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音元素经典译注范例

用汉音元素Chinese Phonetic Elements译注汉语以外的历史哲学神学经典范例,推动在汉语中导入汉音元素。
正文

Plotinus《九章集六卷》基本概念译注

(2021-03-04 08:36:08) 下一个

罗马帝国时代的希腊哲学家Plotinus/Πλωτ?νος[Plōtinos]/ㄆㄌㄛㄊㄧㄋㄛㄙ/普罗提诺(约204/5–270年) 杜绝世俗/物质,包括自己的身世、形名声和身体,追求真实的最高Being/ㄅㄧ-ㄧㄥ/存在本质[1],他的唯一选集Enneads/《九章集六卷》[2]由他的学生Porphyry/ Πορφ?ριοςPorphýrios/ポルピュリオス/ㄆㄛㄦㄈㄨㄌㄧㄛㄙ编辑出版,是新Plato/ㄆㄌㄚㄊㄛ/柏拉图学派的经典,特别对基督教教义/哲学的形成(例如Augustinus/ㄚㄨㄍㄨㄙㄊㄧㄋㄨㄙ/奥古斯丁[3])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中文读者主要从Russell/ㄌㄚㄙㄜㄦ/罗素《西方哲学史》卷一“古代哲学”第三篇“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古代哲学”第三十章“普罗提诺”[4]了解ㄆㄌㄛㄊㄧㄋㄛㄙ的[5]。“新柏拉图主义的创始人普罗提诺(公元204-270年)是古代伟大哲学家中的最后一个人。...普罗提诺摆脱了现实世界中的毁灭与悲惨的景象,转而观照一个善与美的永恒世界。在这方面,他和他那时代所有最严肃的人格调是一致的。...实际的世界似乎是毫无希望的,惟有另一个世界似乎才是值得献身的。...它就是永恒的理念世界,是与虚幻的现象世界相对立的真实世界。基督教的神学家们把这些观点结合在一道,并且还又包括了大量普罗提诺的哲学。”ㄌㄚㄙㄜㄦ的《西方哲学史》尽管受到“不专业”的批判,但在普及深奥的哲学知识方面,特别是对没有哲学传统的汉语读者 ,比专业的哲学书籍,如带有太深主观解读的Hegel[?he?ɡ?l]/ヘーゲル/ㄏㄟㄍㄜㄦ/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第一部“希腊哲学”第三篇“新柏拉图学派”丙“亚历山大里亚派哲学”二“柏罗丁”的中译本[6],更值得一读。

ㄌㄚㄙㄜㄦ的介绍,主要偏重在一个概念nous:[这第二者普罗提诺称之为nous(心智)。我们很难找出一个英文字来表达nous。标准的字典翻译是“心灵”,但是这并不能表示它的正确涵义,特别是当这个字用之于宗教哲学的时候。印泽教长用的是“精神”,这或许是最可取的一个字了。但是这个字却漏掉了自从毕达哥拉斯以后一切希腊宗教哲学中都极重要的那种理智的成份。数学、观念世界以及关于非感觉的事物的一切思想,对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和普罗提诺来说,都具有着某种神圣的成份;它们构成了nous的活动,或者至少也是我们所能想象的最接近于nous的活动的东西。正是由于柏拉图的宗教里的这种理智的成份,才使得基督教徒——最突出的是约翰福音的作者——把基督等同于Logos(道)。就这方面而论,则Logos应该译作“理性”;这便使我们不能用“理性”这个字来译nous了。我愿意跟着印泽教长用“精神”这个字,但附有一个条件即nous具有着一种理智的涵意,那是通常为我们理解的“精神”所没有的。但我将经常使用nous这个字而不加以翻译。]

哲学史上,Αναξαγορας[Anaxagoras]/アナクサゴラース/ㄚㄋㄚㄎㄙㄚㄍㄜㄌㄚㄙ/阿那克萨哥拉最先用这个概念表示为原初无序的宇宙带来秩序的“神圣理性”、近似Logos/λ?γος/ㄌㄛㄍㄛㄙ/罗格斯/理性(以后的不少希腊哲学家就是这样用这个词的),插图为中世纪所绘宇宙圆盘图示,外围的活动就是nous。贺麟、王太庆译本也不知如何翻译,干脆表示为“νο?ς”、“νο?ς(理智)”、“思维(νο?ς)”、νο?ς(观看、心智)等,似乎“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这里我们再次看出汉字在哲学表述方面的特征:汉字无法向英文那样可以直接准确地对译来自希腊语的拉丁语。陈越骅的新书只好用【“努斯”(νο?ς)】,在给出勉强的汉字发音搭配的同时标出(普通人不会读的)希腊语原词,并必须专门写一节注解这个概念[7],实际上说明汉字无法表示类似的新哲学概念。νο?ς或ν?ος原义为“我思”,拉丁语译为intellectus或intelligentia,即英文的intellect/智能与intelligence/智力。Kant/ㄎㄢㄊ/康德用它的现在分词派生νοο?μενoν/ noumenon(被思考之物)表示与思考不同的“本体”。这里,为了进一步译注ㄆㄌㄛㄊㄧㄋㄛㄙ的别的基本概念,我们不再深究νο?ς,译为ㄋㄡㄙ。

