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复原乳之争不过是表象

(2022-12-21 22:51:11) 下一个

复原乳之争不过是表象

                                    2005年10月26日

何必

在复原乳新规实施的第十天的时候,首个贴有“复原乳”标识乳制品开始浮出市场……(略。)

这段时间,有关商场出售的牛奶上的标注一时间又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有消息称,现在市场上销售的绝大多数自称为“鲜奶”的商品其中掺入了太多的奶粉,不少都是完全由奶粉加水直接勾兑而成的。于是,媒体纷纷指责生产厂家欺世盗名,利用消费者的无知大赚黑心钱,社会公众更是义愤填膺,采取了拒绝购买的方式向商家表示了最直接而有效的抗议。从此,拉开了国内牛奶市场上一场有关牛奶真实成分公诸于众的争议。

就现在的情况看,稍占上风的是鲜奶生产企业,而“比分暂时落后”的是那些主要生产原料为奶粉的加工型企业。事实上,媒体早就对于如此一场争论有过评论。2003年国内大报上就曾经针对复原奶事件进行过分析,认为复原奶的营养成分并没有那些鲜奶生产企业为了排挤对手而别有用心声称的那样恶劣,而在国际上,复原奶的消费也呈现上升趋势。从实质上说,对于复原奶的讨伐,更多的是鲜奶与复原奶两派利益的纷争。

而现在,对于复原奶的讨伐也进入了更深的层面。中国奶业协会挺身而出,号称中国大量奶农因为复原奶的泛滥而陷入失去市场空间的窘境。奶业协会给出了一个看上去触目惊心的数据:中国复原奶加工企业往往都是从国外低价进口劣质奶粉,每吨奶粉到岸价格不过是1600美元;而国内鲜奶收购价格达到每吨2000至2200美元;按照奶粉复原比例1:8计算,合计到每吨复原奶的价格也就是200美元的水平,比起鲜奶来要低得令人瞠目结舌。复原奶企业正是利用剥夺消费者知情权的手段,拒绝在产品包装上如实向顾客透露其中的真实成分,并借此牟取暴利。这种行径能不让人咬牙切齿?

至少,从法律上说,要求复原奶企业在产品上标注品质成分,正绝不为过。

虽然,具体该如何标注比例等要求还没有出台,就让企业实施,这种滑稽事恐怕也只有当今这些愚蠢的政策颁行者才干得出来,但毕竟聊胜于无。可是,如此一个名正言顺的过程,其中还是很让人费解。国家有关方面声称,为了保护企业利益,给那些知名企业一个过渡期,可以到明年初再实行标识措施,而其他的企业则要从今年10月开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此就这么让位于表面上看优胜劣汰而实质上以强凌弱的制度设计。

而人们还记忆犹新的是,安徽阜阳劣质奶粉导致数百个孩子成为“大头娃娃”、数十个孩子被这种奶粉夺去生命的事件里,不仅能看到类似这些劣质奶粉的生产基地“比如浙江苍南”那些非法加工者与执法者捉迷藏至今都无法归案,暴露出国内奶粉生产状况堪忧。

而且人们溯源而上,再去看那些赫赫有名的北方乳业巨头,也并不干净。更恐怖的是,人们逐渐发现,中国乳业里存在着巨大的黑幕。

现象上,由于这些企业无法完全控制奶源,更没有能力(主要是在目前市场规则下,没有动力)建立监控具有必要效能的生产基地,鲜奶必须由分散的农户提供,而在放牧、饲料、防疫、挤奶、保存、运输、收购等等环节上都存在着众人可想而知的弊端、疏忽、漏洞与软肋的情况下,鲜奶的质量就成为广受猜疑的众矢之的;特别是,当人们从媒体上得知,为了使鲜奶顺利通过收购方的检测而拿到现金,很多送奶的农户在收购站里当着众人往鲜奶里撒尿以提高品质,这种情况更为收购方所默许!

想想看,收购站里诸多送奶者纷纷往自己的奶桶里排泄小便,那将是个什么样的景象?那哪儿是奶站?母牛用乳头产乳,奶站则由送奶者用尿确保其品质!这大概怎么说也是奇闻了。

不光如此。由于地方保护的盛行,也由于乳业市场上暴利状况的绵延不绝,各地纷纷建立自己的乳业生产基地。原本只存在于中国北方的放牧业,如今甚至在江南的长三角、珠三角都星罗棋布,很像中国一旦看到轿车生产有利可图各地就一窝蜂上马争先恐后视之为各自的支柱产业那样。

为了给自己的产品确保市场空间,当然会不遗余力将外来产品阻挡在外。以北京为例。北京的三元乳业是北京市政府大力扶持的企业,通过行政命令方式进行推广。而越来越多的北京市民知晓,该企业无论从生产能力、管理水平,还是原料来源、质量控制等方面都不尽人意,其所生产的所谓“市民奶”(有别于为达官贵人和出口的高档品)质量实在不敢恭维,掺水成分也许高到90%却也没在包装上做什么标注!可这也不能挡住该企业的产品与北京媒体联手进入千家万户。而如此作为,就是为了抵挡来自内蒙、黑龙江等地乳业的攻城略地。

而背地里,黑幕还有些什么,俺也不知道。

这么看,复原奶也好,鲜奶也好,到底谁是谁非让人犯晕。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