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张网构筑治安体系
2005年1月30日
何必
本市力争通过两三年的努力,构筑一个以“四张网”为框架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对城区所有行政区划的全天候整体性控制……(略。)
这最后一句话,让人怎么看怎么像是一篇工作报告,再看内容,才明白,这感情又是个歌功颂德的稿子。
实在话,北京的社会治安状况在全国范围内尚属不错的。每当从外地回到北京,都有那么点从提心吊胆状态里释然之感,特别是在其他地方目睹那些不法分子旁若无人明火执仗地抢劫盗窃坑蒙拐骗,而且越来越肆无忌惮,还念北京这个首都的好。
本来,这“严打”就广为诟病——法律就是法律,应该是刚性的救济机制,怎么成天到晚弄得像松紧带似的,随意严厉或宽松?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北京的实际居住人口已经达到了1524.4万人。全市现有社区和民警责任区3385个。民警都有了自己的“责任田”,既然有责任而且还要根据责任状况取得粮饷,理所当然就会把这责任与报酬挂钩,常听那些警察叔叔教导辖区里的泼皮无赖们,如果犯案别在管片里折腾,到其他什么地方捣乱不管,只要别在本地闹事就行。
该报道说,2004年,全市刑事案件破案总量达到52799起,与去年同比上升24.1%,显示了首都公安机关强大的破案攻坚能力。2004年打掉危害社会的流氓恶势力犯罪团伙2519个,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40592名。特别是对影响恶劣的112个流氓恶势力团伙进行了重拳打击,人民群众拍手称快。2004年市公安局杀人案破案率创造了1992年以来的新纪录,八类危害严重犯罪案件比重下降,打击处理率逐步提高,群众安全感稳中有升。
看上去形势一片大好,还不只是中好或小好;听到这种充满文革式的“显示强大能力”、“人民群众拍手称快”之类的说辞,就有些毛骨悚然;听起来,在警方的不懈努力下,我们再回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状态看来也指日可待了,虽然这种局面是防盗门窗生产者、医院、监狱和刑场经营管理者们不愿意见到的,但人们毕竟是有了出头之日。
可这种溜须拍马的说辞里,却看不出来背景数字,比如,刑事案件破案总量上升,那么至少是有多于这个总量的刑事案件发案,这发案总量增长率如何呢?假如破案总量是在发案总量增加的基础上的,那也没什么可欢欣鼓舞的;同时,破案率是否增加了呢?如果破案总量增加只是与发案总量同比例上升,破案率没有增加甚至降低,那么好像倒是值得忧虑了。同样,打掉流氓恶势力犯罪团伙数量、抓获犯罪嫌疑人数量、杀人案破案率的增加,也应该在这种思路里寻求进一步解读。
该报道介绍,民警扎根社区,深入群众,有限的警力凝聚了无限的民力,直接激发了社区居民自管、自防、自治的热情。眼下,由专业协警、志愿者和业余治保积极分子组成的群防群治力量已达45万余人。居民小区技防设施普及率也迅速提高到50%,全年未发案社区(责任区)1736个,占全部社区(责任区)总数的50.5%。
这应该看成是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全民皆兵共同为维持首都北京良好的社会治安状况的动人写照。可再一想,问题又似乎不那么简单。
一是要有那么庞大的专业协警、志愿者和业余治保积极分子组成群防群治力量,从社会运行方面看,毫无疑问是人力资源上的巨大投入,而这种成本应该被当作是社会运行成本。即使是在该报道所热情讴歌的大好形势当中,依然还是少不了浩浩45万人加入到专业性社会治安力量当中,尽管两条腿的人有的是,可这还是要由本市居民乃至全国人民为此买单;而犯罪成本低廉所造成的社会纠偏机制质次价高,提升了人们的负担却是勿庸置疑的。
二是未发案社区占比被煞有介事提及,这不得不说起我经历的事。去年,有朋友骑自行车到住所探望,没呆多长时间车就没了。到派出所报案,警察漫不经心地说,这种事最好还是别报了,反正也找不到;这时另一个警察正在对其他什么人说起,要保证本地区发案率低下云云。其实,在发案率方面,也照样搀杂水份,鬼知道这未发案社区到底是什么真实境况。
随便问问哪个曾经骑过自行车的主儿,谁没丢过车;近来自行车失窃现象愈发严重,很多人得知警方对这种报案采取厌恶态度,干脆懒得浪费那点子时间精力和心情。如此,如果能自己抗过去,最好还是别与那帮子凶神恶煞般的警察打交道。结果,未发案的地方当然越来越多了。
就算在公共汽车上我也目睹过倒霉蛋手机被盗要封闭车门惹来众怒,似乎被盗者是最可恶的家伙,而隐藏在人群里的盗贼却没事偷着乐,最终民意还是撞开了大门,注定包括窃贼在内的一票人浩浩荡荡扬长而去,自然没有发案。
该报道也提到,在社区的“块”被控制住的同时,公安机关还紧盯着内保的点、巡逻的线、治安的面。
可呆北京的人都知道,在这块、点、线、面四层网络密不透风地包裹着我们的安全之际,大街上形形色色的违法犯罪情况却与日俱增,不法分子也日益有恃无恐,在繁花路段上公开作案者逐渐变得比比皆是。眼大无神的男女警察们是在心旷神怡地溜达,可还是拦不住列位行者和家属人心惶惶谨小慎微,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如此局面里,甭说四张网,就算是天罗地网,还不过就是聋子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