第一卷的九章目录是:I.1 Animate(Living Being)/生物与人;I.2 德行;I.3 辩证法;I.4 Happiness/ 幸福;I.5 幸福与时间的延申;I.6 美;I.7 首要的善及各种次善;I.8 恶的本性和起源;I.9 “The Reasoned Dismissal/具有理性方式的解脱”。初读的人会必须缓慢、反复思想才能逐渐得到一些收获,如I.2-6开首:In all this there is no sin- there is only matter of discipline- but our concern is not merely to be sinless but to be God./在这里所有的方面,不存在ㄙㄧㄣ/原罪-只有纪律的事-但我们的关心不只是达到无ㄙㄧㄣ的境地而是成为ㄍㄚㄉ[8]/上帝。I.3-4中间一段:whether its Being is Real-Being, and how many Beings there are, and how many non-Beings to be distinguished from Beings./它的ㄅㄧ-ㄧㄥ是否是实际ㄅㄧ-ㄧㄥ,以及有多少ㄅㄧ-ㄧㄥ存在、有多少非ㄅㄧ-ㄧㄥ能与ㄅㄧ-ㄧㄥ区分开来。“ㄙㄧㄣ”和“非ㄅㄧ-ㄧㄥ”的概念使我们联想到犹太-基督教和印度古典。

第二卷II.1 Cosmos或天体系统:Cosmos是希腊语kosmos,意为秩序、安排,是指ㄚㄋㄚㄎㄙㄚㄍㄜㄌㄚㄙ所称的“有序的自然/宇宙”,译为ㄎㄛㄙㄇㄛㄙ[9];而universe来自拉丁语,意为全部,比较符合中文“宇宙”的译法。ㄆㄌㄛㄊㄧㄋㄛㄙ援引ㄆㄌㄚㄊㄛ的Timaeus/ Τ?μαιος/ティマイオス/ㄊㄜㄇㄚㄧㄛㄙ/蒂迈欧篇(写于约公元前360年)[10],因为“我们除了追随ㄆㄌㄚㄊㄛ,不可能做得更好了”(II.1-7)。但他在开首就指出:仅仅把有序的宇宙归结为神的意志是不够的,所以他进一步发挥希腊哲学对灵魂、物质、土、火等概念,不满足于Aristotle/ㄚㄌㄧㄙㄊㄡㄊㄜㄌㄜㄙ/亚里士多德的Quintessence/(水火土气之外的)第五原素概念,而提出凌驾于这些原素之上的Principle/本原概念。II.2 天体圆周:宇宙模仿Intellectual Principle/ㄋㄡㄙ-本原绕圆周运动(见中世纪宇宙图示)。II.3 论星辰是否是原因。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有关自然现象的结论,但ㄆㄌㄛㄊㄧㄋㄛㄙ的思考过程有很多启示,如“他们的幸福来自他们互相之间的这个或那个相对位置而不是他们自身的确定本性,谁能接受这样的奇念?”(II.3-6)。ㄆㄌㄛㄊㄧㄋㄛㄙ也问道:灵魂内的复数的理性-本原是思想吗?它们是如何运作的呢?

II.4 两类物质:这里出现很多用语/概念进一步发挥希腊哲学的本性。“神自身变为物质的一种形式”(II.4-1);“原子不存在,所有物体可以被无限分割…,一个创造力从不具备连续性的物质不能造出任何东西”(II.4-7);这里的Eternal Being/永恒的ㄅㄧ-ㄧㄥ, 即无限的The (定冠词大写以作为名称的一部分) One/一/太一/元一/原一/本一的概念终于露出(II.4-15)。最后:“由于相对于存在的美与善的疏离,物质是一个非存在”!(II.4-16)

II.5 (ㄅㄧ-ㄧㄥ的)潜能与现实。II.6 性质和形式:形式不是一种性质,而是一个理性-本原(II.6-2)。II.7 两个物质的完全融合。II.8 远处的事物为什么显得较小:这一节的内容和用语都与前后章节(甚至全书)无关,大概是无处可放,收入到这里来了。

