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夫话吧

谈医疗、谈养生、谈人文、谈人生 – 听赵大夫怎么说
个人资料
赵大夫话吧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胡耀邦鲜为人知的糗事、家世及故事

(2022-04-23 09:08:30) 下一个

胡耀邦作为政治家及影响中国历史的人物为人们熟知。但大人物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有的还相当尴尬。但这些并不会减弱人们对他的敬仰,反而会觉得这个形象更丰满、更实际、更贴近普通人。

1.胡耀邦的家世

胡耀邦的先人世代居于江西高安县的浯塘(今龚坊乡浯塘村)。约在明朝万历年的晚期(16世纪末),一个名字叫胡允钦字建十的农民,携家眷离开江西故土,来到湖南浏阳的中和乡定居。这位出生于1569年的胡允钦,被他在浏阳中和乡的后人尊为这一支“西岭胡氏”的先祖,在族谱上称他为“建十公”。以此算来,到21世纪来临的时候,这一支胡氏宗族的历史就有400余年了。以世代计,胡耀邦是这位胡允钦的第12代孙。

胡允钦的子孙在清朝年间繁衍起来,有的人家世代祖居,有一支迁徙附近的攸县,也有一支迁到浏阳东部的小河,还有一些人搬到了文家市、山枣、岩前等地。而胡耀邦的祖上,则世代居住在西岭。

胡耀邦的曾祖父胡名钟,字秀卿,号毓源,生卒年不详。大约是清朝道光年间(1840年后)生,光绪中期(1885年前后)卒。胡名钟最小的儿子胡成瀚,字海文,就是胡耀邦的祖父,生于1858年,卒于1896年,年仅38岁。这一年,他的长子胡祖仑(即胡耀邦之父)才14岁。这时,胡祖仑的妹妹12岁,弟弟祖淮仅8岁。因此,胡祖仑由叔父胡成槛收养,弟妹两人由伯父胡成杓抚养,总算长大成人。

由于胡氏族中重视男童启蒙学习,对贫困家庭有予以资助的传统,胡祖仑得以上乡塾,识文断字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没有继续深造的可能。那时三湘男子成婚很早,胡祖仑也不例外,在与文家市的农村姑娘刘明伦结婚后,就离开抚养他长大的叔父,回到祖居立户了。

成家以后,胡祖仑夫妇始终在贫困中生活。此时家中的田地已经很少,壮年的胡祖仑主要靠挑煤贩卖为生。胡祖仑在大革命时期即投身于农民革命运动。此后常年在家乡务农。1950年,时任中共川北区党委书记、行署主任的胡耀邦派秘书林成汉回乡,将胡祖仑夫妇接到四川南充一起生活。以后他们又随胡耀邦到了北京。1954年5月,胡祖仑在北京病逝。

2.胡耀邦的出生

据族人回忆,胡祖仑夫妇生育了12个子女(一说10人)。长子胡耀芬早夭,次子胡耀襄于20岁时患骨髓炎病逝,三子胡耀馥(即胡耀福)、四子胡耀邦活了下来,五子胡耀杰、六子胡耀英也都夭折了。
 
胡祖仑夫妇还生了6个女儿。长女胡石英,次女胡菊华叫“三妹”,大概是胡祖仑的第三个孩子,三女胡建中。还有3个女儿不可考,可能在出生后不久就死去了。因为按照胡氏族谱的规定,凡年满16岁的男性,在世系录中写明生卒年,即学历简历,还可以列名于宗祠,享受祭奠。如果16岁以下未成年即死去者,只在母亲的名下书“第几子某某殇”,不记生卒年。因此,早夭者的情况多不可考。

1915年11月20日,胡耀邦出生在祖居中父母所住的大房间里一张挂帐的大木床上。与中国传统古书中凡有大人物降生必有异兆的说法相似,胡耀邦成为“大人物”之后,在故乡苍坊村亦流传一件异事:说是其母刘明伦于分娩之日凌晨,梦见一位穿红袍的人走进了堂屋。这天中午她生下了一个男孩。

当地有生子“三朝”(即孩子出生后的第三天)请亲朋邻里吃饭的习俗。据乡邻传说,母亲将生子当天的梦告诉了孩子的三伯父胡祖仪,并请三伯父为新生儿起名字。胡祖仪是乡里出名的读书人,又是私塾先生,当下就说,此梦应兆“文曲星”临凡,此子将来必成大器。语云:“观国之光,首在君王。邦国安定,人民斯乐。”《诗经·大雅·文王篇》亦云:“周离旧邦,其命维新,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为此,胡祖仪就为孩子起名胡耀邦,字国光。胡耀邦小时候父母叫他“九伢子”,由此可判断,他是家中第九个出生的孩子。

3.胡耀邦的外号“九结巴”

