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笑

我和你,米和油,同住地球村
正文

实录:能把活人等死的加拿大急诊室

(2024-12-16 15:38:29) 下一个

  12 月 5 日,蒙特利尔一名39岁男子伯戈,感到左侧胸部疼痛、恶心,而且皮肤湿冷。 “情况开始变得更糟,所以我去了急诊室。”

  在急诊室等了六个小时仍然没有见到医生,他放弃等候回家,第二天病情加重死亡。

  加拿大医学协会称,“全国各地的许多急诊室人满为患,加拿大各地的患者等待时间太长,无法获得必要的护理。” “这种情况并罕见,但除非我们做出重大的系统性改变,否则这种悲剧会继续重演。”

  最近本人也去过医院急诊室,实录一下加拿大的急诊系统的情况。

  前些天嗓子痛,有一些咳嗽,估计是一般的病毒感冒。按照加拿大的标准疗法“多喝水”几天后,咳嗽加剧。买了咳嗽神药川贝枇杷膏服用,无效。后来出现低烧等细菌感染症状。病毒寿命有限,和它们拼时间就行。可是细菌寿命长,需要吃抗菌素对付。但是,抗菌素是处方药,只有医生才可以开。于是问题来了:怎么才能尽快见到医生?

  按照加拿大正常就医程序应该先找家庭医生,可是家庭医生需要提前很多天预约,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最快见到医生的方法只有去医院急诊室。很多人虽然病很急但只是常见病,可是不去急诊就见不到医生,见不到医生就拿不到药。另外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是大病前兆还是一般的小病,也只能去急诊室让医生判断。这就是急诊室人满为患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觉得只是要一些抗菌素而已,不值得去急诊室凑热闹。于是想去“不需要预约诊所(Walk-in Clinic)”,但是前台听我咳嗽,拒绝我去诊所,约医生两天后打电话。

  周六,医生打电话来,同意开抗菌素。因为药房周日休息,急忙去药房取药。服药后很快开始猛烈咳嗽,但是很快就好了,显然抗菌素奏效。但七天疗程结束仍然有炎症。再打电话约医生,两天后再给了五天药,效果不明显。医生给的是阿莫西林,估计应该换抗菌素,于是还得找医生。

  星期一,给家庭医生打电话,家庭医生让我去看急诊中心(Urgent and Primary Care Centre)。

  所谓急诊中心是为了解决医院急诊室拥挤问题而在医院外设置的独立急诊室。我上网查了一下,温哥华急诊中心等待时间差不多四个钟头,这时间太长了。好在网站上列出所有急诊室等待的时间,最多的10个小时,最少的在Richmond,1小时58分。有点奇怪,等候时间居然能精确到分,咋算的?

  计划午饭后Richmond去,吃饱喝足了再去耗时间。

  午饭后再上网,Richmond急诊中心等候时间变成4个钟头。温哥华的变成6个钟头。但是有一家医院急诊室是一小时45分钟,赶紧出发。

  这家医院急诊室房间很小(各家医院都小),有几十个凳子。当中用绳子隔出一个排队的地方。我站着排队,过了大概半个小时,一个护士出来说,请记住你前后的人,然后坐在凳子上等候。于是我可以坐着等了。很快,新来的人在绳子里面有排上大队,他们得等凳子空出来以后才可以统一坐下来。

  大概又等了半个钟头,终于轮到进去。量血压,测体温,然后去窗口挂号,这时候才第一次报上名字,询问病情,戴上手环,算是挂上号,再回到外面等候叫名字。晚上标明的等待时间,应该是指进入急诊室到报上名字挂号的时间。这时候已经初步分科,接下来就是等专科医生,各科等候时间不一样,不可能计算出等候时间。

  过了不久,护士叫我的名字进去。里面有三个凳子,只给病人坐,陪同人员只能站着。有一个医生看病,前面两个听上去也就是头痛脑热之类的。轮到我,医生询问一番,又让出去等候。时间不算长,被叫进去在治疗室等待。这回是真正看病的医生来了,询问一番,然后安排抽血,回家等通知做B超。

  星期六做超声波,可以看着屏幕和医生讨论病情,显然是炎症,问题不大。我觉得既然阿莫西林起初有效,说明抗菌素对路,只要换一种抗菌素就可以。但是她只管做B超,医嘱是要把结果直接发给家庭医生,也就是说没有在医院治疗的资格。