II.9 反驳那些主张“ㄎㄛㄙㄇㄛㄙ的制造者或ㄎㄛㄙㄇㄛㄙ自身邪恶论”者(一般引用为“驳Gnostics/γνωστικ?ς[gnostikos]/ㄍㄋㄛㄙㄊㄧㄎㄛㄙ/诺斯底派”)。元一就是The Good/至善,其次是ㄋㄡㄙ-本原,即最初思考者,然后是灵魂,只有它们三者构成了自然的秩序(II.9-1)。ㄍㄋㄛㄙㄊㄧㄎㄛㄙ本来就带有很大的神秘性(插图为其一种标志),ㄆㄌㄛㄊㄧㄋㄛㄙ的批判同时也是一种介绍。例如,他指出:“这个学派实际上被宣告为完全不提德行,…。嘴上称神、生活中不行一件好事,只是辞藻”(II.9-15)。“每一个坏人都是从蔑视众神开始的 ”(II.9-16)。“无论如何,the All/全体是美的,也不存在任何内在善的阻碍 ”(II.9-17)。

第三卷III.1 命运:“原子”或“元素”都是荒谬和不可能的。III.2 论天意(1):ㄎㄛㄙㄇㄛㄙ是不是一个邪恶制造者制造的?(III.2-1)(神圣)理性是理性-本原的来源(III.2-2)。“从原则上定义,邪恶是善的不足/缺欠,…好的东西是某种不同于至善的别体,这种别体造成了不足/缺欠,就成为不好的了”(III.2-5)ㄆㄌㄛㄊㄧㄋㄛㄙ深受印度古典影响,坚信Adrasteia/不可逃避的报应:“人成为奴隶不是偶然的,没有人随机成为囚徒,每一次身体的暴行都有缘由”(III.2-13)。Logos/λ?γος/ㄌㄛㄍㄛㄙ就是宇宙的理性本原(III.2-16);“什么动机使ㄌㄛㄍㄛㄙ制造邪恶?”(III.2-18)。III.3 论天意(2):Seer(印度经典所指的预示者)的预测是根据对宇宙圆盘的观察(III.3-6),“那些想把邪恶从全体驱逐出去的人将把天意本身也赶走”( III.3-7)。III.4 我们的守护灵。III.5 论爱:“只要自我控制得好,享乐世俗之美无可非议;当享乐堕落为肉欲,就是sin/ㄙㄧㄣ”。“纯爱只寻求the beauty/美自身,无论有没有追忆。但也有些人在有限的人生中感到了不死的愿望,还有人在对不朽的要求中追求Beauty/美本原、希求永生”[11]。“对生殖的欲望越少,对美本身的满足就越大”(III.5-1)。有人说Eros/?ρως/ㄜㄌㄛㄙ/爱神是Aphrodite/ㄚㄈㄌㄜㄉㄞㄊㄜ/阿佛洛狄忒(象征爱情、美丽与性欲的女神,她在罗马神话里的对应Venus/维纳斯更有名)之子,也有人说他的母亲是Penia/贫乏、父亲是Poros/富有(III.5-2)。希腊神话中形容词的拟人化无所不在。

III.6 无形体之物的不可灭性。III.7 时间与永恒:这一节很长,论及The Good/至善(III.7-4)和II.4-15提出的The One/元一:“所有的善、美、永恒都以元一为中心、从它流出、指向它、永不偏离它、总是围绕支撑它、在它之内并按它的规律存在”(III.7-6)。“时间是在时间里的运动的延申”(III.7-8)。“时间是在时间里依附在运动上的一个时序”(III.7-10)。“时间被称为运动的一种测量,但实际上时间应该被描述成被运动测量的东西”(III.7-13),这就是Plato/ㄆㄌㄚㄊㄛ的时间观。III.8 本质沉思[12]与元一:“每一个特殊的东西都有一个自己的可以追溯的(小写的、具体的)元一”,“视野在ㄋㄡㄙ-本原为了自身的完成要求至善”(III.8-10)。III.9 脱离开的考虑:“所以ㄆㄌㄚㄊㄛ没有把Soul/(绝对)灵魂放在body/身体里而把身体放在(绝对)灵魂里”(III.9-2)。很难沿着ㄆㄌㄛㄊㄧㄋㄛㄙ的思考进行严密的逻辑归纳,所以读到既有的中译多属于“不知所云”的范畴。首先,应该仅译注出基本的概念,才比较容易看出他的思考对象和方式。

