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3 (89)
2015 (90)
2016 (140)
壮士当啸天,扬眉作鬼雄 【三国演义】评一 心言 由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算起,哪一次不被冠以盗贼之名,而从中渔利,获取专制统治的又有几次不是野心诡厄,蓄谋已久的前朝官吏们?每到朝政昏庸,民不聊生之际,统治阶级内部的野心家们也就有了蓄势而发,趁乱作乱的绝佳时机,从而踩着促其政权消亡的农民义军的尸骨走向权利顶峰,重新实行又一轮的集权统治。每个新朝天子不是痛定思痛,找出农民造反的真正诱因,而是挖尽心思揣摩前朝政权的疏漏,进而变本加厉地巩固其极权统治。每个新朝天子都迫不及待地束缚压制任何可能威胁其统治的思想和说教,军事上宰杀功臣,体制上削弱官吏权力,分而治之;而对于普通农民来说只要战事不再,于层层官僚的压制剥夺之下获得修养生息的机会,便是盛世了。如果仔细分析所谓汉唐盛世出现的机遇,寿命和势微的原因,每个有识之士都不免慨叹,两千多年的封建极权统治当中哪有什么盛世?而每个朝廷走向衰颓的原因,都与其建立以来形成和积累政治军事弊端不无关系。这在东汉中期以来,就更加日益突出。 东汉自中期走向下坡,到末年,政治腐败不堪,各级官吏对百姓层层盘剥敲诈,民众水深火热之中揭竿而起是必然趋势。可惜以黄巾起义为代表的农民义军只不过为乱臣贼子做了嫁衣,农民的献血和生命不过是既有官僚阶级争权夺势的新平台。一旦义旗倒下,即被称贼,而那些踩着农民尸首争霸天下的官吏们却成为历史的“英雄”。三国鼎立,哪家的基业不是由无数士兵,平民的尸骨堆成?而哪家走向没落的过程,又与前面覆灭的王朝不无相似?谁能改写这样一部封建社会胜王败寇的历史,谁的血液曾经试图冲垮这种周而复始,恶性循环的专制统治,才是历史真正的创造者,华夏的传世英雄。 壮士当啸天,扬眉作鬼雄。 “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给出的历史背景是,以“十常侍”扰乱朝纲为衰亡的东汉皇帝找到借口。首轮乱臣贼子不过是“十常侍”,皇天后土总是有理。在这样的封建儒家伦理纲常之下,举旗造反的张角们当然死有余辜,而大汉天下自然应该归于正统皇室的代表刘皇叔备了。 刘备一出场,即参照了“三国志”的描述:相貌非凡,不善言辞,厚道老成,家蒙祖荫,风水兆头,胸怀国家。罗贯中以这一段引出刘备登场颇有匠心,这样一个人物,在当时的封建农民社会里,自然会被人们视为必成大业的“贵人”,也就有以后发生的一个个争霸天下的故事。 再看张关二人,一个凶猛凛烈,一个威重豪壮,端的都是仁义之士。三人结拜之后,便不求同生,但得同死,誓要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古人的“义”字在当代商品社会里最为宝贵。今天的创业者们如果在朋辈间以义为重,何愁立足商场,取胜于灯红酒绿的后面的利益争夺。但当“利”重于“义”时,亲朋好友的反目诈哄也就平常了,这又好比古时皇家兄弟之间的杀戮,原因只是“利”埋没了“义”。现代商品社会的金钱竟重于古时的江山。 “三国演义”当中张飞的角色刻画是极其成功的。出来只在刘备身后一声大叫:“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便把其满身率直的正气尽显无遗。后备救了董卓,见其蛮横无礼,即要提刀杀之,便把一位人物鲁莽快直的性格写活了,相比之下倒是关羽的人物性格尚未完全显露出来。“三国志”记,“羽善待卒伍而 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后来关张二人皆死于非命,也是事出有因了。 “三国演义”第一回还出现了位重要人物,狡诈诡谲的曹阿瞒,罗贯中在曹操出场时便引用了“曹阿瞒传”中一段介绍: “操父曹嵩,本姓夏侯氏,因为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冒姓曹。曹嵩生操,小字阿瞒, 一名吉利。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 之,言于曹嵩。嵩责操。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叔父惊告嵩, 嵩急视之。操故无恙。嵩曰:“叔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曰:“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 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信其言。后叔父但言操过,嵩并不听。” 难得古时有如此活灵活现的野史,罗贯中不想把曹操犹如狡兔的性格特征写活也难。以后到第四回的“献刀”和杀“吕伯奢”,便把这个勇气欠缺,多变而多疑的一代枭雄写得入木三分。 “三国演义”从“黄巾起义”失败开始,引出“群雄逐鹿”的将近一个世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