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提高纺织品关税又是软弱之举

(2022-12-18 00:29:24) 下一个

提高纺织品关税又是软弱之举

                               2005年5月25日

何必

欧美多重设限、中国提高出口关税税率……(略。)

这段时间来,有关美欧针对中国纺织品出口采取特保措施的消息,几乎占据了各大媒体的重要版面与时段。归结起来,整个事件脉络的发展颇为有趣。

5月18日,美国商务部牵头的一个政府委员会宣布,将对来自中国的男式及儿童纯棉和人造纤维衬衫、人造纤维裤子、人造纤维针织衬衫及上衣、精梳纯棉纱线设限,进口量最多只能比过去12个月的进口量增加7.5%。这是继5月13日美国正式对中国的纯棉裤子、纯棉针织衬衫和内衣裤实施配额限制后,5天内美国再次宣布对中国纺织品采取限制行动。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称,此举显示当局对美国纺织业者和雇员的承诺。有关美国打压中国的各种说法,一直是民族主义情绪日渐高涨的民意所关注的焦点。在WTO框架里,美国不断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原则下的手法,给自身自由市场增加注解。

可奇怪的是,一直对中国外贸强势保持低调的欧盟也声嘶力竭地跳将出来,站到了美国一边。

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5月17日称,欧盟要对从中国进口的T恤和麻纱两类产品启动“紧急特保”程序。曼德尔森称,今年第一季度欧盟从中国进口的T恤和麻纱“分别增长了187%和56%”,如果中国不能在短时间内控制这两类纺织品的出口,欧盟将会实施“紧急特保”措施。欧盟纺织品委员会23日通过了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的提议,同意对由中国进口的T恤和麻纱启动“紧急特保”程序,要求与中国方面就这两类纺织品的进口问题进行正式磋商。

面对美欧双向压迫,中国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况当中。商务部长薄熙来在面对记者时,可怜巴巴地哀求美国人和欧洲人,“给中国纺织企业一条活路”。

为了建立纺织品贸易新秩序,缓解贸易摩擦,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2005年6月1日起对纺织品出口关税进行调整,其中74种纺织品出口关税税率被大幅度提高,多数纺织品税率为原来的5倍。

中国方面提高纺织品关税的措施一出,引得欧美方面一些人的叫好声,认为这是中国方面积极主动采取措施缓解欧美与中国双方纺织品贸易摩擦的行动。

虽然国内市场秩序混乱无序竞争,在对外贸易中早就显现,不用说像浙江那些大大小小密密麻麻规模不等的民营企业,就算是像位于全球企业500强里的国字号企业,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市场竞争中,但凡碰到自己的同胞也从来都是心狠手辣毫不怜惜必置对方于死地。在如此企业道德环境中,要求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能够协调一致捍卫民族或国家利益,只能是痴心妄想,出现大量恶性竞争互相致死的景象,也不过是国内市场状况的真实外延;嚷嚷多年的中国企业“苦练内功”无非是自欺欺人的胡说八道。这也成就了中国连续9年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这样的辉煌景观的旷日持久,也给中国民族主义的叫嚣在企业间的发扬一个很辱没门面的回应。

薄熙来乞求欧美给中国纺织品企业一条活路,这倒是很新鲜的事。在如今的国际环境下,依靠外国人的恩赐来求得自己的生存,思路之新奇实在让人哭笑不得。这就像让邻居给自己不争气的孩子谋条确保腾达的财路一样不可思议。

而中国动用财政手段,先行提高国内纺织品企业出口门槛的做法,不仅有违市场经济原则与国际贸易惯例,更体现出在捍卫国家贸易主权方面的软弱。

进一步,在目前国际贸易领域,从来都是各种利益错综复杂盘亘交织在一起的,远远不是单个产品、领域那么简单。比如,面对联合国改革中美国只支持日本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表态,正在积极争取在今年进入常任理事国行列的德国方面暗示将用拖延解除对华武器禁运作为筹码,换取美国对德国入常的支持。也就是说,在国际交往中,各种事情都可能作为交易的对象。换句话说,针对中国纺织品出口方面的国外各种举措实际上也都有着声东击西指桑骂槐围魏救赵乃至吹毛求疵的意味。

