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说说圣教序
怀仁圣教序,是唐太宗为普及书法搞的一个大项目和系统工程,耗费不少国库,略似当代的高铁。唐太宗亲自撰文,怀仁动用一切国家资源去操办,体现了唐太宗的深谋远虑之一:尽快推广王羲之书法范本以提高普天之下官员的书写水平,让汉文化远播故地和新土,成为治国维稳的国之大策之一。当时没有照相术,这是唯一能广播书法的途径,属于政治,可另外展开。
我想说的是书法本身。其实,唐太宗在书法上做了三件大事。当时没有照相术,出于提高全民识字率,书写水平,普及汉字规范等目的,他分别搞了三个大的汉字工程:一是在百姓平民阶层推广唐楷,普及汉字规范写法并提高识字率;二是在官员文人阶层推广圣教,提高官员书写水平;三是在皇室贵族阶层推广兰亭序(摹本),让皇室能分享特权,欣赏和学习书法的高峰之作。至于他自己和亲近的人,则独享兰亭序真迹。他的这三大工程,对汉字的推广普及以及书法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回到圣教序话题,我很小就接触过圣教,并不喜欢,觉得生硬死板。因家藏一本祖传圣教拓本,父亲限制我翻动它,怕我弄坏状况已不太好的拓本,所以对它更多的是神秘感。后来大学毕业后花了几年临写买来的印刷版圣教,才开始真正喜欢圣教。虽然也很喜欢兰亭,但不得不说圣教和兰亭其实是两个系统。圣教序的根本目的是规范行书的笔法,而非推广行书的艺术性。所以二者本质并不相同。临写圣教,一个好处是让自己的字有个古典的骨架,写的行书能立得起来。二是让字的笔画间建立联系,也就建立一种行书独特的笔法和气息。
唐代之后的中国文人阶层,学习二王笔法,基本而且只能是通过圣教序,别无他途。看中国文人书法,都能明显感到圣教序的存在。个别大师的字,看似和圣教较远,但如果仔细观察他们的书法,依然能找到圣教的踪迹。举个例子,米芾从未提起自己学习过圣教,其大多传世的书法中圣教的气息并不多。但如果看他的方园庵,圣教的气息就很足。整个唐代之后的中国文人阶层的书法,其实都是围绕圣教进行演绎,直到康有为大力宣传北碑,并贬低二王,才有了另一个分支。但至今碑派书法的建树,水平和影响力,都远远无法和二王系统相提并论。所以基本可以说,二王书风的继承史,其实就是一部圣教序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