胡耀邦从小喜欢作鼓动演说,但他从小有些口吃,因此父亲叫他“九结巴”。然而他刻苦地练习演说,渐渐矫正了口吃,成为一位口若悬河的演说家。

4.胡耀邦的中学成绩

胡耀邦高小毕业,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当时浏阳县唯一的初级中学 - 浏阳县立中学。他在语文毕业考试时,写了一篇描述农民艰辛生活的作文,教师批为第一名。后来胡耀邦本人也感到遗憾的是,这篇作文没有保留下来。

浏阳县立中学是一所远近闻名的学校,校长吴记猷主张宣传新思想、新文化、一天,他在学生作文栏中看到了胡耀邦的一篇文章,读后非常赞赏,亲自在全校师生中介绍。胡耀邦的各门功课都相当优秀,不仅数理化成绩突出,常令农村孩子感到为难的英文也没有难住他,胡耀邦的英文成绩总是全班第一。当时的英文老师喻科盈常在胡耀邦的英文作业上批写“Very Good”。对这位老师,胡耀邦一直是记得的。1981年,后任冶金部安徽马鞍山矿山研究院理化室主任的喻科盈已经退休,胡耀邦曾亲笔致信老师,邀请他到北京旅游。次年7月,喻科盈如约而往,受到了胡耀邦的接待,一起吃了晚饭。

5.胡耀邦与开国上将杨勇兄弟俩的故事
                                            
杨勇(1913年10月28日-1983年1月6日),原名杨世峻,湖南浏阳人,开国上将。曾担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第十至十二届中央委员。

杨勇早年参加红军,曾任红三军团第四师十团政委,红一军团1师、4师政委,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6团副团长、团长兼政委、师独立旅旅长兼政治委员、第343旅旅长兼鲁西军区副司令员、教导第3旅旅长、鲁西军区司令员兼鲁西专署专员、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二野第五兵团司令员。杨勇在战争时期五次负伤。建国后,任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席、总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副总参谋长、北军军区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等职。

杨勇和胡耀邦都是湖南浏阳人,他们的母亲是一对姐妹,所以他们是姨表兄弟。杨勇比胡耀邦大了两岁,是表哥。胡耀邦年轻,个子也没有杨勇大,是表弟。杨勇家就住在文家市,而胡耀邦住的比较偏远,他从偏僻的山村来到文家市读书,正好和杨勇分在一个班,睡上下铺。既是表兄弟,又是同学。

A. 文武兄弟

胡耀邦个子矮,他站队和他的语文数学成绩一样总是名列前茅,是学校的知名人士。杨勇贪玩,常常是胡耀邦帮助杨勇做作业,杨勇帮助胡耀邦打架。谁欺负了胡耀邦,个子高大的杨勇就冲上去。有一次,两个小兄弟不知道为什么也打起来,杨勇一家伙把胡耀邦摔到稻田里。

B. 绰号“尿邦”的故事

胡耀邦睡在上铺,杨勇睡下铺。有一天夜里,胡耀邦尿床,把下铺的杨勇给浇醒了。杨勇一跃而起,把胡耀邦掀翻在地。杨勇特地送给胡耀邦一个绰号,叫“尿邦”。

C. 毛泽东讲演时的儿童听众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七八天后,毛泽东率第三团和一团、二团的部分队伍在文家市会师。儿童团长杨勇站了半夜的岗。他听巡逻队的士兵说一大早要开会师大会,毛委员要给部队讲话,顾不上睡觉,喊了胡耀邦一声,就早早就来到学校的操场。杨勇和好朋友周政财一起骑在墙头上,胡耀邦看见他们爬上墙头,也爬了上来。他们选择这个地方,是因为他知道前边的地方都会让士兵占去的,儿童团只能站在后面,让前面一挡,什么都看不见了。为了更清楚地看到主席台,墙头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连毛泽东也没想到,当时墙头上的两个孩子日后成了影响中国的文武大员。

D. 哥哥救了弟弟一命

长征中,胡耀邦在军委纵队中央工作团担任党总支书记,不幸染上了疟疾,发作起来,不能走路,只能和一些伤病员躺在路边,眼巴巴地望着队伍不断往前走,伤病员得不到救护死去是常有的事情。这时,杨勇走过来了,他也负了伤,但他有一匹马。骑在马上的杨勇听见路边有人叫世俊哥,心想哪个喊我?世俊是杨勇参军前在家里的名字。我怕是坚持不到头了,胡耀邦说。怎么会?你要有信心。杨勇把胡耀邦扶起来,让他坐上自己的战马,跟上了队伍,救了他一命。

E. 弟弟也想救哥哥

1982年下半年,杨勇癌症晚期,癌细胞已经转移病情急剧恶化,年底第二次大出血后,生命已经垂危。

胡耀邦想还杨勇的救命之恩,派人去美国请专家,用最新的干扰素,可是最终无力回天。

老人家已经离世33年了,他的言行及历史地位不必评论,历史自有它的评价,中国历史也会为他留下重重的一笔。

看了胡耀邦追悼会的视频,您可能会有同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