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批评报道改服务新闻

(2022-12-19 00:29:42) 下一个

批评报道改服务新闻

                                       2005年8月26日

何必

知道自己的号正在被人盗用上网,却丝毫没有办法还得替别人掏钱……(略。)

如果碰到这样的新闻,该如何评论?

在讨论稿子时,最终定下来的评论观点是:用户一定要小心保存自己的上网账号不被别人盗取;如果电脑不幸中了木马病毒,立即杀毒,并赶快与网通联系。

实在话,这种观点谁看了都会觉得与节目本身的确是风马牛不相及。原本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商家欺负用户的事情,正文的矛头也非常清楚,怎么弄来弄去就成了用户得自己注意的事了?

其实,这篇稿子的正文里,在“自己才能上网修改密码”的后面,还有一段内容,而且在网上的节目成稿里也没有删除:“最终事情是这么个解决方式,小茹这心里别提有多堵了。ADSL用户小茹:‘这就好比家里被人抢了,只能眼睁睁看着人家抢完了出门了才能换锁。’”

而稿子后面最初所列的建议观点是:“律师表示,现在只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保护消费者在一些活动中的利益,对于网络运营商来说,没有专门的系统完善的法律来约束他们的经营行为。律师明确表示,宽带的用户和运营商之间既是一种合同关系也是消费关系,按照消法的规定,应该提供安全的、质量有保障的服务。”

其实,这则新闻是笔者在非常微妙的情况下获知的,立即认为这肯定是条很不错的新闻。通知节目当班制片人和主编,都觉得很有意思:这的确是个眼睁睁看着盗窃发生却无所作为的案例。随即安排了个刚刚从广院(现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的小孩操作。笔者细致地告诉她应该拍到什么样的画面,应该采访哪些人物,应该如何展现事件过程。其中,要求记者采访被盗者感受是必须的,所以才有了那句“这就好比家里被人抢了,只能眼睁睁看着人家抢完了出门了才能换锁”这种精彩语言的出现。实际上,这句话在整个新闻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报纸以此来做标题、比如“必须等到贼出门了才能换锁”也是非常打眼惹人触目惊心的。

可为什么这样的新闻就变成了这么一条温暾含混指鹿为马的报道了呢?原因都在于目前首都新闻界正在开展的行业整风行动。

北京市一家新闻媒体在报道石油紧张时,用了很刺激的内容描述石油紧张加剧的局势,引得上方非常不满。本来嘛,虽然火山蠢蠢欲动,可越在这时越得说局面好,不是大好而是特好,必须要利用宣传舆论继续营造歌舞升平祥和表面光滑鲜亮的驴粪蛋。虽然坊间把油荒矛头直指三大石油巨头,认为他们趁火打劫甚至制造紧张局面火中取栗,但官方媒体上显然不能如此发难。而有报纸发了这样的消息,就得杀一儆百株连九族,报刊广电谁也跑不了,夯不浪统统收拾一遍,规定进行负面新闻批评报道时,必须要公开采访被批评方,而牵涉到批评政府部门的题材,则必须把成稿送交被批评的政府部门审阅同意,才能发布。

采取如此明显违反法制原则措施的,并不止是北京,目前已经有一些地方热衷于此。

而这种措施简直就是对新闻的摧残,更是太具有小儿科思维的套路了。被批评方接受采访成为整个新闻成立的必要条件,可如果被批评者拒绝采访呢?事实上,谁会在挨骂时还会心悦诚服地接受采访、真的是左脸挨打了把右脸也凑过来让人接着打?甭说批评政府了,平素里一条很简单的新闻希望政府部门给个不疼不痒的说法被拒绝或推三阻四的事情简直就是家常便饭、政府部门爽快接受采访简直就是日出西山,要是批评政府还要请其审稿并同意,那么目前的新闻中将近80%都不能做了。

做该节目的记者在本周一就被笔者无意中害了一把。原因是当天中国青年报发表该报社社会调查中心报告,九成公众对医疗体制改革不满。这显然是一条很有新闻评论空间的消息。笔者联系好了中国青年报社,社调中心安排了该消息的写作者接受节目记者前往采访,然后又在街头采访了一些市民对医疗改革的态度。可当制片人向上报选题时,被当作负面消息而枪毙。理由很简单:如果做这样的报道,必须报请卫生部审稿同意,而这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如此,在计件付酬的运作方式中,该记者白忙活一天。

次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第二届中国医院院长大会23日在北京开幕。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说,在联合国公布的医疗卫生工作公平性排序中,中国位列倒数第四。医疗机构不能变成追求经济利益的场所,政府承担维护公共卫生和公民健康权益的责任不能变,医院运行机制始终要体现公益性质。于是,节目组安排记者与该大会组委会联系,希望采访这位政协副主席并请其亲自重复一遍联合国这个结论,而由于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身份,就可以免去卫生部的审稿,因为卫生部没有资格。但经过与组委会乃至全国政协办公厅接洽,皆未遂,只能作罢。

这还不算。在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过程中,节目里每天近10条新闻中,只能有不超过两条的批评报道,这又是个全世界少有的新闻纪律。在世事越来越混乱破败萧条残酷时,新闻人满眼都是很有价值的题材,但却不能畅所欲言,而受众自然更是无法知晓自身生存环境的真实状况了。

说什么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公开行政依法治理,在如此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会是如何得到落实的呢?最近中国青年报那个因为新上任的领导要采用官方认可比例来决定业绩制度而愤然辞职的记者,用其风骨和悲惨的结局对这种愈演愈烈的复辟进行脆弱、无奈的悲剧性清算,折射出时代的江河日下。

于是,这条用户账号被盗用却无奈的消息,就被当作是条批评报道,在当班制片人向上报选题时被拿下。

那些也糊涂于自己到底是否性先进还是先进的性的编辑记者们满脸困惑满心不解,实在不明白,网通如此蛮横霸道却不能有些许指摘,还怎么做新闻?如果连个企业都不能进行报道了,那么还有什么对象可以进入新闻有效射程?

制片人见状让笔者想出馊主意从批评报道改头换面,再去争取上节目。一向满肚子坏水的笔者认为,只能把节目向服务性新闻上做,号召广大用户注意网络安全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于是,这么一条驴唇不对马嘴怪模怪样的新闻就这么出笼了。

当然,即使如此,主持人得知背景后,按照约定提醒用户注意,可因为高潮东要养一条大型的黄毛犬,最后还是没忍住,说是用户面对被盗束手无策的状态还是很可怕,就像这种黄毛狗一样,如果有贼进了家门还要打着手电帮助贼找保险柜,这狗养着它干吗?

这种整风的方向和结果好像用不着什么时间进程就能预知其大致。如今,新闻行业时髦的词汇和行业取向是“三贴进”,要遵循党中央提出的“贴进群众、贴进生活、贴进实际”的指导思想。但在实际操作上,这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胡说八道。在固守传统保持安定维护大好局面的僵化思路下,屏蔽负面消息,删除有可能让公众获知真相的信息,刻画社会人造生活替代思想蛊惑人生,即使被盗了也要大义凛然无所畏惧。这才可能修得正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