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巨资改建小学合理性如何?

(2022-12-05 00:41:48) 下一个

巨资改建小学合理性如何?

                                2003年12月29日

何必

12月28日,北京市海淀区名校五一小学改建工程破土动工。(略。)

当今,城市之中的中小学已经建得越来越漂亮豪华了,内部软硬件设施越来越齐全高档,表面上看去一个个都像是给城市添彩,使得整个城市也因之而让让人赏心悦目。不过,在这繁华的背后,还是存在着隐隐的忧虑。

教育资源是公共资源的一部分。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免费的,也就是说,在校学生是不需要为了教育资源的投入而付费的。免费享受义务教育里的各种公共资源,是社会福利的组成部分。

如果改建后的五一小学名副其实地履行其义务教育机构的义务,不去附和目前普遍存在的教育乱收费的潮流而采取明里暗里、直接或变相向就读学生收取巧立名目的费用的话,那么这笔改建费用的投入就应该算是政府公共投入的一部分,划归到社会福利范围之中。换句话说,这1.6亿的投资并不能简单地拿经济领域里的投入产出模式来评估。

但问题是,海淀区教育主管部门决定投入这笔费用的合理性到底如何。

如今,曾经广泛存在的重点-非重点学校的区分方式和手段已经被取缔,转而实行电脑派位就近入学的制度,这种按学生居住地安排就学的思路和做法,实际上就是为了避免由于人为制造重点与非重点学校的差别而形成社会上的不平等,从而避免从孩提时代起就存在身份与心理等方面的落差,推行人人平等的社会理念与相应的机制。

海淀区教育主管机构为什么要选择五一小学进行改建?如果依然实行就近入学的政策,那么是不是由于永定路附近的居民更有资格、更适合于接受这种高档的、现代化的教育?如果是这样,海淀区其他地方的居民就只因为没有住在五一小学附近而失去了享受这种公共服务的权利与机会?是否居住在永定路成为能否享受现代化教育设施与服务的决定性条件,这种由居住地所形成的权利差别的合法性何在?动用1.6亿元去改建一所小学,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在北京建成一个最大的小学?花巨资打造大型小学是不是也有贪大求洋的形式化之嫌?在师资水平、教学手段、教育理念、管理手段、服务观念等方面都没有什么实质性改善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巨大的投资就能提升学校的运作质量和档次?作为公共资源管理者,海淀区教育主管部门是否认真思考、核查过这种投资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以及避免新的社会问题乃至矛盾的滋生与蔓延?这1.6亿投资属于公共财产,是纳税人的钱,那么花这笔钱是否经过了纳税人、至少是其代表机构的区级人大同意、授权或批准?改建一所学校是否要花这么多的钱?而拿了全体纳税人的钱去为其中某个区域里的人服务是否不公平?按照这种思路与模式进行下去,北京其他区县是不是也会摩拳擦掌再投资更大的数额建造新的最大的小学而形成新一轮的攀比造成公共资源浪费的新领域?

而且,这种把学校建得越来越高档豪华的作为,也在事实上提高了城市运行成本,同时更是加重了城市消费中的贵族化倾向,是一种值得密切关注的趋向,也应该让各方对由于提高消费门槛而产生新的不平等防微杜渐。

更不用说,在很多已经构成城市生活必要组成部分的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们还入学无门、或者是在简陋得可以形容为破败不堪的黑屋子里游离于义务教育体制之外的时候,花巨资改建一所小学,好象更是形成着愈发鲜明而耐人寻味的对照,让人无可奈何。

所谓群众利益无小事,在这方面则可能更应该表现为所辖区域里全体居民的利益,当然也包括区域里的常住人口,而绝不仅仅是住在永定路那一带的人们。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