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那年那月过七夕

(2025-08-27 12:40:54) 下一个

那年那月过七夕 

萬沐

 

七夕是一个关于爱情的节日,但我小时候却完全没有这个概念,只觉得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玩又好吃的日子。

七夕节,在我的老家叫“七月七“,当时气候不冷不热,风光正好,满眼的绿色和花草,正是瓜果飘香的季节。我们万家是聚族而居,每逢七月七日这天,就会发现周围要来一两个陌生的客人。原来是有的姑姑或者姐姐的婆家人,带着布匹衣服在这天走亲戚,给未来的媳妇送礼。来客人的人家,家里热热闹闹,墙外会飘出葱花、鸡蛋、豆腐和青菜的香味,偶尔也会散发出一股白酒的味道。

七夕节有哪些风俗 七夕节有什么风俗特点_万年历

过七夕的前几天,亲戚之间就会送些瓜果青菜之类的东西,表示互相问候,这是物资匮乏年代是亲戚之间互动的一种方式。我母亲的姑姑家姓李,和我们家一个村子,母亲的表哥,也就是我的表叔当时一个人承包着一个山庄。每到七月七前,我和我父亲差不多都要去他村外五六里路远的山庄揹一些葫芦、茄子、黄瓜及辣椒一类的青菜回来。去这一趟,我除过可以尽情享受一下山上新鲜的玉米、黄瓜,还有未成熟的果子的清香,也非常陶醉于那一片青山绿水和山中少有的清静。这里方圆几里地没有人烟,但见河水清清,鸟声清脆,青草夹杂着漫山的黄花、红花和白花、蓝花,风吹过来,花草波浪起伏。有次去,在一个长着一棵大梨树的院子里吃午饭,青椒、青花瓜,满嘴都是清香。等太阳快下山的时候,听着树上热闹的鸟噪,在轻拂的晚风中慢慢回家,感到真是惬意极了。

过七夕节这天,吃过早饭后,很多家里都会给小孩子做“巧娃娃”。“巧娃娃”其实就是小面人,面粉被做成各种人形,或者狗、牛,或者兔子、公鸡的形状,也有的人家图省事,就做成一个简单的车轮状。“巧娃娃“在锅里烙熟后,用红线穿过预留的圆孔,给孩子挂在脖子上,孩子们在一起互相对比夸耀,边玩边吃,很有乐趣,这个习俗当然和七夕乞巧的意涵有关。

吃午饭的时候,我记得很多人家习惯吃的是麻食。麻食是一种陕西面食,就是将指头大一小块面在一个厨房专用的梳子上,一压一推,做成类似蜗牛的样子,样式有点像意大利面。七夕这天,我家里的麻食经常是用鸡蛋、茄子、葫芦、韭菜混着炒在一起做汤,浇到麻食上,不仅吃起来很香,还有一种这个季节特别的韵味在里头。

七夕晚上,无数的星星像宝石一样嵌满了天空,夜风送来阵阵花香草香,年轻人一个重要活动就是在某一家一起“掐巧芽芽”。“掐巧芽芽”就是先打一脸盆清水,再拿来一碗用扁豆泡的豆芽菜,每人依次掐一根,然后一个一个分别放进水盆里,周围的人围着看这根豆芽呈现什么形状,并以此判断这个人未来的命运。我记得总的豆芽形状好像只有四个,就是绣花针,镰刀,扁担,还有毛笔。我当时年龄小,看不出其中有啥不同,但姑娘们如果扔下去的像一根绣花针,就很开心,意味着她心灵手巧,还有个好婆家。而如果男孩扔下去的像扁担或者镰刀,则标志着这一生是出力劳苦的命,就会很沮丧。我记得有一年我曾在水盆里前后扔过两根豆芽,第一次大家都说是笔,没有异议。第二次扔下去,有的说是扁担,有的人说是笔,但我姑姑坚持说是笔,后面也就没有人再说是扁担了。因为当时我已经上小学了,人人都知道我学习很好,如果再坚持是扁担,恐怕就会觉得自己判断不太准确了。

记得我大概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又到了七夕节,当时我已经读了一些书,尽管阅读时还有个别生字,但也知道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其中有篇文章说,七月七日晚上,人如果在葡萄树架底下坐着,就会听到牛郎和织女在天上说话。我对此感到非常新奇,于是就和堂兄商量,到他舅舅家院子的葡萄树架下面去听。堂兄和我同一个班,年龄比我大几个月,学习也很好。我看的书他自然也看了,我们每天形影不离,上学玩耍都在一起,我一提议,他马上同意。吃过晚饭,天刚刚黑,我们就坐到了那个葡萄架下的石凳上,静静等待着牛郎和织女说话。他的舅舅看到我们坐在那里,可能觉得有点莫名其妙,上前问了一下,就有些迷惘地走开了。

