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积极看待小灵通烧号

(2022-12-15 00:56:27) 下一个

积极看待小灵通烧号

                                       2004年12月1日

何必

现在市场上悄悄出现了一种专门为小灵通“烧号”的服务,只要花50块钱,就能把外地小灵通改成北京的,比花上几百块钱买个新的便宜多了……(略。)

这小灵通被有些人称之为“伟大的发明”,但这却是在中国出现的发明,其背景就是固定与移动通讯业务的分割与话费的互相阻隔,或者说,是在整个基础电信业务处于高度垄断的情况下才不得已问世的,并经过了艰辛、痛苦而漫长的市场经历才被承认其合法身份。发明者UT斯达康首脑吴鹰也成为风云人物。

小灵通在北京放号也就是约一年前的事情,而此前,小灵通在全国其他地区早就闹得红红火火,被当地经营移动通讯业务的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联手抵制,但却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最终不得不接受小灵通分割市场份额的现实,并因此导致本地通讯市场格局及利益的重新划分。等到北京人用上小灵通时,其产品与服务质量、营销手段、目标客户等,都已经久经沙场百炼成钢。

可即使如此,刚刚在北京露面不久的小灵通如今却出现了外地机器可以“烧”成北京机器的怪事。想必,这又是北京小灵通运营方始料未及的。

不得不感慨中国人的聪明智慧,无论什么新生事物出现,要不了几天就能被破解其原理,就能出现仿制品,甚至采用不法手段抢占合法资源。最近在音像市场上出现的压缩VCD、压缩DVD光盘的出现,对正版市场形成了毁灭性的冲击。媒体惊呼如果这样下去,正版市场将不复存在。可是,笔者无论是在中央电视台还是在北京电视台供职时,都能看见贩卖盗版光盘者游走在各个办公区域里被购买者趋之若骛的情形,都是熟人上门服务而且包退包换,比起正规市场服务水平要好得多。我怎么也想不出来,如此情况下如何杜绝盗版光盘的流行。

只需10分钟就可“烧号”,而且还可获赠北京通信提供的300元话费优惠,这对于经营小灵通的北京通信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损失。实际上,减去这300元优惠是购买机器时的开销后机器本身的真实成本。

由于外地通讯市场竞争激烈到了剑拔弩张不共戴天的地步,在价格上已经几近火并,移动通讯领域事实上的单向收费早就存在,甚至像上海这样的地方也不例外,在小灵通市场上的优惠幅度比北京也先行一步,那么外地小灵通机器本身就比北京要便宜,有的地方干脆象征性收取机器费用,只把目光盯在话费上,而这却在不经意间的确与国际接轨了。

由于地区差异,在北京购买小灵通的消费者还要为机器付费,而外地那些几乎免费的机器流入北京当然使得这种收入成为泡影,自然值得北京通信方面咬牙切齿的。他们一定会搬出信息产业部的相关规定,比如不允许出现“变相漫游”之类的说辞来为自己捍卫权利寻找合法性借口,并威胁说可能导致部分用户恶意欠费后循环入网,还可能为被盗机器和水货流向市场打开缺口。听起来何等危险,简直要天下大乱了。

笔者毫不怀疑,那些针对新生事物干着假冒伪劣类似“烧号”或者以前还是大哥大年代的“抹号”蝇营狗苟勾当是对于秩序的破坏。但问题在于,这种秩序对于社会发展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

事实上,国内通讯服务的性价比相对国际上而言,质次价高是众所周知的。在移动通信领域,单向收费从技术上说早已成熟(或者说国际上早已流行),但被嚷嚷了接近10年,到现在信息产业部还是直眉瞪眼死活不肯放松这个管制(这也是小灵通在中国被当成香饽饽的背景因素),即使是在各地变相采取单向收费的方式后,信息产业部也宁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视若无睹,也不愿面对现实从消费者利益出发改变实施已久并不得人心的行业“霸王条款”。中消协点评的对消费者不平等格式条款活动里,有一次是专门针对通讯领域,但至今也没见着信息产业部方面采取了什么改正措施;而最近北京30多家报刊联合发起对霸王条款的年度评比活动中,电信领域又一次荣幸地赫然上榜。

作为国有企业,中国电信领域的商家们不遗余力地从消费者口袋里强取豪夺,凭借强势地位营造着通讯消费领域里的井喷,可谁又能说如果真是在取费方面与国际接轨,就不会导致该领域泡沫被粉碎?

这样,与其说小灵通烧号是假冒伪劣行径,不如在消费者的层面上将其看作面对行业霸权,市场自发形成的对霸权的规避与抵抗,以及对垄断行业及其利益的冲击。

通信管理部门说由于目前小灵通市场监管缺乏法律依据而暂时难以查封这种烧号业务,可同时,必须看到,入世保护期已经到头,基础电信业务对外开放已经指日可待。也许,相关法律依据还没出台,就会由于国际运营商的长驱直入而胎死宫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