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他娘的公交月票

(2022-12-18 00:18:03) 下一个

他娘的公交月票

                                           2005年5月20日

何必

公交票制改革方案已进行了近两年的研究测算,还在进一步论证之中,将在综合各方面意见之后择机出台……(略。)

这是节目播出当天北京市副市长刘志华在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就公交改革所作情况说明里的内容。栏目预先得悉会议议程,做了如此一本正经毫无新意的报道。原本,可以就此进行拓展报道,比如发达国家人们在市内出行支出占收入比例、使用IC卡将可以增加公交公司多少收入进而测算出月票取消后给月票使用者带来多少增加的开支等等,但主编记者的倦怠最终还只能是发了这么一条既孤零零又干巴巴的消息。

听着交通委刘副主任的话,似乎把改革成本转嫁给乘客是天经地义未可厚非的;而这张耘也是,当了个人大代表真是不知道姓什么了,死乞白赖根月票叫上劲了,一而再再而三地跳出来冲到台前手舞足蹈慷慨激昂地为北京市当局充当利益代言人,天天端着课题经费打着车忽悠天南地北,不敢招惹权贵阶层却总是与老潘我这等举着月票苦度时光的弱势群体过意不去,视若无睹于环境全然没有改善,并且即使改善也未必就是服务质量提高,(事实上,公交服务质量低劣是有目共睹地球人都知道的,100%的非正点率是他娘的是服务质量?)到底是哪个群体的可支配收入增加(这里当局习惯于用人均收入来混淆视听,而居民储蓄构成增长中绝大部分份额为“一小撮”所贡献,也就可以说明对于类似月票使用者一族而言,可支配收入提高实在是弥天大谎),以及可支配收入增加应该提高这样那样的物价(自然也就无需辩驳地包括衣食住行全方位,比如景点门票、医药、教育、司法、公交等)这种说辞在逻辑的荒诞不经、学理上的偏执一隅、事实上的劫贫济富。

不管怎么说,这月票被杀戮到历史,已经是板上钉钉无可挽回的了。讨论这样的稿子,办公室里都是对月票消失的无可奈何的态度,只能是像对着一个身患绝症无法救药行将就木的人那样。对着月票这个被中国太多或者孤陋寡闻或者别有用心的人当作是“计划经济产物”的可怜虫忧心忡忡同时也可能假惺惺地送一程,再送一程。

而该栏目向来在交通问题上持有拜金主义倾向,对待公交改革也由于与市法制办的接触而一屁股坐到了理解与赞成取消一方。但无论如何,争辩之后,对这样的消息还只是作了诸如要提高借助公交出行人群比例必须让公交服务能够让人喜欢得起来这般说辞。

而《北京青年报》进行规模扩张直接排除人员所办的《法制》晚报就此是如何报道的?光看它的标题就够触目惊心的:“月票拖了公交改革的后腿”!如此直言不讳立场鲜明,把矛头直接指向月票本身,似乎目前北京公交存在的所有问题都是月票惹的祸,这月票就应该是万夫所指格杀勿论置于死地而后快的东西,真不知道该报总编王林怎么对原本就越来越少的社会福利抱有如此深仇大恨,挂一漏万地竟然做出如此荒谬绝伦的判断,把所有公交问题归咎于月票的存在,就像犯罪率居高不下应该归咎于警察的存在那样,就算是溜须拍马也至少还要顾及点自己的脸面;就算是进行会议新闻报道也还至少应该有新闻人的起码知识。

《北京晚报》虽然也用了很大篇幅对刘志华报告歌功颂德,但只是将公交票制改革放到一大堆举措之中,列举了北京市行将采取的方便出行的9大招数,比如将利用公交出行率从目前的26%提高到28%,建立8个综合交通枢纽,调整布局方便乘客换乘,改革票制,改造8个交通节点,实现交通智能化,提高全民交通素质等等。在标题上,远没有《法晚》那么声嘶力竭,只喜形于色地宣称北京市要投入180亿元建设5条轨道交通线和3条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

这9大招数,无论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都是劳民伤财大张旗鼓的事。

180亿呀!这是多少钱呢?要是换成百元现金要码放多大一堆?像老潘我这等没见过钱的主实在是绞尽脑汁也还是没概念。只是,在规划、预算、施工、验收、运行、监管等多功能集于一体的情况下,再弄出10个8个像北京市交通局原副局长毕玉玺一条五环路就往自己兜里划拉了5000多万的丑闻,也是保不齐的事。

而同日的《新京报》则在北京市副市长正在煞有介事地描述北京公交美轮美奂的前景之际,以“10分钟30余辆公交车挤进德胜门”为标题,绘声绘色地絮叨了北京公交现状之悲惨,以及公交车本身无序竞争无法无天的运营状态。也就是占了不归属北京市管的便宜,该报就敢于与北京市主流媒体强调相左,给北京市领导添堵。

公交车彼此争抢客源,道路秩序混乱不堪,而且这种情况愈演愈烈。要像整治这种状况,180亿不过是杯水车薪,还要提高什么全民交通素质?啊呸!