第四卷IV.1-2:论灵魂的精髓(1、2)。IV.3 论灵魂的问题(1):例如,灵魂离开身体后去哪里了?(IV.3-24)。IV.4 论灵魂的问题(2):“ㄎㄛㄙㄇㄛㄙ的管理被认为是一种活体,…它的管理和管理者遵从Nature/本性的方式而不是那个博士的方式”(IV.4-11)。“心不是灵魂所在,而只是关乎情绪运动的那部分血液的中心”(IV.4-28),“他们驻在大脑里,或者不准确在大脑但理性本原通过这个敏感的部位为媒介影响大脑”(IV.3-23)。比“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之中。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往古来今,概莫能外”、“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心学”(不提具体说教内容)先进多了。IV.5 论灵魂的问题(3),或被题为“论视力”、IV.6 感觉和记忆:这两节的讨论把哲学显示出来的希腊哲学的理性特征,可以很容易延伸到近代哲学(如Hume/ㄏㄩㄡㄇ/休谟)和(物理、心理)科学。IV.7 灵魂的不朽。IV.8 灵魂坠入躯体:从Heraclitus[?h?r??kla?t?s]/ㄏㄜㄌㄜㄎㄌㄞㄊㄜㄙ/赫拉克利特、Empedocles/?μπεδοκλ?ς[empedokl???s]/ㄜㄇㄆㄜㄉㄛㄎㄌㄜㄙ/恩培多克勒、Pythagoras/ㄆㄧㄙㄚㄍㄛㄌㄚㄙ/毕达哥拉斯,进一步发挥ㄆㄌㄚㄊㄛ的思想。IV.9 所有灵魂是否同一?是的,“同一个灵魂在我显示德行、在别人显示恶行并不奇怪,因为它只是说同一个东西在这里活跃而在那里停滞”(IV.9-2),这里显示出ㄏㄜㄌㄜㄎㄌㄞㄊㄜㄙ对灵魂的辩证思考。

第五卷V.1 三个原初的不可分本体:“靠灵魂的力量,杂多和分散的天体系统成为一个单位;通过灵魂这个宇宙成为一个God/ㄍㄚㄉ;因为有灵魂太阳成为一个ㄍㄚㄉ;星体们也如此;不管我们自己是什么,实际上也是灵魂,因为‘死体比粪便还不如’”(V.1-2)。“ㄋㄡㄙ-本原代表元一的形象,首先是因为第一个东西必须有它的后代,携带它的诸多性质,也就是说就像阳光代表太阳一样,有某些它的相似性。不过,元一不是一种理性-本原”。“任何ㄋㄡㄙ-本原的后代必须是一种理性-本原” (V.1-7)。ㄆㄌㄚㄊㄛ教导说:“(大写的)原因有一个作者,就是ㄋㄡㄙ-本原,也就是他所讲的制造灵魂的造物主,…这个原因的本原的divine mind/神圣意想的作者,对他而言是至善。至善先验于ㄋㄡㄙ-本原和ㄅㄧ-ㄧㄥ存在,他经常用The Idea/理念来指示ㄅㄧ-ㄧㄥ和(大写的、抽象的)神圣意想”。这些哲学见解更早地来自Parmenides/ㄆㄚㄇㄣㄋㄧㄉㄜㄙ/巴门尼德(V.1-8)。“有一个(大写的)本原在ㄅㄧ-ㄧㄥ之先,这就是元一,…紧随着元一的本原是ㄅㄧ-ㄧㄥ和ㄋㄡㄙ-本原,第三是灵魂本原”(V.1-10)。ㄆㄌㄛㄊㄧㄋㄛㄙ的书由门生后来根据讲课编辑而成,有时候内容没有什么时间序列,也缺少前后逻辑联系。读者可能读到这里,才慢慢解开了一些前面的论述迷雾。所以,读这样的哲学难著,只好怀着信心,一开始就硬着头皮往下读,好像快爬到了山头,才渐渐开朗起来。

V.2 元一之后产生的ㄅㄧ-ㄧㄥ的起源和秩序:“元一是全部一切但不是它们的任何一个,全部一切的源泉不是全部一切,全部一切是它的所有”,但是,“元一里没有任何东西而全部一切来自元一,…不需求任何东西、不拥有任何东西而不缺少任何东西,元一是完全完美的”(V.2-1)。“灵魂因此只在本原,而本原具有同时在哪里都不存在、又无处不在的特征”(V.2-2)。V.3 诸认知本体和超越者:“ㄋㄡㄙ-本原与ㄋㄡㄙ行为是一个”(V.3-6)。“”对于一个ㄋㄡㄙ-本原,休整不是从ㄋㄡㄙ的退位,它的休整是一个行为、远离外异的行为:在所有形式里,离开外异的休整保持了特征性的活动的原状,特别当ㄅㄧ-ㄧㄥ不仅只是潜能而且完全得以实现的时候”(V.3-7)。“我们重复:ㄋㄡㄙ-本原必须、实际上有自我视力,…其实,它的最基本精髓是视力”(V.3-10)。“元一作为超越的ㄋㄡㄙ超越认知”(V.3-12)。超越者是所有万物的源泉(V.3-15)。

