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外推广工程推介平台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介中华优秀传统人物,展示中华优秀传统项目,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正文

华教教义解读:敬天法祖

(2023-07-30 18:12:21) 下一个

华教教义解读:敬天法祖

中华文明是一个有恒久敬天法祖信仰的文明。

“古之有言:‘观天之象,究天之极,行天之道,谓之敬天;安祖于土,守祖于陵,习祖于慧,谓之法祖。’”

敬天法祖,就是敬奉上天,相信“老天爷”,同时祭祀祖先,祈求祖先的福泽庇佑,并效法祖先的懿德嘉行、家风家法等。敬天法祖是早在上古就已经形成的传统文化习俗,数千年来一直流传于华夏大地。所谓“祖宗家法”在古代有着极为重要的社会地位。《明史》卷四十八“敬天法祖,无二道也”。朱熹曰:“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故以所出之祖配天地,配天以祖亦所以尊祖也。”《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遵天道,循地道,顺人道,合人伦,守礼仪,祭祀天地和祖先,崇拜圣贤英雄,天下为公,心怀天下,圣贤君王心系天下百姓,仁人志士为国奋不顾身,只有华夏中国文明之人的崇拜和信仰是天地人,是真实存在的,现实的,积极的,向上的。

由于“苍天”在上,凡天空之中各种崇拜物均以“天”为舞台,它最值得崇拜,至高无上。“神化”“人格化”的天,就是“天帝”“天公”“天老爷”。《墨子·明鬼下》认为夏征伐各部落是“行天之罚”,可见“天”是有权威的,可以成为征伐的理由。至商“天”已称“帝”。敬天首要做到尊重天,对“天”要有着敬畏之心、反观之心,要与天和谐相处,做到天人合一。人类社会在大自然中生成并发展,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相通相应,息息相关,是个统一体。所以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顺应天时。效法自然,即是天道;效法天道,即是人道;天之道,是万物运行的规则,人之道,是人类社会的规律;人道对应了天道,就符合了发展大道。

《道德经》、《南华经》提倡恢复人的真性情,反对外在条规对人性的压抑、异化,故而有“六亲不和有孝慈”、“不尚贤使民不争”、“百姓皆谓我自然”的教导,又岂会呼吁“法祖”。“敬天”是尊重自然法;“法祖”亦遵循先祖习惯法。正所谓:“万物本于天,人本乎祖。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故以配上帝。天垂象,圣人则之,郊所以明天道也。”孔子曰:‘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王者尊其考,欲以配天,缘考之意,欲尊祖,推而上之,遂及始祖。

历代有天下者,皆以祖配天。始祖感天神灵而生,祭天则以祖配之。自外至者,无主不上。“《尔雅·释天》文。云‘自外至者,无主不上’,《公羊》宣三年传文,‘外至’者,天神也,‘主’者,人祖也。故祭以人祖配天神也。” (作者:王在望,华教创始人、200万字中华传统文化百科全书《华典》编撰者。日前,华教已同时在韩国和澳门启动注册,发展海外各国的各级教区,在中国国内不开展任何活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