堂兄舅舅家这个院子很大,天一黑,菜园里传来清脆的虫子的叫声。我估计我们坐了一两个小时,看着天上星星虽然很多、很亮,但还是没有听到牛郎织女说话,就有些失望。夜静静地,周围也没人走动,只有窑洞的油灯还亮着,坐着坐着,慢慢开始发慌了。这个院子没有院墙,单家独户,附近还有几个废弃的窑洞。孩子们平常在一起讲鬼故事,说其中一个窑里,有个穿着红衫绿裤的女鬼。白天听着很过瘾,画面感也很强,我还进去找过鬼,手里拿着铁棍,准备见了鬼就打,但晚上在这个窑洞附近感觉就不一样了。那会儿我已经忘了牛郎织女,眼里全是那个红衫绿裤的女鬼形象,似乎那女鬼表情还很温柔,想到这里,心中就直发毛。我虽然害怕,但却不敢说,怕一说,那个女鬼突然闻声出现在眼前就麻烦了。再看看堂兄,他也直打哈欠,一副很无聊的样子。我于是就说:“还不说话,回去算了!”堂兄称是,我们便立即起身回家。路过那个“有鬼”的窑洞前,我不由得加紧了步伐,也不敢左右回头望,握紧拳头,唯恐那个女鬼突然冲出来一把抓住我。从葡萄藤下到家门口,虽然就是一百多米,但我却仿佛穿越了一次惊心动魄的生死大关。

七夕节的真正含义有哪些?七夕节的习俗你了解多少? | 说明书网

过了我家那个有很多杏树、枣树的“百草园”(我以前在散文《春日》里写过),快到家门口时,一颗提在嗓子眼的心还在蹦蹦直跳,但看到堂兄的父亲和我的父亲正在门前抽烟聊天,这才胆子壮了起来。父亲和堂兄的父亲,两个以前也像我和堂兄一样,是一起玩耍上学的堂兄弟,都曾是五十年代的中学生,最初也是国家干部,以后又返乡了。他们懂得满足小孩子好奇心的道理,并没有拦着不让我们去葡萄架下听牛郎织女对话。他们看到两个小孩回来,笑了一下,啥也没问。只是我感觉到很沮丧,忙了半天,不仅没有听到牛郎织女讲话,反而还让那个没有出现的女鬼吓得不轻。当时我们学校里提倡“学英雄,见行动”。语文课本里有一个在内蒙插队的女知识青年叫张勇,保护大队的牛马很英勇,我和堂兄决心向她学习,而且《智取威虎山》里的杨子荣更是我们崇拜的英雄人物。一次放学,电闪雷鸣,我们两个故意在雨地里跑,就是要显得和路边房里躲雨的人不一样,当时想着我们就是张勇,就是杨子荣,就是英雄,并且以后还要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来!结果晚上牛郎织女对话没有听到,却被一个根本没影的女鬼吓成这样,实在没法当英雄人物了。躺在炕上,久久不能睡去,觉得自己真是胆小如鼠,很没名堂!

第二天早上,我提着竹笼要去给我的兔子打草,看到一早阳光明媚,草地上还挂着露珠,葫芦花、黄花开得也很好看,我的心情就开朗了许多。这时,碰到一个叔父正挑着水迎面向我走来,我本想和他打招呼,他却怪笑了一下,问:“你俩昨天晚上听到牛郎织女说了啥?”我一下羞愧而且气愤,觉得大家都知道我出了洋相,便立即转过身跑开了。

七夕节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插画图片素材下载_jpg格式_熊猫办公

随着年龄增长,七夕时我的参与度就低了很多,以后去了重庆,对七夕节的感觉也就越来越淡了,在这个雾都,甚至很多七夕夜连银河都看不到。有一年回家,又遇到七夕,女儿觉得在家里过七月七非常好玩,脖子上带着一堆“巧娃娃”和孩子们四处吃瓜果,晚上很多人聚在草地上看着一天星星指指点点聊天,凉风习习,草丛里的虫子声音清脆而且嘹亮,真是开心极了!只是“掐巧芽芽”却没有了豆芽,我没办法,只好在路边上揪了一把我们老家叫“磨牙草”的那种短草,让她和几个小孩在水盆里掐了一把“巧芽芽”,并幻想各自美好的未来。转眼,这又是二十多年前的故事了。

现在,马上又是一个七夕了,回忆童年时候的往事,简单而快乐,一件件、一桩桩历历在目。我的七夕节,没有声光音乐,只有清风和满天的星光,耳边一片天籁,觉得那才是我应有的七夕时光。现在从电视上看,中国很多地方也在过七夕节,情呀爱呀,但这种人为的华美与深情款款,似乎根本就与我无关。今年七夕又要到了,我想到的就是小时候的“巧娃娃”、“巧芽芽”,还有一地的鲜花碧草,和头顶上那条又宽又长的明亮的星河。

 

 

购买《侨领》等书请点击:有折扣:萬沐新书售卖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