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无言面对打击倒外币者

(2022-12-21 22:49:40) 下一个

无言面对打击倒外币者

                                    2005年10月25日

何必

10月24日下午,北京警方公布了一起打掉三个地下钱庄团伙的大案……(2005年10月25日北京电视台《首都经济报道》)

专门跑公安口的记者在该稿子后面注:提醒市民,如果通过这种方式进行非法交易,很容易拿到假币。而且容易发生切外行为。同时,这种行为位倒汇的人积累的资金,那么很容易助长其他的犯罪行为,例如贪污、销赃,这也我们称的“地下钱庄”。

从这次公布案件的性质看,显然是个很严重而恶劣的团伙犯罪案;画面里,警察像猛虎下山似的,扑向那些十恶不赦的倒汇者,将他们一个个按倒在地,凸现出合法暴力在当今社会的遍布,并通过电视画面传播到社会各个角落,更让人体会到如今警民关系紧张是有其社会背景的;跑口记者的行文里,也是义愤填膺充满了旗帜鲜明的倾向性,完全站在公权力一边,恨不得把这些犯罪分子一网打尽还这个世界一个难得的太平与清净。

可这个节目该如何点评呢?在讨论稿子时,在座各位对此首先是鸦雀无声,紧接着就是问,为什么要做这么个节目?目的是什么?

外汇买卖,除了现在所谓的汇市外,事实上早就在民间存在着。就像所有机动车驾驶员都有过驾驶过程中违法接听手机一样,凡是有过出国经历者、甚至有过外币(曾几何时还有外汇券呢)需求者都会光顾过非法的外汇市场,找那些倒汇者换取外汇。

改革开放初期,北京类似秀水街等繁华地段流窜着大量“切汇”者,操作手法是利用像变魔术般专业而快速的手法,把应该付给买外汇者的钱转瞬间扣下部分,使很多购买外汇者回到家里才发现少了美元,被白白套去了财产。这种黄牛行径广为人知并为各界痛恨。

不过,就像市场经济会利用自身的规则剔除犯规者那样,那些切汇者存在的时间并没有多长,就从市场上消失了。

包括笔者在内,周边太多的亲友都与后来那些倒汇者做过买卖,从他们手中换取过外币。这倒不是公众想要助纣为虐,而是通过正规合法的渠道根本无法得到外币。今年,中国外汇管理制度改革,放宽了个人因私出境携带外汇的数量,也不过才5000美元,此前10多年一直规定为2000美元。这点钱在人均收入与支出为中国动辄几十倍的西方国家,能活几天?拿着这么点外币出国,只能给中国人丢脸闹出各式各样的笑话。

同时,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动一动三分财”,说的是只要游走就是要花钱;到国外更是如此,在消费信贷、金融服务与西方严重不匹配而无法用人民币的情况下,多带上些钱有备无患是所有人的必然选择。

因此,在外汇管制的条件下,中国人出国都不得不从黑市上非法换取大量外币。或者说,正是中国对于外汇市场非常不合理的管制,才给外汇黑市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生存空间。

并且,以我的所见所闻,那些倒汇者的服务质量越来越上档次,为客户服务的水平相当高尚。常常是,客户把电话打过去要换外币,倒汇者立即计算当天的外汇牌价,然后给客户提出相关建议,比如是应该赶紧换,还是最好等两天等外币价格下降后再换,使客户将损失减到最低。

我碰到过的一件真实发生的事情是,有人要将10000万美元汇往国外。这如果在官方渠道是否可行?也不能说绝对不可以。首先,从哪儿弄来这么多美元?从官方是绝对弄不到这许多外币的,只能从黑市去换。一旦将这些美元存入银行,就可以向外汇款了。但是,银行的规定是,每人每天最多只能开具2000美元的支票(这还是分行,要是到支行只能是1000美元),如果想凑齐这10000美元,就要等上5天。每笔兑换手续费用在500元人民币,这样光是兑换费用就要2500元人民币,还不算汇费。

而如果用倒汇者采用电汇帐户汇这10000美元该如何呢?只是一笔不到300元人民币的银行手续费。

接下来发生的事就更好玩了。买汇者所提供的对方(国外)帐号是错误的,银行通知倒汇者如此结果,倒汇者到银行紧急联系买汇人,最终从国外直接电话告诉银行对方正确的帐号,而购汇者的全部损失,只是多掏了不到300元人民币的银行手续费。

这样的事情在那些财大气粗的银行是可能发生的么?结论不言自明,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会认为,想要让银行方面提供如此质量的服务简直就像是病入膏肓或者痴人说梦。

所以,打击非法倒汇者,“扣押赃款760余万元,冻结赃款2800万元”,虽然战果显赫,却没有什么值得公众欢欣鼓舞的,反倒是,我们又失去了一个为人民服务的群体。

这种节目该如何点评?大概不能说外汇市场管制,不能说金融改革,不能说损失,不能指责警方。

所以,什么都不说,把节目顺序往下调,直接接广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