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继续加大教育投入

(2022-12-16 23:19:51) 下一个

继续加大教育投入

                                         2005年2月22日

何必

当前治理教育乱收费的任务仍十分繁重……(略。)

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由教育部、国务院纠风办、监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审计署、新闻出版总署等七部委联合召开。

这些天,有关教育的各种报道铺天盖地五花八门。21日人民网报道,教育部长周济表示,中国教育在取得历史性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他说,最突出的问题和最突出的困难就是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这构成了现在教育事业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回顾2004年工作,周济表示,他“觉得最难的还是教育的投入不够”。他说,中国的教育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很快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特别突出的是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在实现两基,中国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少年文盲,这对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另外一个重大突破就是,中国的高等教育在过去六年之中,规模翻了两番,现在的规模是1998年的4倍,而且国家的教育质量还在不断提高。现在中国高等教育在校人数已经超过了2000万,毛入学率达到19%,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说老实话,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每一个阶段,老百姓对我们的要求都是以现代化的标准来要求我们,但是我们实际上的投入离现代化还是差得很远的。”

部长强调投入不足,那么显然是要增加投入。那么这种投入从何而来?当然还是要纳税人掏腰包。部长也介绍说,中国的教育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成就。但2004年10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就《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情况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作报告时说,从执法检查情况看,我国义务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发展仍不平衡,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总体水平偏低,尚未“普九”地区的攻坚任务十分艰巨。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普遍不足;农村学校危房改造存在资金缺口,且没有稳定来源。要解决危房改造问题,资金缺口很大;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后,基本上确保了中小学教师国家规定的标准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但仍存在拖欠教师津贴、补贴的现象;“普九”欠债严重,成为县、乡政府和学校的沉重负担。

教育界专家认为我国农村教师队伍有三大问题亟待解决:一、教师工资拖欠问题依然严重;二、教师数量稳定增加,师资使用效益不高;三、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仍有待提高。

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中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调查课题组,历时数月,先后到黑龙江、辽宁、内蒙、宁夏、新疆、西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山东、广东、广西、海南等16省市进行实地调查,结果发现,农民负担沉重,乡村学校校舍简陋破败,县乡九年义务教育达标后债台高筑,都折射出农村教育的现实窘况。

……

凡此种种,看上去都显得如此不相称,甚至各种说法之间颇有针锋相对之处。或许,这就是屁股决定脑袋最突出的表现。

邓小平说,改革开放最大的失败在教育,他指的是国民道德水平低下状况令人担忧。不过,后来很多人都把这句经典的话原封不动地搬过来描述中国教育的现状。

不久前,温家宝在谈到相关问题时,也像前教育部长、现国务委员陈至立那般,强调要实施一费制;或者说,陈至立此番言论是对温家宝讲话的重复与具体化。其实,这一费制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去年暑假期间,教育部对一费制的规定就名目繁多,但开学后媒体注意到,所谓一费制不过是中小学寅吃卯粮偷梁换柱的做法,学生减负基本上属于扯淡。在整个教育环境没有得到改变之际,谈论减负只能是空中楼阁,就像嚷嚷多年的中小学素质教育最终碰到高考一试定终身般的,在出口处完全是应试教育,其他都不过是纸上谈兵。

21日教育部长采访发表后,各方议论纷纷。人们从部长的言辞里,嗅出了又要伸手要钱的气味,也得知,财政收入的增加,在收入来源逐渐刚性化的形势下,最终就只能是对纳税人增加税负来解决。2004年中国完成税收25718亿,可真正投到教育上的少之又少。在中国周边的穷邻居里,像柬埔寨、尼泊尔、孟加拉等国家,人均GDP不足中国的1/3,但却实行对农村教育免费的政策;印度、古巴等国家义务教育阶段也采取了免费政策。亚洲开发银行测算,如果对中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完全免费,将会给中国农民带来0.5%~2%的开支减少,金额可达100-400亿人民币的规模。可如今,中国农民刚刚被取消了农业税,而其他各种税费却变本加厉层出不穷。问题在于,我们社会里就是有那么“一小撮”把国民甚至人均收入远低于联合国规定的贫困线的农民当作是自己的取款机,不惜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中国的教育投入也许的确不够。但在如此有限的资源投入当中,倾向于从农村向城市、从西部向东部、从中小学向高等院校、从弱势群体向达官贵人倾斜,透露着嫌贫爱富的政策本质。各种消息中对于中小学、农村和中西部教育状况的披露,哪个不让人心灰意冷无可奈何?北大清华每年投入10多个亿,而西部农村学校连黑乎乎风雨不挡的课堂都难以保证。如今上大学每年动辄上万元的学费,供养1个大学生的费用相当于4中国农村家庭平均收入的总和,这无论如何与教育部长的志得意满夸夸其谈的成就相去甚远,而且危险的是,还会越走越远。

增加教育投入?去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到广西招生时出现过骗取家长钱财事件,然后又有了下属公司挪用40万元公款炒股的丑闻,而2月21日有消息称,该校幼儿园会计涉嫌贪污12.7万元托儿费。也许,这倒可以说明为什么投入总是见不着产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