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面试技巧还在粉墨登场

(2022-12-16 04:06:02) 下一个

面试技巧还在粉墨登场

                                     2005年1月18日

何必

专家提示,“面试”在大学生求职及用人单位录用过程中作用巨大,应引起求职大学生的高度重视……(略。)

说起来真是有些惭愧,笔者在大约7、8年前就曾经做过给人家出招怎么去应付这类测试,并且,还在类似《生活时报》、《中国经营报》、《壹周刊》等上开辟过诸如“谋职秘笈”之类的专栏,也把这类经验技巧搬到电视节目上去,而且还于2000年在全国率先开通在网络上实时与网友在线沟通交流这方面知识与感受、在中华英才网上开设“老潘信箱”,定期上线与那些未曾谋面而且绝大多数今生今世也不会在线下相逢的人们切磋龙门,凭借着自己多年在多家企业里从事招聘面试工作、以及自己跑到像骡马市那样的所谓“人才交流大会”的招聘会上应聘、以及到形形色色的单位去面试的体会。数数,到现在应聘并参加面试的单位怎么着也有上百家,而我自己面试过的人起码也有了上千人——整个一个面试专业户兼人口贩子,既然不能在正常状态里生存,那么就在歪门邪道里成精,反正是干一行爱一行,做什么都得像模像样;即使是为了糊口骗钱,把找工作也能当作是一种体验,从中获取职场中的快意恩仇。

开那样的专栏、做那样的节目,动辄写上几万字,每每都刊登在报刊上欺世盗名,糊弄诈骗点子稿费混饭吃,其内容无非是一些经验成份非常浓重的内容。从开始如何调整心态准备趟劳动力市场这潭混水,接下来就是怎么准备自己包括简历、证件等方面的个人资料,然后是在媒体广告、网络广告、固定招聘等方式中该怎么鉴别遴选,在现场、网络等不同场合该准备些什么样有区别的材料,该如何与招聘方建立第一个沟通,如何接听或对待安排面试的类似电话或者电子邮件通知,如何准备面试,如何着装化妆,等待面试时该做些什么,该如何应对招聘方主持面试者,该如何回答那些防不胜防的刁钻问题,以及如何在面试后提高成功率,等等。此中当然不乏对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等不同所有者企业用人方式之间的比较,和应对不同企业该注意的问题。

而本质上,这类货色是什么?应试教育呗,与社会上俯拾皆是的劳什子为一丘之貉,比如新东方,比如考研辅导班,比如枪手。这些都只能豢养出一批批巧舌如簧八面玲珑见风使舵外强中干的家伙,表面上好像是增加了自我推销能力,提高了谈判技巧,可却助长了不切实际的自我包装与自吹自擂。

把这些体会广而告之,惹得一些做老板的朋友很是不快,埋怨我说把这些技能都教给了那些应聘者,在企业招募人员时越来越感觉到,应聘者逐渐都对面试轻车熟路,有时比面试者还要精到,面试问题还没问出来应聘者已经知道下一个问题将会转到什么方向去了。

当时,我对此类责难的态度是,应聘者当然还是多掌握一些知识与技巧的好,毕竟就业机会是难能可贵的;而且,本人一向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或者说是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站在自己所处的位置说弱势群体的话,也是理所当然的。

实在话,开篇所谓专家之分析,大体上也就是10年前劳动力市场上的状态和水平,没有什么新鲜内容。即使是像我这样离开此道已经颇有时日者,看到那些耳提面命中的明言警示,感觉不过是些雕虫小技;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再弄出百八十个“需要仔细考虑、应答的问题”也不在话下——不就是危言耸听然后算作研究成果嘛。

也就是在中国,类似中央电视台《绝对挑战》这种教授面试知识、技能、经验的玩意儿还会成为电视节目并被当作挽救破败收视率的法宝,并且引得一些跨国公司趋之若骛。说到底,就像那些外资企业参加现场招聘会其实并不是为了找人而只是利用这种媒体聚集的机会进行企业宣传与形象展示一样,由于表面上电视招聘现场节目不会取费,等于是给企业做了个大大的电视广告,而真正借助电视进行人力资源整合者也只有初级企业才会热衷,就像几年前电视节目中热得发蒙的男女速配节目里,恨不得个个一见钟情欲火中烧立马就地搬倒弄它个精光灿烂一样,也就是电视娱乐而已。

而其背后,则是用人单位居高临下态势的经久不衰,以及由此造成的单位与个人之间权利的不匹配和不平等。显然,在面试过程中,应聘者是处于十分脆弱无助的位置与状态里,基本上完全听凭招聘方的摆布。其实,本人一向主张并身体力行的是,招应聘双方应该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从初始的时间安排到面试的每个环节,都应该是彼此测试,而绝不是单方面向对方发威的场合。类似单位情况、个人待遇与前程、劳动保障、奉公守法等方面的状况,都应该是互相摸底了解的机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沟通机制实现机会。

遗憾的是,至今,那些面试技巧之类的老黄历还是行之有效;而且,从近来企业的表现上看,包括跨国公司、国内顶级企业在内的用人单位,企业霸权和企业腐败现象有着与日俱增的趋势。这种现象为中国人力资本水平的保持与提升是害处很大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