V.4 第二本体们如何从第一本体产生:论元一。第一本体(元一)是单纯、静止、完美的,第二本体(ㄋㄡㄙ-本原)是行动的,就如火的喷出。V.5 诸ㄋㄡㄙㄅㄧ-ㄧㄥ不在ㄋㄡㄙ-本原之外:论至善的本质。“一系列跟随第一本体的ㄅㄧ-ㄧㄥ各自带有源泉的某种形式或理念。在数字里,参与确立了数量性;在ㄅㄧ-ㄧㄥ的现实界,元一的留迹确立了现实性:存在是元一的一种留迹—我们说的实体可能与它的统一性相关。/我们所知的、最先从元一出来的ㄅㄧ-ㄧㄥ,往外迈出一步,这么说吧,然后决定不再前行,再往内返回,休息下来,现在成为宇宙的现实和家园”(V.4-5)。“第一本体必须没有形式,而且,既然没有形式就不是ㄅㄧ-ㄧㄥ。ㄅㄧ-ㄧㄥ必须有某种定义而且有限度,但第一本体不能被想象为有定义和限度—如果那样的话,它就不是源泉而是被定义所赋予而指出的特定物品了”。“元一实际上只包含对多性的否定。在同样的压力下ㄆㄧㄙㄚㄍㄛㄌㄚㄙ在(太阳神)Apollo的表示符号[a=not, pollon=of many]中发现了它对复数性的拒绝”(V.4-6)。“神全权地显现在各处。我们不能想象神的一部分在这里、另一部分在那里,也不能想象神的所有部分集中在一个点:它同时在所有地方,不包含任何东西也没有留下任何空白,所有的东西因而都被神圣地拥有”。“灵魂不在宇宙里,相反,宇宙在灵魂里。身体的物质不是灵魂所在之处,灵魂处于ㄋㄡㄙ-本原之内,是身体的容器”(V.4-9)。至善先于Beatuty/The Beautiful/美,而元一先于它们两者(V.4-12)。

V.6 本原性超越的ㄅㄧ-ㄧㄥ没有ㄋㄡㄙ行为,ㄅㄧ-ㄧㄥ具有的首要和次要的ㄋㄡㄙ。“先有人的ㄋㄡㄙform/形式才有人,先有马的ㄋㄡㄙ形式才有马,先有正义的ㄋㄡㄙ形式才有正义”,以此可以理解ㄆㄌㄚㄊㄛ所说的、后来不被使用的“形式”的意思和用法(V.6-5)。

V.7 诸个体ㄅㄧ-ㄧㄥ是否有一个理想的archtype/原相?有。

V.8 论ㄋㄡㄙ美:ㄆㄌㄚㄊㄛ“代表造物者作为赞成他达成的工作:意图就是让我们感到复制物和神圣意念的可爱之美,因为赞美一件代表物就是赞美所来自的原物”(V.8-8)。“美离不开ㄅㄧ-ㄧㄥ,ㄅㄧ-ㄧㄥ缺乏美也不行:抛弃美后ㄅㄧ-ㄧㄥ失去了它的部分实质。ㄅㄧ-ㄧㄥ与美相同才成为所需的,美是ㄅㄧ-ㄧㄥ才为人所爱。既然本质同一,我们怎么能分辨哪个是哪个的原由?”(V.8-9)。“当我们忠实于我们自己的ㄅㄧ-ㄧㄥ,我们自己就拥有美;我们的丑是走过到另一个秩序;就是说,我们的自我认知是我们的美;陷于自我忽视,我们是丑的。”(V.8-13)。

V.9 ㄋㄡㄙ-本原、诸理念和真实的存在:“从物质感受的美是借来的”(V.9-2)。“因此,ㄅㄧ-ㄧㄥ与ㄋㄡㄙ-本原是一个本性:所有的ㄅㄧ-ㄧㄥ、ㄅㄧ-ㄧㄥ的行为和由此组成的理性本原都是一体”(V.9-8)。“这个宇宙是活的,可以包括生命的每个形式,但它的ㄅㄧ-ㄧㄥ和各种方式来自别处,那个源泉追溯到ㄋㄡㄙ-本原,所以说包容一切的原相在ㄋㄡㄙ-本原,所以ㄋㄡㄙ-本原必须是一个ㄋㄡㄙ的ㄎㄛㄙㄇㄛㄙ。这就是ㄆㄌㄚㄊㄛ的句子‘这个活的存在’所指的”(V.9-9)。V.9-11讨论各种智力活动,“哲学关注ㄅㄧ-ㄧㄥ”。