  转了一圈又回来了。还得和家庭医生预约。家庭医生尽快安排也已经是20天以后了。

 也就是说,细菌性炎症大约需要等一个月的时间才可能拿到药,这不太科学。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家庭医生和医院之间有一个隔断层。因为家庭医生不足,预约困难,只能看慢性病。而医院是设计给治疗急病重病的,但大多数病人没有医学背景,不可能判断疾病的性质,要求只有大病或急病再去急诊不现实,也太冒险。比如那位伯戈,就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病情的严重性才放弃等候而回家,结果一命呜呼。

  所以,有病还是应该去急诊,在医院里等医生还是好过在家里听天由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1)
评论
农民伯伯 回复 悄悄话 全民医保通病,我在大家拿时,拍x 光等3星期,CT二个月,MRI 半年,亲身经历。搬到美国后,医疗费用高,不过各种检查当天可以做,花钱买放心吧。
老天真 回复 悄悄话 多市人 发表评论于 2024-12-18 06:11:10
区别在于:
1.如果不喜欢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在加拿大(和美国),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离开这个国家就行; 在中国,人们有这种选择权吗?如果有的话,情况将是怎样?
--------------------------------------------------------------------------------
看来你对中国现在的情况并不了解。四十年前,中国还不能自由移民国外。现在不同了,你如果不愿意在中国生活,或者是想和国外的亲属团聚,都可以选择移民国外,没人拦着你。今天的中国进步了,公民有到国外旅游或者移民外国的自由。加拿大多伦多市每年都有很多通过合法程序申请,来自中国的移民。中国也有合法注册的商业机构,协助中国公民办理出国旅游和移民的机构。只要中国人不是公安机关正在通缉的逃犯,就有权利申请护照出国旅游,或者移民。至于其它国家是否愿意接受来自中国的移民,那就不是中国政府范围内的事了。
多市人 回复 悄悄话 区别在于:
1.如果不喜欢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在加拿大(和美国),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离开这个国家就行; 在中国,人们有这种选择权吗?如果有的话,情况将是怎样?

2. 一般来说,加拿大看病等待时间久是事实,但急诊室里,重症可以优先立刻就诊,而且人们不会由于“缺钱”而自动选择放弃治疗,等待死亡,或者历经大病治疗后,全家背上一辈子难换清的债务。中国目前的情况如何,大家都十分清楚。比如,:不久前国内官媒报道,某高级干部街头倒地后,被他人送医院急救,但因为身份不明没有先交足够的医疗费而失去宝贵的急救时间丧命。
--------------------------------------------------------------------------------
老天真 发表评论于 2024-12-17 20:06:16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17 09:47:47
真吓人。 一直看到有人说加拿大的全民医保就医等的时间长。 这要是中国, 肯定有人说制度问题,惨无人道之类了。
-------------------------------------------------------------------------------
你这样说加拿大不好,为什么你不回中国呢?为什么要赖在加拿大呢? (看你怎么回答)
老天真 回复 悄悄话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17 09:47:47
真吓人。 一直看到有人说加拿大的全民医保就医等的时间长。 这要是中国, 肯定有人说制度问题,惨无人道之类了。
-------------------------------------------------------------------------------
你这样说加拿大不好,为什么你不回中国呢?为什么要赖在加拿大呢? (看你怎么回答)
bushihandyman 回复 悄悄话 加拿大,英国都持续了几十年了,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系统
多市人 发表评论于 2024-12-17 10:24:35
全民医疗体系确实弊端很多,纳税人的负担过重,这是制度性的问题,很难长期维持。但这些弊端在很大程度上也鼓励了一些人无底线的滥用,比如小病就跑急诊科或叫救护
在水一方3000 回复 悄悄话 我们镇的 Urgent 也是要预约的。不过通常可以约到第二天。只能看小病。如果没预约人家不接受门诊 walk-in。有一次我娃生病我约了去看Urgent Care, 在等候的时候看到一个老头包着流血的手来看门诊,不得医治。他是用工具的时候切到手了。接待处让他跑另一家Urgent Care。他者伤不致命但是不知道要预约到处跑也是可怜。
多市人 回复 悄悄话 抱歉,前贴有漏字。

