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言世

小说,诗歌,散文,文学评论,菜谱,还有杂耍
个人资料
by心言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看“杏花三月天”及其它

(2005-10-26 13:29:11) 下一个

我看“杏花三月天”及其它

心言


山西北部赵长城镝楼的脚下有个偏远的小村,村里旺来靠投机倒把发财,开了一家杂货店,五千块钱买了媳妇杏花。旺来用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的伎俩坑蒙邻里,醋兑水,烧酒也兑水。杏花单纯善良,对旺来这些做法不满,却不敢表露,只能忍气吞声。旺来想子心切,可杏花就是怀不上孩子,结果旺来和邻居瑞凤勾搭成奸,指望她能给自己添上香火。在旺来的种种虐待之下,杏花与一心植树的高中毕业生福林产生了感情。杏花怀孕了。旺来欣喜若狂,却不是瓜田李下。等他当他得知福林是孩子生父,恼羞成怒,不仅痛打了福林,还毁掉了福林的林子。杏花满心希望福林这时能够挺身支持她,但是,懦弱的福林却退缩而去。同时,与中国所有偏远的山村里都有古老的传说一样,那个村子传说着镝楼脚下埋著一个金蛤蟆。旺来以只供自己享受的好酒招待老辈万三爷“证实”了这个传说,于是不听劝阻,带领一伙人跑到镝楼脚下挖掘起来。那个夜晚电闪雷鸣,雨倾如注,旺来踢开劝阻他的万三爷,不料却挖出一具骷髅。镝楼地下空虚忽然倒塌,旺来丧命。而此时怀着身孕的杏花,才露出苦涩人生的一丝笑容。

去年夏天一个周末去录像带店闲逛,结果发现了这个1992年摄制的电影。网上网下均没人提及,看了盒子上美国人的高度评价,觉得应该观赏一下。

同时代的中国大陆电影里有“活着”和“霸王别姬”等华人圈里炒得极其火热的“大片”,那之前有“红高粱”这种把抗日战争拓展的撒尿造地雷的怪片,无论惊喜也罢,迷惑也罢,还是觉得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远了些,更不要说是现实里正常人的正常生活。看到一部中国人圈中默默无闻的影片被美国人评价如此之高,心里难免有些酸楚。而在看到这个电影之前,北京的“十面埋伏”首映式票价被炒到几千元一张,就是“活着”和“霸王别姬”这样的优秀影片也再看不到了。

“杏花”应该“活着”和“霸王别姬”一样,创作于八十年代末期。那时中国的文学艺术创作还是颇有成就的。我个人虽然喜欢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但对“活着”和“霸王别姬”以及李安执导的一些电影的艺术水平还是推崇备致的,不过觉得现实生活的题材距离更近,更亲切。

类似于“杏花”这样的故事发生在八十年代中期,那时很多人还是非常热爱铁饭碗的,自谋职业的人也都是原来就没有职业的社会闲散人员,就是冒险去深圳淘金的群体,也基本属于在原单位混不下去,或者自认为怀才不遇压抑极重的同辈。与现在知道的酒里兑甲醇,酱油里放头发稍相比,旺来的做法已经属于“良商”了,而且这形形色色的非法勾当已经见怪不怪,更难在文学作品里找到了。如果论奸商,中国目前的最大罪犯应该是出版社,其次才是那些热衷于专门把稀奇古怪的题材搬上银幕的制片商和幕后炒作的商家。

中国的文化产品还剩下什么呢?这里已经太没有必要一一列举了。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多少作品里没有性变态等低级下流的内容?或者很好的故事题材硬安上低贱的题目。这还不够,大学的文学博士导师可以拿教师勾引学生的故事当热点来卖,而且国内炒热了不够还要拿到国外中文网站来炒;公认的中国当代文学掌门人,旗手可以醉心写女性性变态,还恬不知耻地自翊“轮圆了写性”。可是正常人的正常生活还有谁来关心?难道中国社会里当真有这么高比例的同性恋和性变态?除此之外其它一切都不属于中国人的正常生活?

中国有十三亿人口,与其成比例的作家,艺术家导演和演员与发达国家相比究竟应该达到多少?可惜的是,我们的媒体,商家只盯住廖寥无几的几个人炒,非要把他们几个人的隐私家事翻来覆去炒到让读者倒胃口,而且还不知道见好就收!

与此孪生的整体文化现象呢?看看我们的记者们吧,他们无需再学习增补任何有关知识。真正发生的新闻可以写得一无所知,根本没有发生的事情可以杜撰,反正只要能够抢眼,越耸人听闻越好。这种环境之下,本来纯属正常的发达国家早就有了的程控核反应堆被吹成是“人造太阳”,科学家搭乘航天器做太空实验被炒成是“人人可以做宇航员”,而我们的第一位航天英雄杨立伟被百般挑剔,一定要像演员那样有求必应,连出国访问都被人责骂成浪费资源,来到之时又因为不能参加一个大学生联欢会被记者在报纸上百般羞辱。难道中国巨资培养的宇航员,只飞一次就可以这样被无知毁掉吗?!

目前海内外华语文化节目和创作,究竟为什么不再有真正具备价值,反映正常人关心的东西,或者社会上本来就有这些作品却无法面世,究竟是谁在操纵我们的文化走向,决定读者和观众的需求?应该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发言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