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低调绝非摆脱伤害之途

(2022-12-23 00:08:05) 下一个

低调绝非摆脱伤害之途

                                     2005年12月8日

何必

刘强告诫海外的国人一定要“树立好形象”,“保持低调”……(略。)

该消息还介绍,去年,外交部更新了《中国境外领事保护和服务指南》,其中第5部分包括一些海外中国公民的行为规范,如“在公共场合要表现平静,不要大声说话,不要突出自己……”

两名中国旅行社被枪杀,引起了海内外普遍关注。同胞在海外遭到如此劫难,非常让人痛心。如何避免国人在海外再度遭受如此厄运,也是公众及媒体希望得到的。

实际上,随着中国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了海外,并与目的地国家发生了越来越多的关系,自然也就有了越来越多的冲突。前几天媒体报道,如今海外中国人里大量挥金如土的纨绔子弟,招摇过市,引得所在地国家土著居民乃至当地华人的反感,甚至有当地华人对来自祖国的子弟遭到歧视公开表示幸灾乐祸的态度。虽然这也许并不代表全部,也许这并不是“主流”,但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在国际上永夺出境消费冠军,也的确给了世界一个惊喜和震撼。

在此姑且不谈全世界对于中国人越来越严重的排挤风潮,也不谈无论是轻狂少年还是脑满肠肥的大陆干部、中国人在海外形象日益恶劣、以至于外交部像个幼儿园阿姨那样告诫自己的国民“在公共场合不要大声说话不要突出自己”这种说辞也要出现在服务指南当中,形成国际性笑话、让全世界都看到一向以礼仪之邦著称的中国输出的都是些如此教养的货色,也不谈遇难的这两个分别来自中国内地古朴豪放的青海和内蒙古的留学生在与凶手发生口角时是否会沿袭了如今已经日益国际化了的中国人“死不认错”动辄推卸责任明哲保身的处事原则、并有此产生了表现在口角背后文化和价值观方面不可调和的对立和冲突,只是看,为海外中国公民提出的忠告的那些内容究竟如何。

这种忠告被当作是普世适用屡试不爽的救济原则而传播,新华社原发,当日央视《第一时间》也拿出来重复,都是很正面积极的口吻。

但是,树立好形象原本就不是个别国人力所能及的。中国人形象之差,大抵是走出国门后才能体会到的。

“少去一些娱乐场所,以及一些人群高密集场所”,对于本来就很怯懦消极的中国人来说,更是缺乏主动融入当地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说辞。

“保持低调”,是什么意思呢?在某个特别场合保持低调,显然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方面的行为安排,凡是遇到有大鼻子蓝眼睛的、或者卷毛黑皮肤的、或者其它什么人群,只要是非中国人,就要保持低调,这让人想到什么?现代版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有低调就有高调,既然在外要低调,那么在什么地方才能高调呢?众所周知,低调和高调都不是正常的为人状态,而从心理平衡方面看,高调就只能出现在家庭以及同胞之间了。那么,自然而然就是一种被国内主流媒体所推崇的“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处事原则隆重出炉。

那么,保持低调就能够减低受到伤害的危险?2002年元旦前夜,笔者与一群中国留学生应奥斯陆佛教组织的邀请,参加其迎新年活动。与基督教那些推广者诚心诚意苦口婆心上门传教不同,佛教一向就是“保持低调”,采取来者不拒可却从来不主动出击的态度。活动完毕已经过了半夜,迎来了2002年。一行中国人上了末班地铁。

如此一来,还是犯忌,到了娱乐场所和人群高密集场所。可总不能老是别在家里。

这时候,上来几个挪威人,手持打开了的啤酒罐(挪威是个禁酒国家,没有白酒),摇摇晃晃口吐白沫,对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都上去搂抱,嘴里酒气冲天喋喋不休地念叨着“新年快乐!”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时候都踉跄与那些女留学生撞个满怀。

我刚到,不知道当地的规则如何。旁边的留学生按住我,让我别理睬他们。

要知道,这种醉酒行为是违法的,而且针对新年节日,城市管理部门也加大了巡查管理力度,各个地铁站都有检查人员,如果逮着如此酗酒闹事者,就会重罚。

那么,这时候,能够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呢?不予理睬,显然是符合上面“专家”所极力主张的“保持低调”,可面对没完没了的那几个酒鬼的纠缠,这“低调”到什么时候才算个完呢?

或者,到站向执法人员报告?可照样改变不了中国人胆小怕事的德性,何况,这种方式对于事情的最终解决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还不得而知。

这时候,一个中国留学生站出来,用挪威语高声呵斥那几个挪威醉汉,让他们离中国女孩远一点,否则他们将会领教中国功夫,边说边把他们推到了车厢门旁边。

最后,那几个醉汉悻悻下车了。

这种没有保持低调的处理方式,却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并且也维护了在场中国人的尊严。

而且,所谓保持低调在如今倡导法治的背景下,又意味着什么呢?无论从国际上的法治环境,还是中国国内宪政呼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一个举世公认的法律原则和人类存在形式。于是,无论从人种上说,还是从单个的个人来看,都不应该存在什么刻意的“低调”,而是应该本着自然法精神,以全世界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为处事规约。一方面,只有如此从才能让中国在法治的道路上顺利前行,另一方面,只有自己尊重自己,才能引得全世界的尊重,如果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内外有别,除了沿袭封建社会等级观念外,只能招致更大的不平等对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