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音元素经典译注范例

用汉音元素Chinese Phonetic Elements译注汉语以外的历史哲学神学经典范例,推动在汉语中导入汉音元素。
正文

重庆四川区域学术文化之旅

(2025-04-06 20:03:31) 下一个

2025年3月6日,我应重庆工商大学的邀请,启程去中国,7日抵达上海浦东机场。

8日上午见到清华大学80级同学老贺,请他帮助我向华东师范大学转交15册《汉音元素范例》。自己在日本完成博士学位后因为置身于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无法回到华师大教学服务,一直感到遗憾。

13日,我在区域国别研究中心林教授的安排下到达重庆工商大学的南岸校区,见到法律与社会学学院的几位老师,晚上为一百多名法律系的同学们讲解“美国股东提案制度与企业治理”。这是我第一次在中国的公开讲学,也是我了解中国的学术界和学生们对美国证券交易法规与企业治理的关注与兴趣的窗口。我只能用了一半时间讲解,余下的时间听两个老师的评介和回答4、5个同学的问题。事后,安排讲学的研究生同学小彭告诉我效果“很精彩”,我回想起自己刚入大学时听到人才学者雷贞孝的讲演,希望帮助同学们开阔视野和人文精神。

最近中国的大学纷纷设立区域研究中心,因为以往的局限于专业领域学科的研究中心已经无法把握一个区域的文化历史社会经济政治科技军事等综合条件。Area study/区域研究本来来自于Asian study,但把整个亚洲作为一个区域,早已无法综合性地把握,最近不再提了。不过,把一些文化/历史方面具有相对单一特征的国家,如日本,作为一个区域,还是可行的。我20多年前设立中日美比较政策研究所时就指出:区域研究的方法论是比较。这对区域研究提出了很高的基准,例如我1995-97年在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政治学系做Research Fellow期间,作为H-Japan编辑,提出要理解日本政治,必须同时理解美国政治和东亚(特别是)中国历史文化,得罪了一些知识见解狭隘的美国同行,离开了这个领域。

作为区域研究的主体,区域的主要特征是文化。文化本身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在区域研究中,主要以语言识别:在一块地理上连接的region/地带/疆域,讲可以互相沟通的语言(可以是复数)、而且(如果有书写系统的话)采纳同样书写系统(可以是复数)的人们/群族,组成了一个相对独特的区域。这里不是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在具体在研究一个区域时必须确切指明。从方法论上看,区域研究偏重历史学、语言学、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基础知识,而不太要求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实用知识。我26日离开重庆之前,把15册《汉音元素范例》交给林教授,希望他在工商大学内外的重庆学术界汉语系、外语学院、民族学等推介,扩展以后在中国讲学的领域。

15日,我通过快递向清华大学校长寄送15册《汉音元素范例》。因为无法、无意出席4月底在清华举办的毕业40周年纪念,这也是我离开清华40年的研究成果。事态的进展并非意外,但我思索良久仍不明其预示,以后另行论述。

20日,我乘9人座客车从重庆綦江到达四川泸州,抓紧时间,先叫上一辆出租车赶往郊外的况场朱德旧居,是朱德护国战争时期(1918年)驻泸州的旧居兼会客厅和剿匪平暴的指挥中心,当地民众树立的“除暴安良”和“救民水火”德政碑依旧保存良好。源于对广泛世界历史的研究,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的关注逐渐疏远,无法从文明史的角度重新审视近代中国的历史。在这里,我只能模糊想象30岁出头、刚开始建功立业的朱德为什么选择了与多数同龄行伍人不同的道路和结局。

在5点关门之前,我赶到有4百多年历史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泸州“国窖1573”,看到老窖现场。我对酒的些许注意在于它的宗教、文艺功能,而不是商业、政治宣传。有一副壁画的宣传介绍说“其0001号将赠送给祖国统一后的台湾首任行政长官”。

21日早上,我搭乘顺风车赶到宜宾东部的李庄。这个鲜为人知的乡镇在抗战期间曾被人称为“中国4大文化中心之一”,因为有不少著名的文化机构和文人搬迁到这里。正好是油菜花盛开的时季,位于长江南岸的李庄风景独好,但我马上找到我关注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展厅。“李庄时期,历史语言研究所下设四个研究组:一组历史组,主任陈寅恪(在昆明);二组语言组,主任(代理)李方桂;三组考古组,主任李济;四组人类学组,主任吴定良、凌纯声。”

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毕业的李霖灿在国立故宫博物院担任助理研究员期间,在丽江与当地人和才合作,采集、调查东巴文字,1943年达李庄。经过傅斯年、李济的允许,他们与历史语言研究所的语言学家张琨合作,为东巴文、东巴经读字记音,共同完成了《么些象形文字字典》和《么些标音文字字典》两本具有创新意义的著作(可以没有、在方法论上也无法进一步继续展开),在李庄石印刊行,署名为“李霖灿编著、张琨标音、和才读字”。么些是纳西族的旧称,古籍里写为“摩沙”、“摩挲”或“磨[么]些”等。

