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言世

小说,诗歌,散文,文学评论,菜谱,还有杂耍
个人资料
by心言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诸侯十八路,同室向殊途【三国演义】评四

(2005-10-15 22:22:28) 下一个
诸侯十八路,同室向殊途【三国演义】评四


心言



如果寻找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的沉重之处,每个人可能会因其命运经历给出不同的答案。但如果上朔几千年来我们民族文明的发展史,那么每个人都不能不承认,我们这个民族命运的不可承受之重啊,不在于科技不发达,也不在於小农经济造成的社会长期封闭的表面现象;而正是同室不同心,经常喊着官冕堂皇的口号行个人私欲,结果压制了每个人的发展潜力和机遇,也造成整个社会长期停滞于原地;既得利益者不懂得自我节制,自行激化矛盾,结果恶行循环,整个民族在一轮又一轮封建皇朝的替代下迷失。这个沉重的根源,却又实在是来自儒家道德纲常,真命天子有九五之尊,各级官吏享尽特权,当然整个社会古往今来地锁在官本位的死套里,一旦晋身权力便要再上一层楼,位置越高越凌驾于法律之上,只有追求皇位的极致了。而且这个爬升的过程,却始终是在正气凛然的说教下进行的。

读“三国演义”到第五和第六回,这种文化的沉重就不禁油然产生。罗贯中手上有详实的历史资料,却非从儒家正统思维方式出发不可,一方面要凸显刘备的境遇坎坷和三兄弟的忠勇,另一方面则要苦心雕塑曹操成“奸雄”,为其日后成功留下伏笔。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凸显了刘关张三兄弟的威猛,所有故事情节均属虚构,既有说书人擅长的渲染,也有长篇巨著推展故事应有的铺垫。故事从曹操发矫诏引来诸侯开始,既暗喻了曹的诡诈和诸侯应来时的复杂心态,又让刘备三兄弟偶然出现,不带一丝存心图霸的痕迹,同时又推出孙坚这个果敢的英雄人物,为故事下一步自然发展留下空间。

孙坚是英勇敢为的,出师必是先锋。而制其肘的当然就是群雄争霸的心理了。袁术谋士一句:“孙坚乃江东猛虎;若打破洛阳,杀了董卓,正是除狼而得虎也。今不与 粮,彼军必散。”即陷孙坚于危境,折将赔兵顿挫锐气。而这种结局却适时显露出华雄之勇。这个情节虽然虚构,但是如果我们重温古今民族命运危机时刻政治人物的短视之举,却又何尝没有案例?

如果这时就让关云长出阵,说书人就显得技艺平平了。罗贯中一定要再烘托营造气氛,又让俞涉和潘凤二位猛将死于华雄刀下,这才引出关羽来。而这个过程中曹操的爱才和袁绍的粗暴又适时衬托出来,为两雄一胜一败的命运留下逻辑上的合理性。与目前小说作者随意安排故事发展,前文完全不为后面故事发展做考虑的笔法相比,哪怕现在作者们再强调其故事的戏剧性和出人意料,也显出古人的高明之处了。小说写作当中,故事可以纯属虚构,细节却一定要真实可信,任何人物的任何举止行为都要一致,否则后面的故事发展与前面的人物性格相矛盾,不是要让读者生疑么?而这时曹操和张飞的思维方式各有所长,都是以后故事里显得极其自然的品性。

曹操曰:“吕布英勇无敌,可会十八路诸侯,共议良策。若擒了 吕布,董卓易诛耳。”道出其行事按步就班,协调全局,先易后难。

张飞大叫:“此必董 卓!追吕布有甚强处?不如先拿董贼,便是斩草除根!”则显出其粗中有细,往往抓住要害,赢得战役。这样的人物构造,永远是后人文学创作的表帅。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重要之处在于,展开群雄同室却不同心的中国式争霸战争的序幕。孙坚徒有其勇,枉备其直。他可以拒绝董卓说亲,却挡不住玉玺的诱惑,再引发袁术与其相争,真正是山雨欲来了。下面就是群雄争霸,同室操戈自践了。而这时偏偏曹操要乘勇追贼,结果力不从心,折戟而归。

曹操亦是忠勇之辈!如果群雄齐心协力追剿董卓,“三国演义”岂不没了故事?如果罗氏忠于史实写出个真实的曹操,后人岂不痛定思痛,思出争霸的新套路?可惜的是,中国封建社会命当如此,曹操至死也还是丞相,无论“魏史”和“魏书”怎样为其肉麻立传,基业毕业被人篡去,其后人难有善终。而中国封建社会的天子之位却让一代代英雄血洒疆场,竞相折命。每次改朝换代间几百年的战乱,国家分裂,百姓不得安宁,鞑虏乘机渔利。

一壶浊酒壮豪气,敢问苍天可有情?茫茫天地众生相,谁是英雄谁是贼?世俗造化,一个人可以玩弄民意于掌股。但真正的政治家必须要敢冒一时骂名,以黎民百姓的长治久安为己任,以全人类的和平为使命。心雄狭隘蓄意作乱之辈可以独霸一方巧言令色,却势必成为千古罪人。古时如此,现在也如此!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