具体到中国纺织品出口,也并不是“给条活路”那么简单。

同日该报数据,在欧元区经济复苏前景日益悲观的情况下,欧洲央行终于明确发出了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这也表明,加征纺织品出口关税并没有减轻外界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欧元区12国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了0.5%,增幅大于去年第四季度的0.2%。对此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周一表示,一季度的增长主要源于技术性因素以及工作日调整因素,目前尚无任何迹象显示经济增长动能有所扩大或有所增强。意味着欧洲央行可能会再次下调对欧元区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也会继续将利率维持在2%的历史最低水平。接着,特里谢首次在其要求货币升值的国家中,点出了中国的名字,此前欧洲央行只以“亚洲新兴国家”笼统带过。特里谢指出,美国和欧洲对中国提出的要求内容完全相同,只是表达方式不尽相同。分析师指出,中国上周大幅提高纺织品关税征收幅度,主要是为了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但效果不彰。昨天经合发展组织把全球工业化国家2005年增长预期,从2.9%下调至2.6%,也表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只会增不会减。

随着国内压力的增强,美国政府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的态度也逐渐明朗起来。知情人士称,美国财政部已借基辛格等非官方特使向中国政府强调,人民币至少要升值10%。从4月份开始,美国财政部的人民币策略出现明显转变,由中国有必要提高汇率灵活性,变成了要求中国采取紧急措施。财政部长斯诺上周传达了要求人民币在6个月内升值的信息。当时就在美国官员表示,5%的升值幅度是不够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上周也发表观点称,人民币名义升值20%,对美国贸易平衡几乎不会产生什么影响。此番美国财政部借基辛格向中国说明,除将人民币升值至少10%外,还必须采取其它措施,如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转向一个兑换区间或与一篮子货币挂钩等。事实上,即使是目前国内赞成人民币升值的学者,他们的看法也只是人民币被低估了3%至5%而已,相信官方也已经把5%看作人民币升值的上限,因此美国的要求根本无法实现。

虽然本月温家宝表示,人民币汇率改革是中国的主权,完全取决于中国如何看待自己,不会受任何国外压力的左右。但是,从纺织品外贸领域出现的对贸易主权的处理情势上,还是看到,问题并不是那么容易处理。

由此,就出现了汇率出问题纺织品企业买单(或者说把纺织品企业当作汇率制度的替罪羊)这种尴尬而难堪的局面;同时,这种金融领域感冒纺织产业吃药的做法也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再有很值得重视的就是最近,随着中国方面提高纺织品出口关税,国内很多长期从事这方面业务的商家惶惶不可终日,都成了惊弓之鸟。其中很多人并没有与欧盟或美国做着什么生意,也从来没有想过要与这些发达国家里盛气凌人颐指气使的霸权国家打什么交道。可这项一刀切的政策还是使他们也面临倾家荡产的危险。

因此,还应该看到,尽管欧美是中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但毕竟不是全部。在中国的纺织品出口中,包括亚洲周边国家加工补偿贸易、亚洲国家间远远高于洲际间额度的贸易、欧盟以外的欧洲国家(特别是以俄罗斯为代表的独联体国家)、拉丁美洲(尤其是对于中国加入美洲银行持支持态度的南美洲国家)以及非洲(比如在中国纺织品出口中占了可观比重而又明确表示不会效仿欧美启动特保程序的南非),都是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巨大市场。仅仅由于欧盟和美国发话就一股脑囫囵把出口纺织品的税率大幅度提高,对于那些从事非欧盟美国纺织品贸易的中国进出口商来说,损失是显而易见可又是无法承受的,这将使他们、进而使中国纺织品在非欧美区域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拼得的山河与人脉顷刻间化为乌有,使这方面的就业者转瞬间沦为无业游民,使这方面的投资及其对应的财富眨眼间荡然无存。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欧盟和美国加起来的国家总数也不过26个,而与中国保持直接或间接纺织品贸易往来的国家数量则是其6倍之多,在贸易额上也很接近。由于欧盟和美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就积极提升对国内企业的限制,对国际上其他国家享有来自中国的纺织品的需求当然不合适。更重要的,这种做法还是反映出欧美中心主义的心理,对中国产业升级、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市场秩序的改善以及国民权利意识的加强都没什么好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