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央视对临时工动手了

(2022-12-16 04:00:01) 下一个

央视对临时工动手了

                                       2005年1月14日

何必

在2004年寒冬,中国广电业界航母——中央电视台“编外人员公司化管理改革”完成了破冰之旅……(略。)

这个洋洋洒洒六千多字的报道里,记述了这艘航母人事制度改革的历程,并充满了赞扬与肯定。

文中提到,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中国广播电视业蓬勃兴起。1992年,央视频道3个,节目播出量几十个小时,当时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为央视确定的编制为2098个。1998年,央视频道增加到8个,节目播出量扩增至100多个小时,编制调整为2503个。2004年,央视频道扩充到15个,每天节目播出量飙升到几百小时,工作量剧增,而人员编制原地踏步。政策和制度性缺陷导致的编制不足像一个瓶颈,使央视在用人方面出现了捉襟见肘的窘境。由于无法与事业体制的央视签订合法劳动合同,这些临时人员的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处于真空状态,他们的报酬发放混乱,权益得不到保障,始终游走在暧昧的灰色地带。由于央视事业单位的性质,要使所有人员全部成为台聘正式人员,既不现实,又不符合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新机制的方向。撕下“临时工”的标签,就成为临时人员管理改革的“揭幕式”。如果说,打破身份困局、建立劳动关系,是央视编外人员改革的动力支点,那么,改革实施的风暴眼,则从消肿减臃的“瘦身计划”刮起。截至2003年5月底,央视台本部共有各类人员9500余人,其中正式编制内职工2500余人;编外人员达到7000人,占人员总数的73.48%,是正式员工的2.8倍。央视的编外人员中,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不到10%,经熟人、朋友介绍的占到90%。入口不设门槛,进人没有准入制度,用工不规范,一系列弊端逐渐显现。编外人员有一半不具有本科学历,在编辑、记者等专业素质要求较高的岗位,一些低水平、低学历、不具备从业资格条件的,也来滥竽充数。用人随意、混乱,让央视付出了高昂的劳动力成本。“裁减冗员、消肿瘦身”,成为改革风暴眼刮出的第一股旋风,也是改革最难下手的第一刀。赵化勇台长批示:不符合条件的人不进,不称职的人不留。张长明副台长用“不折不扣”、“强行推进”来表达推行“瘦身计划”的决心。按计划,在2003年12月底以前,将央视编外人员削减至5600人。据介绍,央视强制推行的“瘦身计划”以普查数据为依据,并参照了国外电视媒体用人标准和央视人力资源核算情况,作出了总量控制计划。在此基础上,向各中心(室)下达用人总量数,精简富余人员,清退不合格人员。央视痛下狠手,成立督察小组,对清理整顿全过程实行督察,对个别重点部门上门督导,对顶风私下增人、变相增人的部门集中力量整顿,突破清退难点。截至2003年5月,央视节目、技术、行政三大系统共清退1600余名不符合岗位条件的编外人员。

笔者也算是在央视供职多年了,对于其中的黑幕还多多少少了解一些。看了这样的关系稿,如此献媚,也算是媒体中的所谓“道行”。媒体中人不是来不来就说是“不能伤道”嘛,指的就是媒体之间不能互相指责攻讦揭老底,而要彼此给足面子,通常情况下,即使是发现了对方明显的胡说八道伤风败俗乃至违法乱纪也不会有所动作,即使是如此行径已经真相大白万夫所指,媒体也不约而同保持低调,兔死狐悲般地行使沉默权,把公众的知情权却放到了不屑一顾的地位,集体性无语造成公共舆论方面在监督功能领域里的彻底失控;而公共媒体担负着监督责任,可谁来监督公共媒体、或者说,监督者由谁来监督?如果公共媒体彼此不能互相监督,无中生有造假贩私强奸民意的状况甚嚣尘上,泛滥着阿谀奉承护短掩盖之风,让这样的公共媒体起到社会监督的作用,恐怕谁也不敢有什么信心。