第六卷VI.1 论ㄅㄧ-ㄧㄥ的种类(1):这一节较长,有30个小节,介绍、讨论ㄅㄧ-ㄧㄥ的10种存在种类(方式、表现),有一些作为属性的概念(如“现实”、“关系”、“状态”)的归类不应该属于ㄅㄧ-ㄧㄥ本身的种类。ㄆㄌㄛㄊㄧㄋㄛㄙ在这里表露出对一些既有概念的常识的疑问,如“鉴于他被认为是一个由物质和形式构成的body/物体[13],神变成次要于物质,…但是如果他由于作为一个本原和合理的法则(logos/λ?γος/ㄌㄛㄍㄛㄙ)的性格而被承认为离开物质而存在,神将会没有物体,是创造性权力无体者。如果我们被告知他没有物质但事实上以一个物体的精髓组成的,这等于引出另一种物质:神的物质”(VI.1 -26)。“从什么源泉物质接受到灵魂赋予?也就是,简略地讲,灵魂的实体是被引导出来的吗?为什么物质有时转成各种物体,而另外的部分转成灵魂?”(VI.1 -26)。

VI.2论ㄅㄧ-ㄧㄥ的种类(2):“我们确认ㄅㄧ-ㄧㄥ不是一个统一体”(VI.2 -1)。“创造性的本原(在诸物体中)是灵魂:因此灵魂是一个复数化的统一体”(VI.2 -4)。“一个普遍的准则是:(理性)推理在本性中发觉存在的任何东西,都在离开所有逻辑推理过程的ㄋㄡㄙ中被发现,所以我们结论到:ㄅㄧ-ㄧㄥ已经创造了ㄋㄡㄙ,而ㄋㄡㄙ的推理跟随类似制造活ㄅㄧ-ㄧㄥ的本原的方式,因为理性本原,…不可更改地采取行动使最谨慎的推理能有序地挑选以得到最好的结果”。“显然,ㄅㄧ-ㄧㄥ最好由ㄋㄡㄙ的支配提供服务,所以ㄅㄧ-ㄧㄥ是ㄋㄡㄙ想成为和(实际)成为的样子,因此仅此它可以成为真正和初始的ㄅㄧ-ㄧㄥ。所以如果说ㄅㄧ-ㄧㄥ在任何意义上是衍生的,它必须是从ㄋㄡㄙ衍生出来的”(VI.2-21)。“灵魂的最低的活动是接触物质,为物质带来形式”(VI.2-22)。

VI.3论ㄅㄧ-ㄧㄥ的种类(3):从英文Being/ㄅㄧ-ㄧㄥ可以理解Becoming作为一个抽象哲学概念的意义:动态的、正成为ㄅㄧ-ㄧㄥ的过程,但无法用表意汉字译为中文,只能用汉音元素译为ㄅㄧㄎㄛㄇㄧㄥ。由此联想起汉语圈佛教通过强制性地肢解/创新一部分汉字的意义而成功地“翻译”了原始佛教的原本,但表意汉字无法翻译希腊哲学的这些概念和由此表述的理性过程。

VI.4 论真实存在的整合性的无所不在性(1):“…理性-本原是一个多样化的整体:所有的大写(抽象)ㄅㄧ-ㄧㄥ是一,不同的小写[14](具体)ㄅㄧ-ㄧㄥ被包含在抽象ㄅㄧ-ㄧㄥ之中,差异性在抽象ㄅㄧ-ㄧㄥ之中,明显地不在非抽象ㄅㄧ-ㄧㄥ之中。抽象ㄅㄧ-ㄧㄥ被约束与整体同在,整体绝不会分离抽象ㄅㄧ-ㄧㄥ。抽象ㄅㄧ-ㄧㄥ的整体自我独立”(VI.4-11)。

VI.5论真实存在的整合性的无所不在性(2):“…你进入了the All/抽象一切,…你变成了an All/一个抽象一切。”ㄆㄌㄛㄊㄧㄋㄛㄙ的这一类独特用法仅限于他的抽象思维中,不必在意。“增加不是来自抽象ㄅㄧ-ㄧㄥ界,因为你不能增加任何东西到抽象ㄅㄧ-ㄧㄥ。任何东西不能靠非抽象ㄅㄧ-ㄧㄥ的混合物变成一个完整的东西,而是靠拿走非抽象ㄅㄧ-ㄧㄥ。减少了你里面的外异物,你增大了”(VI.5-12)。这种抽象思维,可能对现代物理的antimatter/反物质思考有所帮助。

VI.6 论数:“…抽象ㄅㄧ-ㄧㄥ(在抽象ㄋㄡㄙ里)作为第一的会给我们Monad/ㄇㄛㄋㄚㄉ/单位(单子)[15]的概念,…或者可能有一个ㄇㄛㄋㄚㄉ对应每一个数字,或者一个ㄇㄛㄋㄚㄉ对应第一个,一个dyad/一对对应下一个”(VI.6-4)。”ㄆㄌㄛㄊㄧㄋㄛㄙ也提到无限大数(VI.6-17),但关于数的学问,这里不是希腊哲学的用武之地。