全民医疗体系确实弊端很多,纳税人负担过重,这是制度性的问题。但这些弊端在很大程度上也鼓励了一些人无底线的滥用,比如小病就跑急诊科或叫救护车。

在安省,如果病人被救护车送进医院,Triage护士初诊发现并非必要,同样不会安排优先看医生;如果ER医生发现病情并非严重到需要使用救护车,医院会根据诊断结果通知省卫生部,病人自己要负担使用救护车的$250费用。假如医生诊断病情属实,且使用救护车必要,则自付$45co-payment.
多市人 回复 悄悄话 全民医疗体系确实弊端很多,纳税人的负担过重,这是制度性的问题,很难长期维持。但这些弊端在很大程度上也鼓励了一些人无底线的滥用,比如小病就跑急诊科或叫救护车。

在安省,如果病人被救护车送进医院,Triage护士发现并非必要,同样会不做优先考虑安排看医生;如果ER医生诊断后发现病情并严重到需要使用救护车,医院会根据诊断结果通知省卫生部,病人自己必须负担使用救护车的$250费用。假如医生诊断病情属实且使用救护车必要,则自付$45co-payment.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真吓人。 一直看到有人说加拿大的全民医保就医等的时间长。 这要是中国, 肯定有人说制度问题,惨无人道之类了。
北京_01link 回复 悄悄话 要想优先,必须有优先的症状。一般怀疑心脏病的马上就诊。不建议,但是如果真害怕,可以考虑夸大病情。叫救护车也是一个办法,但等同夸大病情。
polebear 回复 悄悄话 夏天有过敏反应,队友把我放下去停车,他停完车进来后我已经被打了急救针,躺在病床上输液了,就几分钟时间。这是我第一次因为自己去急诊。急诊的分级管理会漏掉一些看起来不紧急的情况。
没主意 回复 悄悄话 我都是回国找熟人开抗生素 比阿莫西林好 如果嗓子疼 可以肯定有感染 自己“对症下药”吃 一天一粒 连吃5天 有医生朋友更好 先咨询一下 自己根据疼痛位置大概也能知道严重性 嗓子? 气管? 咳嗽带动肺部?那就得上医院了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免费午餐有利有弊。。。。
Billzhou 回复 悄悄话 肺炎病人如何判斷是病毒型的,還是細菌性的?還真想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AP33912 回复 悄悄话 全民医疗也有弊端,这就是一个例子。俺在美国用的PPO不用家庭医生介绍的,一般一周内能约到专家。ER 也不会等太长时间。
多市人 回复 悄悄话 或许各地的情况不同。我在多伦多一般病情就是约见家庭医生,或去Walk-in clinic。

但在过去10年中,我也先后3次到过医院的急诊科Emergency。两次因心脏问题,到医院后都是第一优先,立刻被安排看了医生。今年8月因自测新冠阳性去了医院的Emergency Department(因家庭医生正外出休假,诊所秘书鉴于我有基础病建议直接去医院开药)。最初挂号见Triage的护士,大概等了将近30分钟,Triage的分流护士认为我不属必须立刻就诊之类病人,再让我在过道的椅子上坐等了差不多2小时后,才被叫去看ER医生。
枪迷球迷 回复 悄悄话 医疗是稀缺资源, 只要是稀缺, 就有人会先得到有人需要等待甚至得不到。 天下没有免费午餐。 因为大家都免费, 只能让官僚决定先后。 因此全民免费医疗长远来说是不可持续的。只能靠不断增加税收,降低福利和延长等待。

美国医疗系统有各种毛病, 但加拿大和欧式的“全民免费医疗”从来不是解决办法。
bushihandyman 回复 悄悄话 个例而已,真急就叫救护车。
Billzhou 回复 悄悄话 加拿大國家不是發達國家嗎?急症室應該不會這樣。在香港也是這樣,公立醫院看急症時,在見到醫生前,都有姑娘對你做個評估,然後,出一張電腦紙,你便知自己該等多久了。
MusingLeaf 回复 悄悄话 "仍然有炎症"的症狀是什麽?B超顯示的是什麽部位的炎症?咳嗽通常應該先做 X光檢查吧?估計你的症狀不嚴重,所以急診不予治療
五湖以北 回复 悄悄话 也不能一概而论,去年我觉得胸口烧痛,不到一小时就在急诊室查血心电图,后来又照了CT了,排除不是心脏问题,可能是胃酸倒流。总的说来,上午人少,傍晚拥挤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