笔者活了这把岁数,从小到大就没对什么权威单位俯首帖耳过,向来以离经叛道著称。即使在欧洲,也对被联合国评为人类最适合旅居之处说三道四,以那里到底是天堂还是地狱来度量揣测人类家园的秀丽与肮脏,并由于在其中大量作了中西方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比较,针对中国人在那里形形色色的劣迹嘻笑怒骂,被别人在国内网上公开后,惹得欧洲那帮子中国人怒不可遏,据说还有官方介入,所在国中国大使馆调查内容所涉及人物的所作所为是否有伤风雅,最终将连载停掉。国内有出版社拟将这《一个中国人的北欧之旅》面世,去年初就签订了出版合同,编辑、主任、副总编辑都过了,到总编辑那里却要求重新来过,此事至今也不了了之。

我这一生好像就没闲下来过,不住地被故事所追逐,可能也算是边缘人隔岸观火明察秋毫,烂醉如泥当口也没忘记用怀疑与批判的目光盯住周边,并用自己酒气熏天的舌头绞杀唯唯诺诺恬不知耻世道风气,虽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可从来不从善如流自这悲剧的性格演化出来的性格的悲剧当中恍然大悟脱胎换骨,倒是怙恶不悛冥顽不灵,怒气冲冲地面对这虚头八脑的社会,并不惜以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心态与架势,含辛茹苦写下浩浩的垃圾文字,明明知道在现今的舆论环境里难于被公共媒体采用诈骗稿费胡乱糊口,可依然我行我素。

这不,我还把在央视供职过程里的经历写了近百万字的文稿,想以《我给中央电视台打工》之类的的名目付梓,目前还在联系之中。此间,出版社们都对这样的选题取得不错的经济收益毫不担心,但还是唯恐惹怒了央视这样的巨无霸,其背后的心理则是担心中宣部(对出版社来说则是新闻出版署)的威权。

焦国标“写着杂文进北大”,可一纸义愤填膺却也有标新立异的“讨伐中宣部”,弄得自己灰溜溜不得烟儿抽,连个生计都成了问题,也算是招惹中国如今最为把持之地的代价。

说到在央视打工,我最早进央视那个栏目后来的制片人(他也是临时工)私下里恶狠狠地说,中央电视台就是全国最大的非法用工单位。虽然此人攻于心计心黑手辣,并借此在央视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可却被同事骂得狗血喷头,可这话说得倒是合情合理入木三分。

说是央视临时工如今迎来了待遇的春天,那纯属扯淡。其实,只要对央视内幕运行机制稍微有所了解的人都会心知肚明,央视想要裁员,根本不用制定什么人员总量控制、塞进什么公司这类明显带有计划经济色彩可却还要出之有据、既要做婊子还要立牌坊的劳什子,只是按照计件付酬方式,完全就可以党同伐异赢得月明风清。这种事在央视数不胜数:把人招进来了,看着不顺眼或是没及时上贡或是那句话说得不招上司待见,即使在节目制作或播出方面没有任何过错,也会体会到长年累月不被安排节目因而没有任何收成、自然不得不打道回府落荒而逃的境遇,而笔者也曾经亲身感受到即使做了节目但制片人依然想方设法克扣甚至拒绝付酬、最损就是连事实都予以否认的情况,又能奈它何?如此央视霸权,哪里还用什么赵化勇亲自披挂上阵制定各个部门临时工的数量指标?