VI.7 理想形式的多样性如何形成,兼论至善:“ㄍㄚㄉ,或某一个神,在出生时把灵魂送入” (VI.7-1)。“ㄋㄡㄙ-本原自身包含了所有事物的每一个原因的内容,…没有一个结果是随意的,每一个都完全随着它的原因而发生,它是一个整体,所以包括伴随着原因的完美”。“每一个东西的多样性包含整个内容,因而每一个成员的原因都可以被知道,原因从一开始就存在,是固有的,不是作为原因而是作为一个ㄅㄧ-ㄧㄥ的事实。或者可以说,原因和ㄅㄧ-ㄧㄥ的方式是一个”(VI.7-2)。“事物只有与它们的原因结合才是善的,即使在这个天体范围,一个东西由于处于完全状态才是善的,…所以陈述原因就是陈述这个东西的完全性。…所以,所有部分都互相相对而存在,其本质是包容一切、完全、全部,其优越性与原因结伴并得到原因的包容。ㄅㄧ-ㄧㄥ、本质和原因都是一个”(VI.7-3)。“我们在没有ㄅㄧ-ㄧㄥ的确认的条件下用至善一词主张认同”(VI.7-38)。“总之,至善的这种ㄋㄡㄙ是不可能的,…不存在来自至善自身的ㄋㄡㄙ,因为这样的话就把次品包括在至善里。…因此ㄋㄡㄙ不存在于至善里”(VI.7-40)。“灵魂依赖ㄋㄡㄙ-本原,ㄋㄡㄙ-本原依赖至善,它们都靠中介连接到the Supreme/最终极”(VI.7-42)。

VI.8 论自由意志和元一[16]的意志:“诸神是否有自愿的行为?…当我们说我们有自由,这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我们要问这个问题?…我们的自由行动是指我们是行为的主人”(VI.8-1)。“自由的源泉是ㄋㄡㄙ-本原的活动,是我们的ㄅㄧ-ㄧㄥ中最高级的”(VI.8-3)。“原则上讲,行动和本质必须自由。…ㄋㄡㄙ-本原在至善之中,由于置身其中拥有自身的善,它更多地拥有自由和自我支配(的能力)只被用于为了善的目的”(VI.8-4)。“德行和ㄋㄡㄙ-本原是自主的,必须被持有我们的自我支配与自由的单独基础,这样它们都是自由的”(VI.8-6)。“灵魂通过ㄋㄡㄙ-本原朝向至善移动时变成自由的”(VI.8-7)。“除了它自身自在之外,至善还能希望成为什么呢?假设它有更优的选择、有能力更变本性,它也不能成为别的更优的东西。它的本性不是外力强迫的,因而没有任何疵点可以找出。至善是从一开始它就希望、现在还希望的样子。…至善是它选择要成为的样子”。同样,ㄍㄚㄉ也“必须是自我确立的,因而,他不是‘他偶然成为的样子’而是他意愿成为的样子”(VI.8-13)。“ㄍㄚㄉ是他自己的原因,他为他自己、属于他自己、成为他成为的样子,是第一个自身、先天性的The Self/ㄙㄜㄦㄈ(自身)[17]”(VI.8-14)。“ㄍㄚㄉ远离所有的偶然性,理性的根源是自己喷发的”(VI.8-15)。“最终极无处不在却又不在任何地方”(VI.8-16)。“到处都是意志,他没有任何无意志之处。他的意志存在以前没有任何存在:ㄍㄚㄉ与意志原初是同一的”(VI.8-21)。

VI.9 论至善或元一:“靠统一的力量诸ㄅㄧ-ㄧㄥ成为诸ㄅㄧ-ㄧㄥ”(VI.9-1)。这一节实际上更多地讲The Unity/统一性。与ㄆㄌㄛㄊㄧㄋㄛㄙ所用的别的用语一样,英文的the(包括加在形容词之前而转换成名词)加上大写的用法,很难用汉语准确地表示出来。由于不具备直接阅读希腊文原文的能力(或者说逐句阅读希腊文本太艰深缓慢),笔者对于英文版内容的理解困难,只能从逻辑关系来判断,由此更深入认识到语言作为思维的表现方式对思维的制约,所以说哲学的本质问题也是语言问题。

除了核心概念nous/ㄋㄡㄙ,本文仅限于英文版初步译出《九章集六卷》的基本概念,对于进一步比较准确地翻译、理解ㄆㄌㄛㄊㄧㄋㄛㄙ的哲学以及新ㄆㄌㄚㄊㄛ学派提供了基础。

【赵京,中日美比较政策研究所,2019年11月4日第一稿】

 

