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是我花去的时间是最多的,至于孙过庭的草书,我学过几年。
曾有个很要好的网友让我学习草书,从那时开始学习孙过庭的书谱。他是我在书法江湖上认识的一位网友,书法水平很高,是我认识的不多的民间真正的大师级水平。他不仅草书出类拔萃,行书也很厉害,而且也是无限崇拜米芾,这是我们的共同点。他劝我说,除了米芾,草书也很有意思,说我一定会喜欢草书。他有过很多独特看法,如他每次学习书法,都要至少花五到六个小时以上疯狂临帖,他说曾一次连续临书10个小时,他认为每天写个半小时字,是不可能学好书法的。。。。我虽不完全同意他的方法,但我确实很钦佩他对书法的热爱,执着,以及他在书法上达到的成就。他是真正的民间书法大师,绝非虚名。
在那之前,我一直感觉草书实用性已远不如晋人时代,当代很多人也看不懂,且用于题画也不太适合,所以一直没花太多精力认真学习草书,只会背诵个草书符号,至于书写,也仅仅能写些草书符号,仅此而已。听他的劝说之后,我认真学了四五年小草,书谱通篇临习的次数大概有50次,每次大概会花一周或两周临习一通。之后也断续学。但因学识有限,功力不济,自我感觉一直没能真正进入到草书的自由大美的境地。
书谱很美,不仅是书法很美,文字内容也很优美,如诗词一般的讲究,艺术性很高。而且,书谱对书法审美,书法分类,书法技法,书法历史,书法争论等内容的阐述,能帮助人了解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和纷纭繁杂,开启正确认识中国书法的大门,确实让我受益匪浅。学习书谱之前我对书法的认识比较肤浅的,认为古代某大师字好看,另一个字不太好看,等等。。。但学习书谱后,让我才开始注意他们书法的来龙去脉,才开始真正懂得书法上没有无源之水,才认真看待古代大师书法的先后继承关系,了解各种书体之间的演化,和相互影响。这可能是我学习书谱的最大收获。至于草书水平,有待以后继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