问题的核心在于,不管是临时工还是正式工,是否具有平等的就业权利?话说到这里,似乎也就不用再问了,如此不言自明的结论,毫无讨论的余地。于是,临时工在就业待遇等各方面的发言权也就是形同虚设,在央视强权之下不过几近一只只随时可以被碾死的小蚂蚁而已,别奢望什么话语权,能够不被扣上一半多地拿回点子粮饷回去养家活口或者傍大款养小蜜就谢天谢地了,想着能在今生今世的央视能够找到平等?痴人说梦得也太狂妄了吧。

早在2000年,央视各部门就开始进行人员整顿,而且是连篇累牍烦不胜烦。笔者进入央视也是经朋友介绍,而且明白无误地不想不切自身实际情况僭越非分指望什么被同事戏言为不聘的“部聘”待遇,故而也就心平气和地看着周围三天两头就弄出查祖宗八辈填表画押表忠心的闹剧,到头来还是狗屁没有,每每发点子钱时都要满世界找出租车、用票、火车、飞机等票据,否则就拿不着自己的报酬。(其实,在法轮功闹得热火朝天之际,央视有司机介入该事件,以至于央视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到办公室对着制片人等高声呼喊反对法轮功等的口号,否则不准许上岗。幸好那时本人不在国内,否则对如此侵犯人权之举真不知道会弄出什么结果,尽管本人对法轮功并没有什么好感。)

而像我这种根本不想也不可能在央视里谋取什么合法身份者,自然也就不在统计之列。可见那些临时工人数是正式员工2.8倍的数字可靠性如何。实际上,央视那些正式员工有恃无恐,基本上什么活都不用干,或者充其量也是弄点子被“业内人士”称之为“小稿”(关系稿,也就是所谓的有偿新闻),在一个日播节目组里,通常人数怎么着也在30~80人,其中正式员工不过也就是3~5个人,然后就是几个所谓“台聘”人员,而央视林林总总每天几百小时的节目,几乎统统都是这堆临时工做的;换言之,央视节目就是临时工的节目,要真是让那帮子正式人员做节目,凭着他们那股子牛气冲天风风火火而台里又拿其无可奈何的架势,每天要不出成千上万错误才叫见鬼。

该文里也充满了学历歧视,似乎不具备本科及其以上学历者就是节目质量不能保证的原因。可笔者在做对经济学家演播室访谈节目,组里清一水的都是大专生,而整个栏目组里本科硕士博士一大堆,用起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笔者倒是十分相信坊间流传的那句话,叫做“神经硕士傻博士”,在目前中国的教育体制里培养出来的那些高学历的年轻人,个个都是眼高手低不具有创造性和动手能力的窝囊废,根本不具备我同事那帮子大专生的敏捷、快速、熟练、谦逊与敬业,这也是从合作经验里我感同身受因而拒绝了不少高学历者想进入节目组的根本原因。说不具备本科学历者的存在就是对节目质量的损害,无非是无视现实情况的异想天开;而这种说辞之所以能正大光明地在媒体上白纸黑字,其实不过是央视找茬裁员的借口,并通过霸权强制性划定一道颇具歧视性的界限。事实上,央视裁剪本科以下学历者,不但加大了用工成本,而且也给节目质量带来了更大的伤害。

所谓事业单位,这本来就是国际上没有比照、甚至连翻译起来都很费劲的中国特色。现在央视弄出这样的改革举措,把那堆临时工、“编外人员”弄到其所办的公司里去,号称是公司化改制,其实不过是左手放到右手的把戏;而事实上,所谓改革至今,台里的人与公司的人又形成了新的等级森严。所谓事业单位具备人员编制,这本身就是采取鸵鸟政策无视节目量跑马占地般的扩充(这种跑马占地本身就有着胡作非为的含义,具体从12频道从“西部”改作“社会与法”的属性上就可以令人笑掉大牙)、可编制缺一成不变这种让人匪夷所思的怪招政策当中衍生出来,并成就了央视威风凛凛可外强中干的本质。

通看,在全国人员总数3000万、占据3500亿国有资产的事业单位,本来就是个改革的“最后禁区”。而央视既占了垄断地位,同时还兼具事业单位的弊端,通过这么个似是而非的所谓改革,无非是瞒天过海的自欺欺人之举。

没听过央视副台长那句经典的话:“中央电视台从来不缺人,如果发布个招聘消息,从台门口能排到西单去”!

央视里好像从来没有拿人当人的传统,扔到公司里也还是一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