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华盛顿特区之旅:权力的风景线

(2025-09-15 13:00:11) 下一个

正如那句流传已久的名言所说:“在华盛顿,生活离不开政府和政治;它是我们每日的食粮;它是贯穿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经脉;它为一切增添色彩。”

或许我们对当下政治有诸多质疑,但华盛顿特区之行仍让人深感首都的风貌与历史的厚重,依然让人感觉值得一游!

 

参观白宫

白宫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活着的历史。它见证了战争与和平、变革与延续,是美国政治灵魂的象征。三十年前,我曾陪同母亲一同踏入这座权力的殿堂,排队拿票就可进入,参观区域包括几乎全部一楼,任由访客录相拍照,一次非常震撼的旅程。

这次参观就非说走就走的旅行,必须通过国会议员申请门票——一种带有“官方背书”的仪式感。我提前数月联系了我们州的国会议员办公室,提交了详细的个人资料与行程安排。经过层层审核,终于拿到预约确认函。参观当天,我们只能在提前15分钟时抵达,才被允许加入访客入口处那条蜿蜒的队伍。白宫的安检流程堪称“总统级别”。两次验证门票和核对身份,然后是金属探测器与随身物品扫描。严谨而有序的每一步提醒着访客:你即将进入的是美国权力的心脏。只能拍照,不能录视频。只能隔着围栏远观拍照的白宫,散发的是权力与责任的气息。

 

走进白宫,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历届总统的画像。他们静静地挂在墙上,仿佛在讲述各自的时代。

 

其中川普的画像一如街头的竞选海报,尤为抢眼——色彩鲜明,背景现代,带着浓浓的个人品牌风格。相比其他传统肖像,他的画像更像一种视觉声明:我在这里,我不同。

 

现在只主要参观白宫东翼区域:三间经典房间令人目不暇接。“绿房”清新雅致;“红房”庄重热烈;“蓝房”沉稳大气,国宴厅秩序井然。每个房间都不仅是装饰,更是历史的舞台。

许多人心中的白宫标志——椭圆办公室,如今已不对公众开放。只能在访客中心和白宫前门的背景墙前拍照留念。整个参观时间仅有30多分钟,却像是一次浓缩的政治速写。节奏紧凑,信息密集。

 

参观国会山庄

坐落于华盛顿特区的国会山庄,以高耸圆顶、对称立面与古典柱廊闻名于世。它是美国的立法中心,一部活着的历史,一种制度的象征,一种理念的化身。

 

今年重访国会山庄,需提前网上预约。进入游客中心后,所有人先观看短片《合众为一》(Out of Many, One,拉丁语 E pluribus unum),了解国会的历史与功能。随后由导游带队,按规定路线参观。多年前自由进入众议院、参议院或登楼远眺的体验已不复存在。我和LG边听讲解边拍照,一心二用

国会山庄最令人震撼的仍是圆形大厅穹顶上的壁画《华盛顿的神化》——乔治·华盛顿升入天堂,周围环绕象征自由与胜利的女神。大厅四周墙上悬挂的巨幅历史画作,如《独立宣言的签署》《哥伦布的登陆》,每一幅都在讲述美国的诞生与理想。

 

国家雕像大厅陈列着各州选送的历史名人雕像,游客纷纷与“本州名人”合影留念。大厅内还能细品屋顶上的自由女神——原来是位气质大美女!

 

展览区则清晰介绍三权分立、联邦与州的权责分工,令人豁然开朗。

在展览区见识了美国国葬使用的灵柩台(catafalque)。此灵柩台最初为1865年林肯总统遇刺后安放遗体而建,至今仍用于历任总统、政要及最高法院大法官的瞻仰仪式,见证着国家的庄重告别。

访问特区,再享受一次沉浸式的制度之旅,虽然手续麻烦,感觉还是值得

 

参观最高法院

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制度:国会立法、法院释法、总统执法。

正在整修的美国最高法院大楼(Supreme Court Building),门庭冷落,几乎无人问津。得知仍可参观,便在好奇心驱使下走了进去。

最高法院大楼中最令人惊艳的建筑之一,是一座椭圆形螺旋楼梯,线条优美,极具视觉冲击力。而最令人惊喜的发现,是一部1935年产的古董电梯竟然仍在运行,6个按钮却需由专人操作。童心大发,去乘坐了一层楼,享受了一次大法官待遇。穿过陈列着众多人物油画与雕塑的大堂,才得以进入法院审判厅。

 

虽然审判厅内禁止拍照,在大厅里还是“结识”了几位历史上的重量级人物:

  • 约翰·杰伊(John Jay),由乔治·华盛顿任命的首任首席大法官,任期自1789年至1795;
  • 威廉·霍华德·塔夫脱(William Howard Taft),美国第27任总统(1909–1913),也是第10任首席大法官(1921–1930),至今仍是唯一一位曾同时担任总统与首席大法官的历史人物。
  • 大厅中有一组群雕,讲述了最高法院审理的1963年的“吉迪恩诉温赖特案”(Gideon v. Wainwright),该案确立了宪法保障的律师协助权不仅限于死刑案件,且适用于所有严重刑事案件,成为美国司法史上的里程碑。直接导致全国范围内对律师,特别是公设辩护人的需求增加。原来美国律师多由此而来!好一个“邂逅奇缘”的经历。
 

总统与议员由民众选举产生,而大法官则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且任期不设上限。只有在退休后,大法官才会被雕塑或绘画纪念,陈列于大厅之中——迄今为止还无一大法官出现丑闻,因此每位大法官都能“光荣上榜”

 

对比之下,中国的鸣冤路径通常是:村/乡镇 → 县/市级 → 省级 → 国务院信访局或最高法院。这种“上访”机制反映了民众对地方司法或行政体系的不信任,往往希望通过越级反映问题,获得更高层领导的关注与纠正。

而美国的司法体系则内建了“逐级纠错”的机制:初审法院 → 上诉法院 → 州最高法院或联邦上诉法院 → 美国最高法院。整个自我修正过程在司法系统内部完成,无需额外的“上访”渠道。

美国的司法体系:初审法院 → 上诉法院 → 州最高法院或联邦上诉法院 → 美国最高法院。大厅展览详细介绍最高法院的审理流程:

  1. 提交请愿
  2. 决定是否受理
  3. 提交书面意见
  4. 进行口头辩论
  5. 法官会议表决
  6. 撰写判决意见
  7. 正式公布裁决
 

参观国家广场及周边纪念馆

国家广场(National mall),首都地理上的中心,文化与记忆的交汇点!国家广场开阔的轴线和巨大的比例会让人震撼。距离之远、建筑之高,镜头拍不出来它的“宏大”和“庄重”,但我们的身体确确实实真实感受到了!我们用了整整一天时间、三万步的脚印来串起美国历史的缩影,完成了一次挑战。

美国人通过纪念总统,把他们和美国核心价值联系起来,让公众在空间和仪式中不断重申“我们是谁”。与总统们擦肩而过,倾听每位总统的心声,与理念相恋,与信仰相恋,与那些塑造了这个国家的灵魂相恋。

 

华盛顿纪念碑(Washington Monument),专为纪念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而建造,静静地矗立在广场中央。这座宏伟的方尖碑是国家建国精神的象征,见证着美国的风雨历程。

 

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纪念堂里,再次一赌林肯沉思的眼神,更能欣赏墙面上那些刻着他在南北战争时期的坚定誓言。

 

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纪念堂,圆顶建筑倒映在潮汐湖水中。高高在上的杰斐逊的雕像,凝视着这个国家的未来,强调启蒙精神与民主理念。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纪念堂(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Memorial),纪念这位美国四个任期、第32任总统的政治生涯,通过艺术与景观设计讲述了他领导国家度过经济大萧条与二战的艰难历程。

 

肯尼迪国家艺术中心,建筑本身就像一件艺术品,简洁而庄重。艺术中心的主大厅内,有约翰·F·肯尼迪总统头像雕塑以纪念他对艺术的热情与贡献。后庭院有约翰·肯尼迪总统全身雕像。肯尼迪的名字被用于机场、航母、大学学院等多个重要机构,象征着理想主义与公共服务精神。

 

詹姆斯·艾布拉姆·加菲尔德(James Abram Garfield)雕像,立在美国国会大厦前(西草坪,靠近国会游客中心附近),雕像作为对这位学者、战士、政治家的国家纪念(长期在国会服务,被视为“从国会走出的总统”),象征对一位为国服务却英年早逝(任期只有200天,遇刺而早逝)的总统的追思。

 

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总统纪念堂(Dwight D. Eisenhower Memorial),既纪念他作为二战盟军统帅的军事成就,也致敬他作为美国第34任总统的领导风范。

 

马丁·路德·金纪念堂(Martin Luther King, Jr. Memorial)是国家广场上首座非总统人物的纪念雕像,也是首位非裔美国人的国家级纪念园,专为纪念这位民权运动领袖而建。

值得一提的是,纪念堂的设计灵感来自金博士在《我有一个梦想》演讲中的一句话——“我们将能够从绝望之山开采出希望之石。”,由中国雕塑家雷宜锌创作而成,他是首位为国家广场创作核心雕像的亚洲艺术家。雕像石材从中国厦门运往美国。

 

友情提示

  • 国家广场内不能开车,周边停车也不易,乘坐公交车,租自行车、滑板车是最好的代步工具。
  • 强烈推荐选住国家广场附近的酒店,几乎所有的纪念馆、博物馆都在附近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