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看客杀人

(2022-12-13 13:15:09) 下一个

看客杀人

                                                2004年10月17日

何必

当九个被撞伤的人倒在血泊中的时候,围观的人们表现各异……(略。)

这就是在上周,北京市发生的两件事。一个是个重大交通事故,肇事者无照驾驶车辆,以前只开过摩托车,在慌忙之中撞上了附近一辆别克车后连续撞倒了在自发的农贸市场买菜溜达的9个市民,造成2死7伤的恶性交通事故。媒体上对于无照驾驶、农贸市场占据道路、事件中两辆机动车都属于违章停放、次日事发地点的农产品小贩们就都不见了,等细节喋喋不休。其实,针对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条件严格且相应的培训成本大幅度增加、农贸市场本身所谓退路进厅给北京市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停车难问题再一次以如此极端而血腥的凶残面孔暴露在所有人面前,从侧面上也可以理解作停车难问题也部分引发了生命的陨地;事发地点农产品小贩的消失,其实更可以看作是城市制度体系对于市民生活以及农产品小贩的排挤、轻蔑与藐视。这些细节都很有关注、探讨、评论的价值。不过,事故发生后周围人的表现似乎更耐人寻味。

有的老人拖着也许不那么矫健灵活甚至可能还带有些病痛的身体,追着肇事车辆要记下车牌号以防止肇事逃逸,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上还有如此鲜活闪亮的朴素行为,在世风日下事不关己溜之大吉的恶俗氛围之中,还有这么质朴而本能的行为选择,尊敬之情油然而生。

而该节目中记录的现场其他人的举动,就不那么可歌可泣了。同样是在这农贸市场里的老人,在有人追着车记牌号时,却趁着混乱哄抢小贩的熟菜,说这种行为是趁火打劫发灾难财恐怕并不为过,在咫尺之间与追车老人的行为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和鲜明的对照,让人惊诧于如此狭小的空间内道德水准的差距竟然这样的大,大到了匪夷所思难于设想的地步。

更让人怒发冲冠咬牙切齿的是,在事发地点几十米远的地方就是一家医院,虽然说该医院并不是综合性医院而有着专科性质,但毕竟是个专业性的医疗机构。事故发生后,医院里的医护人员忙不迭跑出来看热闹,但却没有一个人伸出手来搭救受害人,任凭9个人横七竖八躺在路上消耗着生命的能量等待着死亡魔鬼的来临。最终还是有两个人因为救治不力而永远离开了这个他们也许钟爱也许彷徨也许乐不可支也许痛心疾首的世界。我们没有证据说,如果这两个人能得到及时的专业化处置也许会保全生命。但是,从现场那堆袖手旁观的医护人员在路人央求之下依然无动于衷号称是要保护现场,眼睁睁看着生命消失的行径,就怒不可遏。如果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白衣天使们碰到了这样的事情都是如此表现,那么我们还能对生存环境以及公共安全、时代精神、伦理道德、精神文明之类的抽象、遥渺而倍显虚无的概念说三道四些什么呢?如果以治病救人为己任、以用专业化知识、经验、素养和职能作为谋生手段者,在出现必须要求自己伸手也许就能使生命唾手可得的情况下,却巧舌如簧推三阻四,恶狠狠地眼看着伤痛对人群的吞噬却心安理得地不为所动,甚至残忍地目睹生命的孱弱乃至消失过程并从中寻求变态的快感,最终不得不靠远在几公里以外的一家综合性医院到场实施救助并将受害人悉数运回几公里以为的医院,附近医院这些白衣天使们似乎也只能是高高在上漂浮在空中,远远不是我们所依靠或信任的。

另一则消息是在公共场合有老人突然昏倒,周围人纷纷拿出手机打电话,但却没有一个打给急救中心或医院,而都是给各报刊社的有偿新闻热线报告新闻素材,以领取新闻被采用后的奖金。可想而知的是,现场打电话者们甚至心理阴暗到了不希望有人给医护机构打电话,因为如果昏倒的老人得到了及时救治,那么也许就不能构成新闻了。据说,目前北京已经有人靠给报社提供新闻线索而富起来的人,光是靠这个营生每个月可以有上万元的收入。照此情景看来,这些许收入中不知道是以什么样的鲜血甚至生命为代价。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氛围当中,报刊社采取有偿新闻线索的方式加大新闻采集范围,这本未可厚非。但演变到如此杀人不扎眼的地步,也许是媒体始料未及的。作为社会风尚追逐与引领者,媒体也应该对于这种悍然视生命如草芥的线索提供行为加以遏制,并在媒体上对于如此丧尽天良的行径予以口诛笔伐。

这两件事里,我们都看到了令人不寒而栗的看客嘴脸,那两个趁乱抢菜的老太太,那堆面对血淋淋的伤者若无其事的医护人员,那拨一个个都争先恐后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向报刊社提供有人遇到灾难却没有一个人想着被线索关注人自身死活的线人,就是上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活生生的事例,罗列起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丑恶景象?

不错,历经26年的努力,中国经济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发展的绝不仅仅是经济,更应该是社会文明,更应该是公共环境质量,更应该是文化变迁,更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爱护、维系的水平,更应该是包括人在内的生命的价值,怎么着也不应该是见死不救的泛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