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其书写使用的东巴“文字”是象形符号的组合,代表一段句子的含义而不是读音,但懂得字符含义的东巴祭司/巫师可以说出纳西语发音。附图为含义为“以净水瓶为神女除*经”的字符。中国政府1957年通过了使用拉丁词母的《纳西文字方案(草案)》,1983年对方案进行了修改,但绝大部分纳西族不懂纳西文字,不会讲纳西口语的外族人更无法读懂。我在汉音元素范例11《汉文明及周边群族的书写系统》中详细列举了以汉音元素帮助创制少数民族书写系统的优势方案,但目前没有必要进一步学习纳西语。

历史语言研究所对汉语和汉字书写的研究发挥过独特的贡献, 1949年后随中央研究院搬迁到台湾,但遗憾的是,其“汉文明古文献(书写)研究”的使命还没有发展出书写系统研究的阶段就已经终结,成为纪念馆了[1]。中国大陆对历史语言研究所以及书写系统的研究知之甚少。在李庄这个田园乡镇恢复、继承、发展汉语书写系统的研究,可以真正让李庄成为中国文化/文明的中心之一。

因为是周五,下午以后游客增多,我决定离开李庄,叫上出租车直奔宜宾最繁华的(岷江、金沙江、长江)三江汇(实际是两江回合之处)。我登上游轮,观赏“长江第一城”的美丽夜景,分享宜宾至今发展的成果,不由得对比起小学期间在临近的贵州毕节读到的政治漫画,描绘那时的宜宾领导者刘结挺、张西挺夫妇的丑闻。

22日一早,我乘缆车登上翠屏山,俯视宜宾,下山沿途经过最近网上火红的“哪吒行宫”和清净望远的佛教大寺庙,以及赵一曼纪念馆。下午赶到宜宾博物馆和邻近的竹博物馆。他们主要是供观赏、教育用场的,没有多少历史性研究价值。

23日早晨,我搭乘两个回家的年轻女子的顺风车直奔珙县南端的悬棺山区,在近两个小时的会话中逐渐恢复我小学期间在毕节熟悉的口音。因为高山阻碍,这里已经不属于长江流域,而属于东南亚高地zomia/ㄗㄛㄇㄧㄚ/茁密阿[2]区域的北端。曾经是“戎州都督府”等大宜宾区域(包括泸州)如果定位为长江源头与ㄗㄛㄇㄧㄚ区域的结合部,在李庄设立汉音元素书写系统研究基地,以此文化soft power/软力量连接汉文明和东南亚文明,发展潜力不可估算。仅仅以“长江第一城”推销五粮液,格局有限。

悬棺属于古代崖葬形式之一,宜宾一带的悬棺是已经消失的bo/ㄅㄛ僰人或后来的lao/ㄌㄠ/僚人所留下的文物(僰人没有可以确认的地下文物),包括随尸身放置的陶瓷、木竹、铁器和最多的麻织品。悬棺的木制都掌板(1368-1644年)应该是僰人的族徽、标识。1934年由美国传教士、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David Crockett Graham/ㄍㄌㄚㄏㄚㄇ/葛维汉最早调查、报告悬棺(也最先调查三星堆),引起国人注意,1946年由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较为系统的调查。现被称为“僰文”(也被称为方块白文、汉字白文、汉字型白文或古白文)的文字是已经相当汉化的白族知识人仿照汉字创造的书写系统,没有确认被原初的僰人使用。

我在山崖小路来回走了两次,在中途的大洞穴停留片刻,试图想象当时僰人的生活。约一个小时后,我离开这个全国重点文物遗址,走到山下的小集市。这里正在举行婚礼,有近二百人,类似记忆中的毕节的苗族集会。我搭乘摩托车到镇上,在“僰人故里”路牌附近徘徊了一段时间。这里早就不见“僰人”印迹,我随即乘坐公交车赶往县城,在关门之前走马观花看了县博物馆和邻接的苗族文物馆,它们比宜宾的两个展馆更有地方特色,可惜没有时间详细参观。

本来还有一天的自由时间,但没有叫到顺风车赶往贵州赤水去寻访古镇和当年红军长征的历史现场。那一段故事在文明史或文化比较上关联不大,我就结束了短暂的重庆四川交界的区域文化之旅,24日乘顺风车回到綦江。

1970-80年正值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后期与终结的历史转换,我有幸在贵州毕节和四川重庆接受完整的小学中学教育。由于深受“问鼎中原”的大汉文明政治正统性熏陶,我一直只把这段时期看成一个过渡,类似Napoleon出生的Corsica,置之于身后。现在,我主要从文化/文明的视野、以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学/社会学的方法论,特别是拥有新创制的汉音元素书写系统的强有力表述工具,更能理解、认知、帮助、服务这一带西南交界区域的历史和未来。

 

[赵京,中日美比较政策研究所,2025年4月6日]

 

[1] 史语所的汉字意义容易引起误解,正确的含义是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古文献(语义学)研究,应该被称为“汉文明古文献(书写)研究所”,与别的“历史学”、“linguistics/语言学”研究机构不同,而与汉音元素涉及的汉语以及周边群族的书写系统关系极大(赵京,亚洲纪行-8:Academia Sinica/中央研究院,2024年3月21日) 。

[2] 赵京,当代人类学力作揭示的山地东南亚的安那祺史观,2011年8月8日。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