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必须依靠民间力量推普

(2022-12-16 01:05:51) 下一个

必须依靠民间力量推普

                                    2004年12月27日

何必

中国人只有一半能说普通话,……(略。)

另据报道,这项调查的结果显示,能用汉语方言交际的人口比例约为86%,能用少数民族语言交际的人口约为5%。“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负责,是1949年以来中国首次在全国就语言文字使用情况所作的调查。

说到推普,本人也算是能够说上话的了。自从1993年开始,本人就以民间推广普通话的方式,进行了长期的推普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联系并走访了不少普通话方面的专业人士,并且联系了像台湾著名艺人凌峰、以及海外华人和类似振兴中华教育科学基金会那样的资金,力求为在国内及海外推广普通话做点事情,也在这个过程中深深感到,实际上,作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推广不力主要责任是在政府,而且,如果要推广普通话,单纯依靠政府力量是非常不可靠的。

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历时55年,至今才有了这么一次针对中国语言文字的调查结果发布,也算是官方终于干了点正事。

可把普通话作为中国民族共同语的时间又有多长了?1956年就被写进了宪法,到现在也已经有了48个年头了。作为一项基本法规定的内容,至今却有近一半的在中国本土的人不能用普通话进行交际,这大概也是令人非常尴尬、困惑与忧虑的事情。

我在推普过程里与国家语委有关工作人员的交往中了解到,他们也忿忿不平抱怨说,推广普通话也与计划生育一样被写进宪法,但实际执行工作里却与后者的范围、强度等绝对不可同日而语,戏言为全国只有两个人在做的事情。而真到了应该由官方认可民间推普行为时,官僚主义做派又暴露得体无完肤,最后葬送了多少民间热心于这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方面的努力。

从历史上看,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并规范了文字,但却未能将汉语言发音统一起来,造成了中国数千年“书同文但语不同”的境况。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出访非洲随行上海籍话务员将两国政府联合公报回传北京话务员,双方无法交流,最终造成联合公报必须等访问结束回国才发表的国际性笑话,这才引发普通话被写进宪法的结局。应该说,普通话作为民族共同语,在中国也是具有强烈的政治背景与色彩。

而西方对于民族共同语的规范却是有着非常深厚的民间基础与氛围。令人荡气回肠的都德《最后一课》叙述的就是在面临德国人入侵时法国人对自己语言文字依依不舍的情结。而法国在“振兴法兰西”的口号下历经300年对法语发音进行规范,其结局就是法国人认为法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也形成了在法国土地上对于说类似英语那种外语者不屑一顾甚至懒得搭理的情形,更是有了加拿大魁北克法语区闹独立的境况。

而在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则根本没有什么官方发音规范机构,也只是到了上个世纪才由英国广播公司(BBC)下设了英语发音规范机构,成为纯粹的民间行动。

再看已经解体了的前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都是民族矛盾与冲突非常尖锐的地区,包括现今的科索沃、车臣亦然。列宁所谓注重民族性地方性的主张,最终以民族国家解体和长期不断的流血杀戮作为注释。

而在中国,民族问题也一直是非常敏感的区域。东突、西藏、台湾等问题,时时刻刻都在缠绕着中国人。

以满清入关后到现在的经验,大体上说明了民族共同语的功用。而语言不仅仅被当作21世纪人类面临十大问题,而且也正是由于其超脱意识形态的属性,为大陆和台湾之间最具有共同点。蒋氏夫子在台湾时倡导国语甚至到了侵犯人权的地步,遗憾的是大陆方面却未能及时在民族共同语方面加强与台湾的沟通;海外华人为推广作为民族共同语的普通话竭尽全力,新加坡虽然去中国化,但还是规定小商贩不会讲华语就不能领取营业执照;印尼华侨为推普搞得最终倾家荡产;香港回归之际弹丸之地上竟然出现了1000多家普通话研习社;加拿大已经将汉语作为第一外语;韩国白领以说汉语为时尚,并且形成了如果不会汉语则可能影响就业的情形……

而我们这里呢?近乎一半的同胞无法用普通话交际。国际上汉语热方兴未艾,而作为汉语发源地的中国,却派不出相应的普通话培训人员,今年已经划归教育部的国家语委不得不通过网络向全国招募普通话合格的出国人员。

语言本身属于文化范畴,也是文化的载体,有着非常强烈的大众化性质,而如果将其紧紧把握在官方手里,作为行政权力领域中的部分,势必会沾染上浓重的官方色彩,妨碍民间对于民族共同语的普及与推广。事实上,国际上语言推广成功的范例说明,只有将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普及与推广紧密地与民间结合起来,才可能取得成效;而在市场经济已经很发达的现代社会,动员广泛的社会资源则必须发挥市场配置能力,绝不能只是采用行政手段试图囊括民族共同语这种波及全世界每一个与汉语相关的人、历时会在几代人的浩繁工程。

互联网的兴起,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人们可以在瞬间与世界上各个角落里的对象进行交流,但在中国本土上的同胞却依然无法交际,这不能不说是个时代的尴尬与讥讽。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启动民间力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