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夫话吧

谈医疗、谈养生、谈人文、谈人生 – 听赵大夫怎么说
个人资料
赵大夫话吧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冷都Winnipeg、冬夜、自行车爆胎 – 12公里徒步回家记

(2021-01-26 11:36:43) 下一个

       Winnipeg, 老外戏称Winter-peg,曼尼托巴的省会城市,中文名字“温尼伯”,人口约75万,位于著名的“红河谷”,红河及阿西尼伯河穿城而过。它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高,但从地理上讲,其位于北美的中心,南面96公里就是美国,北面100-200公里已经很少有人居住;其地处草原大省,四面无山,北面有两个大湖 – 温尼伯湖及曼尼托巴湖;其中温尼伯湖,按面积在世界上排名第12。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温尼伯特殊而极端的气候,夏天极热,31-32度,不罕见;冬天极寒,零下31-32度,也很常见,因此被列入世界上最冷的大城市之一。

 

       自行车运动,是个极好的锻炼方式,也深受温尼伯人的喜爱。城市的主要街道一般都修有专门的自行车道。春、夏、秋天时,到处能见到男女老幼在大街及公园骑行,我工作单位的自行车棚也是每日爆满,去的稍晚,就没有位置。冬天则是另外一个景象,街上骑行者已经很少,单位偌大的自行车棚,每日只有稀稀拉拉的4-5辆车。冬天,人们放弃骑行的原因并不复杂,主要是冷、风冰、雪四个原因。关于冷,不但人怕冷,车也怕,一旦温度低过零下6-7度,同样的路段,同样的风速,蹬起来就明显吃力;风也很可怕,同样是零下20度,一旦风速超过20公里/小时,就感觉有些刺骨,需要专门的,类似打劫者佩戴的头套来御寒;冰,倒不是大问题,最怕的是刚下完冻雨后接的冰,路面像镜子一样平滑,如不洒沙子,别说骑车,走路也很难;雪,最麻烦。温尼伯的雪不但多,而且时间长,没完没了。公平地讲,城市的市政,尤其是铲雪工作做得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做的再好,各个路段也不平衡,而且也不那么及时,非主要道路,一般要等到雪后2-3日才铲除。一旦雪的厚度超过2厘米,不铲的话,就很难骑车上班了。

 

       本人作为自行车爱好者,除了家里有事和极端天气开车上班外,坚持骑车已经有10年了。家里距单位13公里,夏天时,单程一般需要40 -50分钟;冬天时一般需要70 -90分钟,有时更长。速度,与大多数年轻人比,偏慢。我并不觉得是身体原因,记得几年前跑半程马拉松时,很多年轻人也跑不过我。我觉得,主要是车不行。一般我偏爱40-50刀的二手车,一是丢了不心疼(最多时一个月丢2辆),二是冬天时,由于路面洒盐,车子极易生锈,2 - 3天不骑,链子就锈得一塌糊涂。再好的车,一个冬天过去,已面目全非。夏天30几度,骑车1个小时左右不难;冬天,零下31度,是我个人的极限,因为在这个温度,我发现面部有一小片冻伤,不过几天就好了。

 

       1月22日,晚上7点45分,天已大黑。那天的温尼伯,难得的好天气,风和月丽,温度大约零下15度,东南风,风速约14-15公里/小时。一开始,骑行非常顺利,连过3个红绿灯,都是绿灯通过。不想,刚过第3个灯,觉得不大对头,觉得走起来歪歪扭扭,像是跛行;下车检查,发现车不亏气;接着骑行,照旧;再检查,发现后轮一处外胎已爆,约10厘米长,内胎像“疝气”一样鼓了出来。车是骑不成了,只好放了气,推着回家。脑中也曾经有一闪念,是否通知儿子们开车来接,但转念一想,他们本来就忙,再者当天的天气确实不错,风是逆向,但不觉得冷。算了算,离家约12公里,对于常年锻炼的我,不是问题。

  