[1] 如human being/人类的译法一样,being的原意接近“类”的意思,指作为物的种类/范畴而被抽象为一种存在形式。

[2] 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 #17 Plotinus: The Six Enneads, trans. Stephen MacKenna and B. S. Page.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52.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1st Printing, 1977. http://classics.mit.edu/Plotinus/enneads.1.first.html

[3] ㄚㄨㄍㄨㄙㄊㄧㄋㄨㄙ离不开希腊哲学的基本概念Being/ㄅㄧ-ㄧㄥ,称上帝是最高ㄅㄧ-ㄧㄥ,特别称难解的Trinity/Trinitas/ㄊㄌㄧㄋㄧㄊㄚㄙ/三位一体是“高于所有的一个ㄅㄧ-ㄧㄥ”。(赵京:“ㄚㄨㄍㄨㄙㄊㄧㄋㄨㄙ《上帝之城》译注-3”,2019年7月19日第一稿。)

[4] 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1982。

[5]最近有一些新的汉译和文章,如崔峰、应明、石敏敏、赵敦华、王强等。在没有准确的人名、概念的翻译之前,很难进行哲学内容的介绍和讨论,所以本文不涉及它们。

[6]贺麟、王太庆译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出版。他们把ㄆㄌㄛㄊㄧㄋㄛㄙ译为柏罗丁,来自(专名索引中的)德语Plotin,不妥。应该直接从希腊语译出。

[7] 《神秘主义的学理源流-普罗提诺的太一本原论研究》,商务印书馆2019年出版。

[8] 大写的名词God只有一个,故用汉音元素译出。

[9] “哲学者们首次明确了宇宙(世界)秩序乃是一个整体的观念”,“cosmos/ㄎㄛㄙㄇㄛㄙ/世界秩序这个词本身就隐含了一个统一的世界的概念”。(赵京:“新译希腊哲学的初步导引”,2017年9月21日第二稿)

[10]参照赵京:“ㄚㄨㄍㄨㄙㄊㄧㄋㄨㄙ《上帝之城》译注-3”,2019年7月19日第一稿。“以上的内容只能从Alexandria/ㄚㄌㄜㄎㄙㄢㄉㄜㄌㄧㄚ/亚历山大里亚的著名希腊化犹太哲学家Philo/ㄈㄧㄌㄛ/斐洛和受其影响的Origen/ ?ριγ?νης/Origenes/ㄛㄌㄧㄍㄜㄋㄜㄙ等哲学-神学家那里才能得到注解了。”

[11]汉语很难把带有抽象、本原、特定等含义的the以及大写词母的名词准确翻译出来,大概是因为在汉语思维里没有把实物(如“one table/一张桌子”、“this table/这张桌子”、“that table/the table/那张桌子”、“tables/几张桌子”)和抽象概念(如“table/桌子”)区分开来。“我擦了桌子”是完美的中文,但I cleaned table却很荒谬,因为人不可能对一个抽象概念table施加动作,只能说I cleaned a/the/this/that/my table…。这也引申到汉文明没有产生哲学的一个猜想:它的思维里只有具体的联想如things/东西,而没有抽象的哲学概念如being/ㄅㄧ-ㄧㄥ。

[12] 因为ㄋㄡㄙ本身就带有自我思考的性质。

[13] VI.2-4讲石头也是body.

[14] 中文无法分辨译出英文大写词(表示作为类/整体的抽象概念)和小写词(作为一个具体的例子/样本)的区分,本文在没有对比的情况下,也常常省略“抽象”定语。

[15]赵京:“莱布尼茨伦理观的自由主义扩展”(2014年10月18日第一稿)一文提到莱布尼茨的“单子”。

[16] 内容实际上讲ㄍㄚㄉ/最终极的意志。

[17] 与印度经典的Atman /真我/ㄚㄊㄜㄇㄢ相通。【“太初,此世界还没有存在,只有Atman。”Atman也英译为Self,一方面,它是宇宙的终极真理,另一方面,它又是我们的内在主体真理atman。探索我们自身的梵与atman,正是人生体验的终极目的,也是通往解救/永生的知识之路。梵文与巴利文中的atman源起于共同的印欧语系字根,*ēt-men,原义是呼吸。古英文中的 æthm,德文中的 Atem,与希腊文的前缀字atmo-,都来自于同一字根,汉译将其译为“我”、“个我”(日语)或“梵我”,也有意译为主体、灵魂,考虑到这个概念的深刻根本意义,应该初步音译为ㄚㄊㄜㄇㄢ,意译为“真我”:真正的自我、自我的灵魂、自我的真理。如果说人类对宇宙的终极真理只能学习、认识、体会微小的点滴,每一个人都可以不断地靠近真我。】(赵京,“Upanishads《ㄨㄆㄚㄋㄧㄒㄧㄚㄉㄜ奥义书集》的翻译笔记”,2016年10月20日第一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