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ND

Building the Information Bridge Between East and West
正文

《芝加哥华语论坛》报短评:郑丽文的当选与台湾“第三条道路”的终结 ——台湾政治格局重塑的历史拐点

(2025-11-04 18:52:43) 下一个

《芝加哥华语论坛》报短评:郑丽文的当选与台湾“第三条道路”的终结
——台湾政治格局重塑的历史拐点

几天前,中国国民党新任主席郑丽文发表了就职演说。这场被誉为“百年老店最鼓舞人心的一次讲话”,在台湾社会与两岸舆论场上引发热烈回响。郑丽文以坚定的语气宣示“国民党永远与台湾人民站在一起”,她要致力于“实现两岸的和平”,这点燃了民众久违的信心,也标志着岛内政治风向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在台湾政坛上,郑丽文并无强大派系或财团支持,却以超过半数高票当选国民党主席,并在短短两周内促使数以千计的失联党员归队。这说明了什么?它说明,郑丽文这一政治黑马的“草根逆袭”不仅象征党内权力结构的重组,更揭示了台湾政治生态的深层变化——被压抑的潜流正转化为社会真正主流民意的“人心思变、人心思和、人心思统”的大势。

长期以来,台湾政治生态被绿营“台独”顽固派所毒害,社会空间被民进党操控的“抗中叙事”所扭曲。民进党通过教育、媒体与舆论长期推动“去中国化”,利用公权力在两岸不断制造“敌我对立”,让理性讨论两岸关系成为政治禁区。对于任何反“台独”的主张,他们动辄扣上“亲中”、”红统”的标签,甚至施加“绿色恐怖”。

在这样的政治气候下,国民党内外一些自称“中道”“务实”的所谓“第三条道路”拥趸者的“不统不独”、“长期维持现状”、“正视中华民国的存在与延续”等主张不断出笼,它看似理性平衡,实则已经成为“台独”势力的缓冲区与掩护。它以模糊立场迷惑民众,使社会在“虚假中庸”的幻觉中渐行渐远。这条路不仅背离历史和现实,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了“台独”的帮凶。

郑丽文的当选正是对这种“虚伪中道”的全面否定。她代表了越来越多民众对这种模糊路线的厌倦与反感,也标志着台湾社会在政治认知上的觉醒。她旗帜鲜明地坚守“一个中国”原则,毫不含糊地宣示:“我是中国人”,“两岸同属一中”,“目标是统一”。她敢于正视现实、直面真相,在被民进党误导和国民党某些人误判的政治氛围中,以清醒与勇气赢得了信任。

郑丽文赢得支持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她对民进党“倚美谋独”“抗中保台”的毫不留情的尖锐批判,这击中了问题的要害,也让沉默的大多数重新看见国民党的存在意义。郑丽文曾经是绿营的一份子,正如鲁迅所言:“因为从旧垒中来,情形看得较为分明,反戈一击,易制强敌的死命。”郑丽文正以深刻的政治洞察,成为台湾政坛久违的“清醒者”。

郑丽文的胜选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也让绿营阵营感到惶惶不安。赖清德等人深知,一旦国民党摆脱“第三条道路”的束缚、重建路线自信,民进党赖以维系的政治垄断将受到动摇。很明显,国民党和郑丽文未来的道路并不会平坦。她必须在党内派系整合、青年认同重建、政策创新与外部压力中寻找平衡。

当前,国民党有识之士越来越懂得,要让国民党重新赢得民意信任,必须从“选举机器”转变为“价值政党”,坚定回归民族复兴与两岸和平的历史使命。郑丽文的当选,不只是个人的胜利,更是台湾社会深层思潮的显现,也是国民党浴火重生的契机。它标志着“第三条道路”的破产,也宣告了台湾政治话语的回归——从模糊走向清晰,从逃避回到历史的正途。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唯有顺应民族大义、勇于自我革新的政治力量,才能引领台湾走出困局。紧紧抓住“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的原则,旗帜鲜明且始终不动摇,国民党必将能在郑丽文胜选的基础上,不仅为这个党注入新生命,也将让越来越多台湾民众重新思考:台湾的未来,终将在民族复兴的大道上找到答案,只有推进统一,台湾才有光明和希望。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