而其主要营业收入却放在了参观者购买纪念品等上,这方面的销售收入达到了每年5忆美元的水平。在我国博物馆方面,缺乏专题性、经营粗放、形式单一,在实力、策展水平、宣传、经营等方面与国外相比都相去甚远。同时,发达国家的博物馆对于未成年人基本上都是免费开放而且全天候如此,不去规定什么固定时间;而我们的博物馆却不盯住孩子只一味向钱看,在看钱之际又没有相应的市场意识与能力,只能把精力放在“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财”那点门票收入上。

作为公共设施,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具有社会教育的功能,在文化传承、审美情操、道德教化、礼仪风尚、民俗蕴含等多方面都肩负着社会责任,特别是对未成年人的知识给养与人格塑造上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却出现了将公共资源市场化的倾向,形成了全社会向钱看的风潮,画地为牢坐地圈钱,形成了新时期的闭关自守并由此攫取不义之财的现象,(事实上,我国园林、景区等很多公共区域都有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也有大商场门前看自行车者因此非法收入情形的泛滥。)无视自身的社会义务与责任,只把注意力放到单位的经济效益方面,从而混淆了公共资源与市场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分野。具体到本篇话题而言,空泛谈论爱国主义成为目前的一种时髦,但一经落实到自己时就立即被拜金主义的观念与行为所主导,在掌握公共资源却不为公众服务的意义上成就了该领域中的公权腐败。

当此,人们又奈它何?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