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书店应该诉讼图书馆

(2022-12-10 23:55:30) 下一个

书店应该诉讼图书馆

                                        2004年8月5日

何必

在三联书店的少儿读物区,十几个孩子席地而坐,书店俨然成了他们的暑期图书馆……(略。)

据业内人士介绍,这种场面在北京不少书店里都存在,像海淀图书城、王府井书店等都有,而且由于书店对此很无奈,因此不少书店都拒绝媒体就此进行的采访;另外,也有的书店以孩子席地而坐从书店开门到关门一看就是一天影响了书店的正常经营业务,而采取了对孩子看书时间的限制。

姑且不说那些限制孩子看书时间的书店做法是否人道,从书店作为企业的角度看,很多孩子往地上一坐,稀稀拉拉一大片,的确会对书店经营产生影响;而书店也没有义务为孩子提供免费阅读场所,并履行服务未成年人的社会功能。面对暑期汹涌而来的孩子潮,即使是三联书店的工作人员也显得很没辙:一方面,考虑到书店的赢利压力,就应该给具有消费能力的消费者提供舒适便利的消费环境,但另一方面,却又不能以此为由把前来看书的孩子都轰出去,就使自己处于两难境地。好在该书店至今还保留了邹韬奋开创出来的一些人文气息,而不像其他惟利是图的书店只是把眼睛盯在了白花花的银两上,仅为此也应该向三联和其他没有对可爱的孩子们发出逐客令的书店致敬。

看到十几个孩子分散在书店里席地而坐看书的画面,想着这哪儿是书店,分明是个托儿所。有的家长干脆在书店开门就把孩子送来,到关门时孩子才离去,如此一看就是一天,对孩子的视力和身体其他方面的影响都是不利的,大人倒是省去了看管孩子的麻烦,也少了孩子惹是生非甚至被拐骗的危险,可孩子自己带着水和食品到书店里,以很不舒服的姿式呆那么长时间,大概会对孩子骨骼的健全发育有害,而且孩子也实在是够可怜的。

书店是经营场所,是需要赢利的,因此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通常书店还没有为消费者提供免费阅读的区域和环境,到书店学习尚未具备条件。

那么谁最该向孩子们敞开胸怀提供免费阅读服务呢?不容分说当然是图书馆了。但是,目前北京规模比较大的少儿图书馆只有区区两家,而仅仅北京市的中小学生就有160多万,就算孩子们都喜欢并且能够到这样的图书馆阅读,这种图书馆的数量对于庞大的需求来说也分明是九牛一毛杯水车薪,根本无法满足孩子们的需要。遑论这些儿童图书馆内部设施老化、图书品种少得可怜,特别是由于公益性质而使得进货品种与数量无法与市场对接,比起书店琳琅满目五彩缤纷最新市场热销品种齐备的状况来,存在着天壤之别的差距。难怪纵然有着如此庞大的潜在服务对象,但真到少儿图书馆来享受的孩子寥寥无几。从中,也足以看出公共服务投入方面的欠缺,以及社会福利方面的巨大差迟。

除了这两家针对孩子的图书馆外,北京也有公共图书馆里为孩子开辟专区的,像首都图书馆就能提供这种服务,但该图书馆工作人员也表示,少儿图书品种很少而且没有最新品种,到该馆的孩子数量并不多。

此外,北京市其他公共图书馆大都将孩子拒之门外。国家图书馆规定,读者必须是18岁以上的成年人。今年媒体上曾经有过讨论,认为国家图书馆这种规定严重违法,与国家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取向背道而驰,并呼吁作为全国唯一的带有国字号的国家图书馆能够率先向未成年人开放,但至今国家图书馆不为所动,死皮赖脸地依然固守着无法无天的运营方式,到现在也还没看到有什么大义凛然的法律工作者对此提起诉讼,将国家图书馆的这种不法行径推上法庭,使其不得不面对进一步的公众议论、舆论监督乃至法律评价。

既然国家图书馆如此规定,其他图书馆当然也可以在其后亦步亦趋东施效颦,进而形成公共图书馆界为数不少的集体无视法律和自身社会责任的景象,而且如此明显违背我国宪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中相关规定的做法,居然能够长期在我国首都大行其道不受制裁,也是件很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这种带有明显年龄歧视的服务方式,违背了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基本准则,也与社会伦理道德方向相背离,而且由于国家图书馆居高临下的位势,以及首都公共图书馆大多数都拒绝接待未成年人的约定俗成行业规范,给全国各地的公共图书馆起到了非常不良的示范作用,使得各地公共图书馆完全有理由和先例将孩子们挡在大门之外,并经由此将违法行规普遍化日常化,形成社会意识。

而由于假期,大中小学都放假,学校里的图书馆也因此关闭,工作人员随着这种放假制度而悠悠哉消遥自在,但学生们却被放逐到社会上没了去处,经历着被不少公共图书馆白眼阻拦的人生体验。

未成年人教育分作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主要方面。假期里,学校教育暂时中断,学校图书馆也停止履行向学生的服务;而社会教育领域里,公共图书馆拒绝自身承担的社会义务。这种教育主体缺失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不仅仅是现实当中有法不依这么简单,而且未成年人处于弱势状态而需要全社会保护、该年龄段恰恰是接受知识并依赖这种知识和社会经验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其所经历的公共服务方面的缺陷将可能被内化为理所当然的社会认知,这种记忆与经验将会对其未来行为具备强烈的决定性,因此也会使未来充满危机。

正是由于公共图书馆省却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才导致了如今孩子们暑期扎堆书店的奇特景象。这么说来,大概书店方面应该以影响赢利为由与那些拒绝孩子的公共(包括学校)图书馆对簿公堂。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