为什么公共交通会如此越来越乱?看看这组数字:北京市18000辆公交车中,只有8000辆(45%)的能够使用月票,而这45%的车辆却运载了80%的出行人群,也就是说,另外那10000辆占55%比例的公交车都是月票无效的,在画地为牢自负盈亏的管理体制里,要为各自的利益血拼争夺,在站滞留揽客强行超车截头猛拐乃至欺行霸市等等才顺理成章地比比皆是。

这些月票无效的车辆归属于公交总公司下属的不同独立核算的分公司,比如什么巴士、运通、八方达、以及去年无声无息对乘客连个招呼都不打就停运了的隶属于电车公司的康恩专线,等等。换言之,月票无效早就在公交总公司内部被提到实际操作层面上,在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旗帜下,公交公司缩减月票使用车辆与线路范围也有近10年的历史了。那浩浩万辆的月票无效车辆,构成北京市公交拥堵的一个非常奇特的景观,也很形象地诠释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服务部门是如何利令智昏制造社会混乱的。

那些月票无效车辆中,有的是空调车,有的则不是。空调车不开空调却收取高额票价一直为人所指,到头来人们知道,感情是公司把油耗指标承包给司售人员,导致纠纷不断;而将原本没有空调的车升级换代安装空调就加收票价,也是缺德却让人没有任何选择余地的事。

这月票无效线路到底还有什么新鲜的?同日《首都经济报道》阴险地在播发刘志华报告消息后,紧接着就做了另一则新闻。

938路公交车从今年5月1日开始更新,车厢舒适干净了,可票价也跟着涨上去了。车窗上贴着一张醒目的通知称从5月1日起更新为新型环保暖风车,根据北京市物价部门相关规定,北京八方达通州分公司运营部对票价进行调整。乘客表示调价后要多花不少钱。运营部则表示,物价有批示,该企业是自负盈亏,亏损了没人管,购车钱是从银行贷款。北京市发改委就此的情况说明中证实,原北京市物价局曾经在2003年对八方达公司9字头线路票制票价进行过相关批复,这次938路公交车票价发生变动的原因是营运车辆由普通车型更改为暖风车型造成的票价调整是符合规定的。

怎么样?符合规定!或者说,只要更换车型就可以有涨价的理由。

如此说来,军服更换、警服更新、法袍加身、火车车厢变化、骨灰盒加上高科技、教学楼翻建、新药上市、手术台改造、路灯变换……都可以作为涨价的理由。规定嘛,不都是人定的?官商勾结鱼肉人民嘛,这有什么新鲜的?938路我多次乘坐,到在通州买了房子的马丽珍家去(媒体很多人都知道我与他们家的关系),那公交车的服务真他妈的不敢让人恭维。如今,换了新车,就得让乘客买单,可更换车厢是否经过顾客同意就肯定不需顾虑了。

这就是说,在现今月票无效的线路上,服务与价格就是这么副德行样,按照张耘的话说,环境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可支配收入增加了物价不涨等什么呢?人家交通委副主任不也说了,出行方面的费用肯定会有一定的增加嘛。

就这非月票线路上公交车的德行,怎么也看不出月票如何像王林之所谓就拖了公交改革的后腿了。

转过天来的5月21日,北京市各都市报纷纷在头版登载了北京市公交改革的消息,可见这种消息在社会上受重视的程度,即使是在电视台,只要牵涉到月票取消的内容就是反馈非常猛烈的话题;《新京报》则直截了当地把“北京将取消部分公交月票”作为头版头条的大标题,而去年笔者所在栏目伙同该报谋划的就取消月票一事进行的热烈讨论甚至已经到了是否涉及社会公平的问题上,到现在各方也不得不接受无疾而终的结局。

所谓“部分取消”无非是说地铁月票还可能保留,但那个近20年停止增量发售的劳什子更是让人牢记短缺经济时代景象的活化石,连带着走后门拉关系这种传统方法以及与时俱进的兜售假冒伪劣地铁月票的千奇百怪。

IC卡取代月票大势所趋,增加出行成本会从哪儿出呢?那55%的原先月票无效线路就已经是自负盈亏,不得不依靠更换车型来强行涨价谋取钱财,而先前这负担了80%出行人口的月票线路也要被IC卡乘坐方式所替换,北京市150万张公交月票就此销声匿迹,而包括老潘我以及低收入、农民工、老弱病残在内这150万月票人口原本就是臭虫一堆,根本不算是“以人为本”、“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里的“人”或“民”应该包含的对象,这伙人的利益在“以大局为重”、“舍小家顾大家”的荒唐原则里是根本用不上乜斜一眼的,换言之,月票车辆承载着的80%出行人口都是他娘的什么玩意儿,弱势群体原本就是作为人口基础分母,是改革代价的必然承担者,是任何利益集团强取豪夺最手到擒来的对象。

如此一来,月票取消无非是把这45%的线路去月票化,把这80%的月票线路出行人口掏腰包化。

就此看来,取消月票政府并没有减少投入与补贴,而乘客也要为此多付出行成本,双方多掏的钱到哪儿去了?公交公司呗;公交公司又如何服务呢?更换车型提高票价呗;为什么要这么做?环境改善了、可支配收入增加了呗。

说是考虑低收入和学生群体,这种按照收入与身份划分的方式本身存在的技术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早就被讨论过。遑论按照去年北京水价听证会上那帮子脑满肠肥的政府官员口口声声承诺要考虑低收入群体利益,到最后还不是囫囵全都一锅烩了?

说是全国100多个城市都已经取消了公交月票,所以北京也应该取消。这事倒奇怪了:怎么每逢到这时候就要与那些取消月票的城市比,而不去与没取消的城市比呢?而且,北京与那些城市的可比性何在呢?怎么不把北京市高考录取分数线远低于很多地方这种事也比比呢?怎么不把电荒时北京周边地区拉闸限电保证北京电力供应这种用电方式比比呢?怎么不把北京市享受的五花八门的优惠政策与特权比比呢?

有关北京取消公交月票的事,老潘已经发过不少牢骚了。

说了也没用。

惹急了老潘就找条会说英文起着洋名字的驴来骑着满北京城骗吃骗喝。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