       冬日,推车行走,不同于夏日散步,一是行囊较重,背包不轻,背包里有备用的修自行车工具及衣服;二是穿着厚重的雪地靴;三是路上有1厘米左右的积雪,路程短没什么,长了也是个问题。这几日工作较忙,下班时还是有点累,但真走起来,也还好;加之天气不错,心情并不坏。一边走,一边想着心事,步履越来越轻,真的不累。有的路段,自行车道没铲雪,自己走在了汽车道的边缘。我的头盔上有灯,车上另装了一个闪光的车灯,没觉得不安全。应该客观地评价,温尼伯的司机们,不分族裔,99%以上都很nice,对骑车者都很宽容,远远望见骑车者会减速,让开一段距离。记得一年冬夜,下班回家,风大雪大,零下29度,骑行很困难。记得在离家2公里的地方,实在骑不动了,只好推行。不料,一白人女士停车,非让我把自行车放她车上,载我回家。后来因为自行车太大,无论如何装不进去她的车内,只好放弃。前行几百米,又有一名印度裔男士停车,要载我回家。因为离家只有1公里了,也就谢谢他的好意了。

 

       1公里、4公里、5公里,当走了8公里,离家只有4公里的时候,天气渐冷,风也不那么柔和了。因为天气原因,当日的手套不是棉的,是绒布的,手也有些冷了。冬季骑车,脚和耳朵容易冻伤,防护较好,手因为不停在动,一般不容易冷;当晚,由于是步行,脚不是问题,手就突出了。我的方法是,一边走,双手不停地动,也就不冷了。

 

       当走进小区后门,离家只有不到1公里时,一阵轻松,同时也觉得双腿有些酸痛,这超乎我的意料。去年四月份,也是由于爆胎,曾走过21公里,没有这么累。估计那时已是春季、而且是白天、行囊也没这么重、路上也没有积雪之故吧。

 

       当走进我们院子,看看表,10点45分,刚好走3小时。拐弯就看见了自己的家,心里一阵激动。望见2楼有人影晃了一下,想必他们也着急了。走近车库门,刚想开门,门自动开了,儿子便冲了出来。问:“爸,你怎么才回来?再不回来,5分钟后,我和弟弟准备开车接你了,衣服我们都穿好了……”。进家后,发现领导正在热饭。她问“看见你了,怎么走这么慢,像散步一样?”当时一阵感慨,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觉得“有家真好,有老婆儿子真好!”

 

       近日在YouTube上,北大种菜郎“董菜菜”爆红。他是我几年前的话友,曾见证了他最艰难的时刻。他的挫折和困难其实比片子上说的还难,为了保护隐私就不多说了。凭着他的智慧和吃苦精神,我相信他会比别人走的更远。视频里他的一句话,我很赞同,那就是“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联想到目前的抗疫,目前各位大咖非常热衷于谈论疫苗,忙于比较各种疫苗的优劣。我对疫苗素无研究,不敢妄加评论。但我觉得疫苗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的抵抗力。否则就很难解释,同等条件下为何有人患病,有人未患;有人症状很轻,有人很重。小时学过马克思哲学,有一句话,印象很深,叫做“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我对新冠肺炎,没有任何恐惧感,但也很注意防护,戴口罩、勤洗手、尽量不直接接触门把手及电梯按钮等。这样做主要因为,一是对规则的遵守;二是尽量减少接触病毒的机会;三是保护家人,尽量少带病毒回家。说出来有人可能不信,本人已经36年没有感冒发烧,如果换做您,您还怕新冠之类的疾病吗?

 

       我对某些病毒的抵抗力不是凭空而来,我想是大自然鉴于我不分冬夏、不分严寒和酷暑长期锻炼的一种回馈吧!愿更多的朋友加入锻炼的队伍,您那儿比Winnipeg更冷或更热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严惠姗 回复 悄悄话 -31°C,你太厉害了。那得多冷?
OnStrike 回复 悄悄话 有个同事是从Winnipeg搬过来的,他到没说冷,就是说蚊子太多了
duoduobaby 回复 悄悄话 曾经在Winnipeg呆过,冬天真的太冷了
chufang 回复 悄悄话 Winnipeg就是动画中小熊维尼名字的最初起源。据维基:“Christopher Milne had named his toy bear after Winnie, a Canadian black bear he often saw at London Zoo, and Pooh, a swan they had encountered while on holiday. The bear cub was purchased from a hunter for C$20 by Canadian Lieutenant Harry Colebourn in White River, Ontario, while en route to England during the First World War.[5] He named the bear Winnie after his adopted hometown in Winnipeg, Manitoba.
ZheFei 回复 悄悄话 您这么爱骑车,应该买个好点的自行车了。
polebear 回复 悄悄话 有一种冬季的自行车,轮胎很宽,应该适合你那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