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熟菜让消费者倒霉
2005年4月10日
何必
这种绿色食品的标志,都摆在显眼的地方。……我们一般都挂两个有代表性的就行了……(略)
听明白了吧,现如今这超市里那些鲜亮饱满圆润光滑的熟菜,裹着一层保鲜膜,外面打上个什么“绿色”“环保”“无公害”的标签,看上去听让人放心的,可被这新闻媒体一说,基本上就没什么可放心的了。现在这媒体也不都怎么了,非得把原本人们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干不净吃了没炳的食品,统统像现代革命样板戏《沙家浜》里的台词那样,“篦头发丝那样地篦一边”,一边不行两边,篦完了这个篦那个,鸡蛋里面挑骨头,带着有色眼镜非得找出个子丑寅卯来,放到公众面前满足自己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情怀,也让媒体受众看了胆战心惊。
4月9日,《首都经济报道》组织观众到北京郊区去植树游玩,其中召开了一个观众代表与栏目组成员的节目评论座谈会。会上就有观众提出,如今这食品质量越来越让人不放心,媒体不应该只是说哪个品种又出问题了,也应该告诉观众哪些食品还可以放心食用。这个问题提得包括我在内的在场栏目组成员全部语塞——这个责任实在太大了,实在不敢担当如此重任。要是说哪个食品有问题,这个好办;可说哪个食品没问题,却的的确确强媒体所难,恐怕没有哪个还有责任心并且没去做什么有偿新闻的媒体敢于在这个事情上触雷,最简单的,人家在美国都干了上百年被中国人看作是食品卫生楷模的肯德基还惹上了苏丹红呢,谁敢设想当初不会拿肯德基当作是卫生样本来充当媒体相关报道的坐标系?告诉观众哪些食品还能吃,可保不齐什么时候这食品就会出现质量问题,甚至又沾染上对人体健康乃至生命造成危害,届时,媒体如何摆脱得了罪责?
说这超市里熟菜上面那些绿色之类的标识是假的,这话听起来很刺耳。但从丝丝入扣揭示开来的过程看,又的确往里面搀水。
把板子打在谁身上?菜农?好像不行。中国农民生存形态是高度分散的小农经营方式,其组织化程度非常低,换句话说,承受风险的能力非常差,面对工业化时代里的营销体系,农民简直就是在任人宰割,稍微遇到什么风不调雨不顺以及苛捐杂税等等天灾人祸,首先受到伤害的就是农民。即使是新一届党政当局采取了将三农问题当作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治国方针,但该领域里的问题还是积重难返,很多现实社会矛盾都集中在容忍度很高的中国农民身上,取消农业税的收益在很大程度上被抵消。有资料显示,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农产品,农民只能获取最终零售价中的20%,或者说,有80%都在流通环节当中被层层盘剥。同时,最近几年投资过热所引发的原材料价格突飞猛进,也造成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攀升,农机、种子、化肥、农药、等等。为了保持农作物收成,农民不得不使用大量无机材料来换取起码的生存条件,换言之,如果不采用无机材料,那么直接的局面就可能是饥寒交迫。
把板子打在加工企业处?似乎也有问题。今年3月4日媒体都报道了这样的消息,消费者到物美超市购物将看不到一些熟悉的速冻食品,因为物美抬高了今年和供货商之间续签合同费和销售返佣,占北京速冻食品80%市场份额的五大供应商决定集体推出物美。这几个物美的老伙伴此举是在物美抛出要求供货商支付续签合同费5万元、销售返佣20%,分别高于去年4万元和4%的情况下采取的。这样的经销商霸权逼迫生产者联合阻击,可这毕竟还是那些占据相当市场份额者才能采取的措施,其他浩如烟海的小生产者却远没有如许底气。面对销售终端的财大气粗店大欺客,势单力薄的加工商只能忍气吞声委曲求全,听任超市宰割。人家超市卖你的产品,把你的货物摆上了货架,那是看得起你,别不识抬举,老老实实按照超市狮子大开口索要的各种费用掏腰包就是了,反正这税费也是社会通行的做法。同时,绿色、环保之类的认证收费高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把不同菜农送过来的熟菜一一检测,并报请环保质量认证,要不把这加工企业折腾个底朝天就不知道马王爷长几只眼。
当然,板子更不能抡向超市,送来的熟菜上已经贴好了绿色标签,超市当然没有责任去复检。
把板子朝向政府相关部门,那简直就是犯上作乱。人家不就是认证收费高了点、认证证书过期却还可以发放认证标签显得有那么点行政不作为、对于食品卫生安全把关工作做得差了点?收费高自然是有道理的,要维持庞大的行政系统开销和大而全无所不能行政能力维护国民社会运行,没钱怎么能行?行政不作为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没看见行政许可制度绑住了大爷我的手脚?
……
我估摸着,最后这板子还是得打在消费者身上:谁让你不长眼来着?超市里绿色熟菜你也信以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